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今天(30日)發布統計,自29日6時至30日6時的24小時中,偵獲38架次解放軍機、7艘次軍艦和4艘海警船在台海周邊海空域活動,其中有28架次軍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北部及西南空域。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國防部公布的示意圖中,在基隆北方77浬的軍機活動說明裡,有一個說明事項指「其中進入應變區3架次」,令人好奇。

根據國防部公布示意圖,偵獲的38架次軍機,約略可以分為3個不同批次,其中數量最大的是中國沿海部份,資料顯示自29日上午8時43分到30日凌晨3時50分,共偵獲26架次解放軍機,其中有18架次逾越海峽中線,而圖中北部最突出部位,標示距離基隆約39浬;數量居次的西南空域的7架次,示意標示距鵝鑾鼻約69浬;再來就是引發好奇的北部空域5架次,雖然標示距離基隆約77浬,但特別說明「其中進入應變區3架次」。

由於同一份示意圖中,距離基隆較近的39浬示意圖處並未提及「應變區」,反而是較遠的77浬有加註說明,因此引人特別好奇。根據了解,這個「應變區」的說法在國防部通告中並不常見,在3月份中國大量施放高空氣球時曾經提過;再向前推,2023年8月,美國宣布軍售台灣時,也一度傳出有解放軍機飛入所謂「應變區」。翻查所謂防空識別區設置,並無所謂「應變區」的說法,可能是援用自領海基線向外推12浬為領海、領空的概念,將12浬至24浬的「鄰接區」視為「應變區」。若確為如此,就表示北方空域的解放軍機可能已經「侵門踏戶」,逼近到24浬以內區域,而非圖示的77浬。

另外,國防部自換任部長後,21日起對解放軍艦部份增加說明中國海警船的數量,值得關注的是,除5月23日中國宣布「聯合利劍-2024A」第一天說明有7艘海警船、24日掛零之外,其餘均保持4艘數量,是不宜輕忽的擾台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