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近來回到母校北一女中,分享人生歷程,並向畢業學妹們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她談及高中時期的自己有些叛逆、多愁善感,想當物理學家結果沒當成,後來因緣際會推動智庫、擔任公職,於是安慰自己,哲學也可以做為一個動詞,用來改變社會;鄭麗君也提到,若被問及現在的志願,她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老女人,期盼未來可以看到社會更好,而自己曾經為此努力過,那就會更快樂了。

鄭麗君回到母校北一女中,勉勵即將畢業的學妹。 圖:翻攝自鄭麗君臉書

鄭麗君說,很高興也很感謝北一女中的邀請,讓她有機會回到母校,向畢業學妹們獻上最誠摯的祝福。她說,回到母校,不禁想起高中時的自己,有點叛逆,也有點多愁善感,當時曾經想當物理學家,大學時想成為哲學家,但結果都沒當成,因緣際會推動智庫、擔任公職,於是安慰自己,哲學也可以做為一個動詞,用來改變社會。

鄭麗君說,她深信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你追求什麼,而在於你願意為了所鍾愛的事物去付出,正因為付出帶來希望,讓生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如果有人問現在還有什麼志願嗎?她希望將來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老女人,這不代表每一天都能做到讓自己快樂,反而常常需要從困難中辛苦尋求突破,她所期待的是希望年老時,如果能看到社會更好一點、台灣更可愛一點,而自己曾經為此努力過,那就會更快樂了。

鄭麗君表示,年輕時想追求做自己,但從事公共服務多年來,體會到更大的挑戰的是「利他」,「為他人」而追求,追求一個更民主更公平的社會,讓每一個人有機會、有能力去實現自我,追求屬於他的幸福。奇妙的是,有時候越「利他」,自己的人生反而越容易滿足。

鄭麗君回到母校北一女中,勉勵即將畢業的學妹。 圖:翻攝自鄭麗君臉書

鄭麗君也談到,現在所共同面對的未來世界,有更多挑戰,也有新契機。面臨劇烈的氣候變遷,但全球啟動了2050淨零轉型的共識型治理行動,永續社會不再只是玄思幻想;數位科技浪潮正在席捲全球,但最終是「人與社會」決定科技的用途,相信台灣將可以成為科技與民主的典範,展現如何善用數位科技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福祉。

此外,現在大家都共同生活在一個社會共同體裡,如詩人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唯有更多的同理心,才能讓人懂得「獨好不如共好」。年輕人的理想,永遠是這個社會前進的想像力,大家都有機會讓台灣和世界更進步、更美好。

最後,鄭麗君也鼓勵學妹,不論將來再怎麼忙碌,都要保有自己的時間,閱讀、思辨,和自己獨處,珍惜自己的獨特。如果可以,在追求人生夢想的同時,也不忘對世界懷抱一份理想。她衷心希望,也誠摯祝福,每一位畢業的學妹在未來,都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讓台灣成為更好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