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葬禮19日舉行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總統府又再度降了半旗,希望表達法國人與英國人同為哀悼之意,但是,一些市長拒絕聽從總統降半旗的指示,「這是否適用於所有死去的國家元首?我們的共和國是否偏愛君主領袖?」「尊重我們英國朋友的痛苦,但我不會將法國國旗放在市政建築上。」

1793 年 1 月 21 日,法國人民在歡呼聲中將國王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兩個世紀後,英國女王去世的消息在推特上以每秒 1834 條推文送出,法國似乎與英國一樣失去至親,彷彿共和的法國剛剛失去了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馬克宏說,「她的死讓我們感到空虛」和總理也表達「今晚,法國人也在哀悼」的心情,許多的法國人也克服重重困難前往倫敦致敬,與從各地趕來向女王靈柩致敬的英國人一同默哀。

民調顯示,60% 的法國人表示他們受到英國女王辭世的影響。歌手卡洛格羅在一場音樂會巨大的屏幕上播放英國國旗圖像。,「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去世對我和世界來說都是巨大的痛苦」,歌手唐貝索也在推特上寫道:「得知我們女王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很遺憾。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知道那裡有一個王國,英國及其受人尊敬的英國女王」。

超過10億人遠程觀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國葬。英國君主制雖然不再具象徵性的憲法權力,但通過典禮盛況和莊嚴儀式塑造威嚴,並旨在加強其君主制的合法性。

有著大革命傳統的法國,傳統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後,整個歐洲的皇室曾經心生恐懼,直到1948年,還是小公主的伊莉莎白二世,面對成千上萬巴黎人對她高漲的熱情,也還會忍不住問出:「法國人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國王送上斷頭台呢?」

然而,伊莉莎白二世的過世在法國激起的情感,證明了法國人對路易十六被斬首 229 年後的君主制的依戀,甚至是懷念。政治專欄作家古斯(Yaël Goosz)在其中看到了「對斬首國王感到遺憾的人民」、「一種被壓抑的情結」的表達。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女王去世後的講話中也曾提到,「對你們來說,她是你們的女王,對我們來說,她也是女王」。法國民眾看到英國女王在英國政治社會發生的作用,認為女王是一種象徵性的力量,給整個民族帶來希望,只要女王守護著他們,他們就相信自己是無敵的。

英國王室在法國如此受歡迎,正是因為它體現了能夠將整個民族聚集在一起象徵性力量。法國沒有向英國女王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國家象徵來團結人民。一般認為,除了戴高樂總統外,總統只代表階級利益,總統只是一個政黨的領袖,這個政黨只代表了不到 20% 的公民投票,雖然密特朗總統曾在 1984 年吹噓:「我同時是柴契爾首相和伊莉莎白二世女王」。

畢竟,法國也曾有過國王和王室,法國文化中仍存在著君主制的影響,而在對法國政治深沉失望後,法國民眾很容易將這種對舊制度的迷戀投射到了鄰國英國王室上。他們的生活令人著迷而且,就伊莉莎白女王而言,還有一個額外的維度:尊嚴,這是當今如此罕見的價值。因此,她的死不僅在合法的大英國協中造成了極大的轟動,而且在其他任何地方,甚至對君主制不以為然的民族中,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此外,伊莉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自從 1947 年與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會面以來,女王已經與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所有總統見過面,英國女王已成為法國歷史的一部分。

女王講法語和親法,但不僅如此。她體現了與時間的另一種關係,這不僅僅是政治,更是歷史。她的存在讓法國人想起了從戰爭到和平的古老法英歷史:征服者威廉,成為英格蘭國王的諾曼地公爵,百年戰爭,英國占領巴黎等,以及1904年標誌著兩國停止關於爭奪海外殖民地的衝突而開始合作對抗新崛起的德意志帝國威脅的英法協約。女王也聲稱這是英法共同的歷史遺產。

