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小校的教職員、工友和學生,全校國中部、高中部加起來,規模經常不及都會型的一所國中。再加上「天高皇帝遠」,這類型校長自然容易產生「山大王」心態,而忘了他(她)也只是一個基層公僕。他們在偏鄉不容易遭到校內或校外的挑戰。但是當他們來到都會區後,面臨的挑戰就不只如此。都會區的教職員、工友和學生人數多,而人際網絡又是錯綜複雜,一旦這類型校長想以過去「山大王」的做法強渡關山,那麼遭遇到的反撲、反噬也勢必可觀。其結果就是造成校園撕裂,友善校園不復存在。倘若這類型校長面對挑戰,能夠發揮教育愛,以真誠、踏實的做法化解挑戰,則自然全校歸心。相反的,這類型校長如果想繼續抱持「山大王」的心態,然後利用「帝王術」的套路蠻幹到底,那麼除非是這類型校長去職,否則全校教職員、工友和學生恐怕將永無寧日了。

校園發生矛盾衝突時,身為一校之長會怎麼做?當然校長群像眾多,筆者無法全部舉例。倒是「教育愛校長」VS「山大王校長」,不只是光譜的兩端,而且還都為數不少,的確值得論說與比較。

教師間發生糾紛,校長以其超然的高度居中協調,老師雙方各退一步,依舊同舟共濟。師生間有何衝突,學務、輔導兩單位協助解決,師生間很快就和樂融融。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而這也是胸懷「教育愛校長」令人津津樂道者。

「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一個具有教育愛的校長,會因對教職員、工友和學生皆抱持深厚的同情心與同理心,而經常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常待在學校,甚至早出晚歸,就成了其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為何如此?因為關心。

校園大小事情眾多,一個不常待在校園的校長,連他所住的學校宿舍都雜亂不堪,更別說校園環境與師生心靈。經常待在學校的校長,時不時就會出現在校園的任何角落,這當然並非監控師生,而是實地去了解師生有何困難與需求。筆者曾經感慨地說:「作為一個新生家長,如何快速知道校方是否認真在辦學?那就是進校園後,先看兩樣東西:第一,廁所;第二,午餐。」

教育界長官不大會以廁所的衛生與使用者的尊嚴,來評鑑校長是否認真辦學,於是校方對廁所經常不上心。尤其是學生廁所,校長又用不到,所以普遍髒亂與缺乏隱私,甚至男廁就直接讓學生們自行去「比大比小」。筆者就讀高中時,全校男廁就幾乎都是「一覽無遺」。

至於午餐就更值得家長們細細體會,家長如果只看菜單上絢麗的外表,是會被欺騙的。那要怎麼知道學校午餐辦得好不好?這很簡單,只要看看學校老師們在校用餐比例,就馬上可以心領神會了。

有教育愛的校長,就算自己沒發現這些問題,至少也會從學生口中得知校園內需要解決的問題。發現了、知道了,並且能感同深受,就會去解決,如此莘莘學子有福了。

至於「山大王校長」則不一樣,師生們看幾次他帝王術的套路後,就知道後續校園還會上演怎樣的宮鬥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