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失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討決策過程和戰略出現什麼問題,沒有人在檢討側翼網軍這些枝節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林智堅決定退選桃園的前一天,為什麼蔡英文還親自發聲明挺他?如果事先知道林的決定,蔡還會如此?顯然內部溝通出現了問題,造成錯誤決策。

而更關鍵的錯誤,日本學者小笠原所提出來的兩點,包括沒收初選和提名太晚,又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做的決策?而黨內竟無人有異議?

說論文案會一屍五命的是高嘉瑜,最早抨擊沒收初選的人是游盈隆。這兩人廣義都是綠陣營,但不是被罵得體無完膚,就是話被當作耳邊風。

陳時中的確是民進黨寄望最有機會贏回台北市的最佳人選。但把這句話掛在嘴上,於造勢場合一再宣講;聽在台北市民耳裡,又會怎麼想?民進黨拿回台北市,和市民的利益有什麼相關?

講真話的人不討喜 孰令致之

黃承國對民進黨再有貢獻,以其背景適合當國策顧問?當一個政黨對於站在選舉造勢場合上,那些人會給外界帶來負面印象都不自知,或者無所謂的時候,難道不是沉淪已久而不自知?

大慘敗卻沒有大變革,總統請辭黨主席這根雞肋,行政院長卻留任,內閣沒有新氣象;不僅令人匪夷所思,也不像是以前民進黨大開大闔的做法。

講真話的人不討喜,圈內的人不敢講真話。孰令致之?

2018的大敗被2020大勝救回來,不表示2022的慘輸能夠在2024贏回來。歷史沒那麼容易重演,對手也不會允許自己犯同樣的錯誤。

後蔡英文時代,政府內部反動勢力必然傾巢而出,扁朝後期的檢調動作,可為殷鑑。若還沉浸在敗選錯愕當中,不思凜冬將至、暴風將起,2024台灣不免再來一次大變局。而這次的結果,真的會決定未來台灣的命運。

作為立委補選候選人,吳怡農直面提出要求解決黃承國的問題,總算是民進黨近來少見的清亮聲音,但這聲音目前聽來還是很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