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紐西蘭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之間罕見的外交爭端引發關注,這也代表著太平洋地區在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競爭中的脆弱性。《CNN》報導指出,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溫斯頓·彼得斯(Winston Peters)上週突然宣布,對吉里巴斯的數千萬美元援助計畫進行審查,理由是吉里巴斯總統塔內蒂·馬馬烏(Taneti Maamau)臨時取消與紐西蘭代表團的會面。彼得斯的發言人向《CNN》表示:「缺乏政治層級的接觸,使得我們難以確保發展計畫的資金能夠有效運用,並帶來良好效益。」

彼得斯原計畫為率領代表團訪問吉里巴斯,並交付紐西蘭資助價值約1,400萬美元的醫院升級計畫。《美聯社》指出,這次訪問原定於1月21日至22日進行,但吉里巴斯政府在代表團出發前一週突然通知紐西蘭,總統馬馬烏將無法參與會面。此舉激怒了紐西蘭政府,促使其重新審視對吉里巴斯的所有發展合作計畫。《美國之音》報導稱,紐西蘭警告,這場外交裂痕可能會對吉里巴斯公民的紐西蘭居民簽證及季節性工作計畫產生巨大影響。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吉里巴斯總統府則回應稱,這是一場「誤會」,並表示彼得斯訪問的具體日期仍在協商中,強調吉里巴斯並未有意冷落紐西蘭。而吉里巴斯教育部長亞歷山大·蒂博(Alexander Teabo)向媒體表示,馬馬烏總統因事先承諾出席家鄉島嶼上的活動,才未能與紐西蘭外長會面,並非刻意冷落。

這場爭端發生之際,太平洋地區正成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競逐影響力的關鍵戰場。《CNN》指出,吉里巴斯近年來與中國關係密切,2019年馬馬烏政府結束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轉而承認中國,並簽署多項雙邊協議。中國在吉里巴斯的外交與經濟影響力持續擴大,使得澳洲、紐西蘭及美國對其戰略地位的關注提高。

吉里巴斯在接受中國資助方面面臨較少阻力,而紐西蘭與澳洲則在與該國政府的合作上屢遭挑戰。《CNN》援引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數據指出,2022年,國際援助佔吉里巴斯國家收入的18%,其中紐西蘭與澳洲共同承擔了超過三分之一的資助金額。然而,近年來中國對吉里巴斯的影響力逐漸上升。《CNN》引述國防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者安娜·波爾斯(Anna Powles)的分析稱:「紐西蘭與澳洲在與吉里巴斯的接觸上遇到了障礙,而中國則沒有這樣的困難。」

《CNN》報導指出,美國前總統拜登政府過去曾加強與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經濟合作,但美國對該地區的援助僅佔2022年太平洋海外資助總額的7%。此分析提到,川普政府重返白宮後,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對該地區的參與。《CNN》引述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瓊·弗蘭克爾(Jon Fraenkel)指出:「任何使吉里巴斯與紐西蘭或澳洲關係疏遠的情況,都可能促使該國尋求其他盟友。」

《CNN》提到,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新掌權,該地區對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川普政府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暫停90天的國際援助,這讓太平洋國家憂心未來的經濟與環境支持可能減少。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詹姆斯·馬拉佩(James Marape)批評美國的氣候政策轉向「極不負責任」,並強調全球領導者應該為氣候變遷承擔更多責任。

《CNN》分析認為,川普政府未來可能採取「交易式外交」,要求太平洋國家在美中影響力競爭中選邊站隊。然而,維多利亞大學教授瓊·弗蘭克爾(Jon Fraenkel)表示:「這些島國並非輕易受影響的對象,若紐西蘭或澳洲與吉里巴斯的關係疏遠,這可能促使該國尋求其他支持者,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會完全倒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