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設」是最不值得信任的假象,因為人設是可以被建構操弄的。「人設」是最容易操弄的議題,一個主觀的意見放在輿論熱點的風口,就能做出單一建構。
如同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之前打選戰時的人設被負向操作為「瘦版連勝文」、不知民間疾苦的「公子哥」等;陳時中的人設因公廁政策宣傳出包,遭負向操作連結到性騷;黃珊珊則被負向操作為「女版柯文哲」。民眾喜歡討論甚至是建構政治人物的「人設」,因這真能影響到政治支持度。
然而,我鼓勵台灣民眾冷靜理性抱持批判性思維,重新檢視政治和公眾人物的「人設」,有諸多細節其實都需調查釐清,而不是單方面的口水攻擊,或不同立場的媒體進場推波助瀾,就相信這樣的「人設」是完全真實的。
回溯源頭,「人設」概念來自網路次文化,完整的說法是「人物設定」,用來形容動漫和小說等作品中對虛擬角色的外貌特徵、性格特點等,如今多用來形容公眾人物塑造出的形象。人設之於明星,相當於包裝之於商品,目的是吸引粉絲和支持者。
史書華現在陷入外遇醜聞和家庭糾紛,過去有交惡的仇家一一現身,有部分網紅趁其弱攻之,或說人設崩壞落井下石,或幸災樂禍,但一碼歸一碼!史外遇醜聞和家庭糾紛,本該負責史要負責,但和其政治立場行動無關。
老實說,對史的口交性交鹹濕話語,一點都沒興趣,但對史的人設被負向操作的某些勢力,其真正政治目標是什麼,這反而值得我們思索檢視。
筆者也曾被負面建構為一次追十幾個女友的渣男(有數十個太太的台灣吊車大王是我師兄嗎?),顯而易見,其目標就是要毀壞你的道德名譽,也就是要操作建構你的負向人設,達到其傷害目標。
台灣民眾看政治人物和公眾人物,需能避免只憑被建構出來的人設誘導判斷,且私人關係和其政治立場行動是兩回事,不可混淆!這和台派、美國派、青鳥和芝麻街大鳥都無關係!如同馬英九是溫良恭儉讓好丈夫,他是個好人,並不代表馬的政治立場行動是對的!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請繼續下滑閱讀:疫情後的全球健康挑戰:醫療體制的警訊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