對於君主來說,這個歷史是具體的、鮮活的。二戰期間,當英國反抗希特勒時,當英國政府歡迎戴高樂將軍時,伊莉莎白還不是女王,但她已經見證歷史,她一直都欽佩著這個法國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她也知道兩國之間流血的代價,當她參加紀念諾曼地登陸的儀式時,她非常感動,彷彿還看到了1944年在法國海灘上犧牲的數千名年輕英國士兵的面孔,而這些士兵正是為了解救法國而犧牲。

法國人與君主制的關係非常矛盾,法蘭西共和國看起來像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君主制。他們為共和國感到自豪,卻從未與皇室徹底決裂。大革命之後,還有帝國,還有共和將軍成為君主的拿破崙。 1980 年代,當伊莉莎白二世與密特朗一起出現時,民眾也質疑究竟是英國女王還是法國左派總統更像是君主?

因為,即使在今天,法國的共和儀式仍沉浸在皇室的記憶中,官方儀式表達了這種幾乎沒有掩飾的懷舊之情。 2017 年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成為國家元首時,他在選舉之夜的第一次演講是在羅浮宮,前國王的宮殿,而不是像他的前輩那樣在法國大革命的巴士底獄或將國王送上斷頭台的協和廣場上。即使在今天,當總統想要給他的外國客人留下深刻印象時,他也會遵循太陽王的腳步在凡爾賽宮接待他們。

法國人對伊莉莎白二世的熱情,更廣泛地說,對英國王室的熱情,可以追溯到過往歷史。1855 年,滑鐵盧戰敗 40 年後,維多利亞女王對諾曼地的城堡進行正式訪問,見識到「非同尋常的民眾熱情」。」1936年,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退位,也讓法國人著迷,「法國人不明白為什麼君主不能娶他所愛的女人」。

此外,伊莉莎白二世從未表達過她對英國加入或離開歐盟的看法。女王不受英國脫歐影響,從某種程度上,她跨越了英國和歐盟之間的地理和外交邊界,不受兩國政治緊張局面的影響。

專門研究英國和王室的歷史學家夏塞涅(Philippe Chassaigne)指出,這與英國的黃金時期比其它歐洲國家要晚有關,西班牙的黃金時期是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英國黃金時期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從歷史上看,英國的輝煌離當代更近,因而王室的影響也更大。

尤其,君主制的優勢在於,他們統治的時間越長,影響也就越大。自 1953 年 6 月 2 日伊麗莎白二世加冕之日起,法國電視台播出的每一場王室活動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了觀看加冕典禮,整個法國都購買了電視。數以百萬計的法國人還在他們的電視機前關注查爾斯和黛安娜於 1981 年 7 月 29 日的婚禮,然後是 1997 年 9 月 6 日黛安娜的葬禮。

2011 年 4 月 29 日,900 萬法國人參加了威廉和凱特的婚禮。 2012 年,近 400 萬人觀看了女王的鑽禧慶典。 2018 年 5 月 19 日,810 萬法國人參加了哈里和梅根的婚禮。 2020 年 4 月 5 日,女王為受新冠疫情打擊的英國人發表的演講吸引了近 250 萬觀眾。 2021 年 4 月 17 日,近 600 萬法國人觀看了菲利普親王的葬禮。這種魅力更多地是指「對過去的誤解」和「對古代君主制度運作現實的誤解」。

然而,法國人並沒有完全被英國君主制的童話形象所愚弄。根據 Odoxa-Backbone 諮詢公司為《費加洛報》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法國人其實並不崇拜英國王室,多數人更表示說「君主制已過時」。

 71% 的法國人對王室抱有好感,其中, 79% 的女性和 80% 共和黨支持者對王室好感度最高。伊莉莎白二世是最受歡迎的皇室成員, 85% 的法國人對她有好感。排在後面的是凱特(82%),威廉(80%)和哈里(75%),而新國王查爾斯三世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好感度只有 55%。

最重要的是,55% 的法國人認為英國君主制已經過時了,他們批評王室揮霍、累贅並且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