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中國單方面宣布恢復福建、上海居民來台旅遊,依據相關報導,中方已向台灣提出來台考察的申請,預計在二月中上旬,有上海團12人、福建團16人來台踩線。問題是,我方強調的「小兩會溝通」,北京完全置之不理,兩岸觀光在沒有談判協商之下,中方這樣的作為顯然是刻意釋出消息,一來引起社會輿論反應,二來端看台灣內部親中人士配合行事。簡言之,以當前的兩岸情勢,以及對照過去馬政府時期中客來台觀光的負面經驗,兩岸觀光旅遊要堅守「對等互惠」,就要以「公權力」為前提,那麼不涉及政治前提的「小兩會」有其必要性,否則將可能讓台灣觀光發展走回頭路,甚至會引來更大的風險。
中共片面宣布來台旅遊 別有用意!
所謂的「小兩會」是指台灣的「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以及中方的「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過去小兩會的溝通行之有年,雙方就曾針對中客來台人數、停留天數、每天配額等細項進行磋商;說白了,兩岸政治關係過於敏感,而兩岸觀光又是民間交流往來的事務,勢必牽涉民眾的消費權益及人身安全,小兩會具有公權力的功能,相關的商議本來就有其必要性。此外,疫情前,中方已片面中斷旅客來台觀光,全球國家在歷經防疫封鎖國境之後,整體社會經濟條件已不同於以往,旅客的旅遊履約、保險理賠責任、市場品質確保等都需要有政府重新背書,中方片面宣布,又跳過「小兩會」商議,恐怕對兩岸民眾權益保障過於輕率!
當前兩岸情勢已不同以往,尤其2020年疫情肆虐開始,中共對台軍事威脅、外交打壓、經濟脅迫等動作有增無減,縱然近年來推動兩岸大交流,也提出兩岸融合發展願景,但同時也對台展開各種複合式的施壓,前不久農曆春節期間理應是和樂團圓的氛圍,但是解放軍擾台行徑卻沒有停歇,無理的是,中方還片面宣告恢復上海、福建居民來台觀光,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要粉飾太平?還是別有用意?當然,倘若兩岸能健康有序的發展,相互尊重、互惠對等的互動,兩岸觀光旅遊自然有利於雙邊產業發展及人民生活福祉。不過,中方跳過行之有年的協商機制,沒有尊重我方的立場,顯然問題在北京的態度。
堅守小兩會溝通 符合台灣觀光利益
台灣是自由開放的民主國家,對於來自各國的友善旅客都是持歡迎的態度,倘若中客來台也同其他國家旅客一樣,相信這符合市場機制,且是互惠互利的正循環,台灣社會當然會正面看待,同時對雙方相關旅遊產業發展是好事!然而,偏偏中共對兩岸觀光存有政治意圖,2019年8月片面暫停中客來台自由行,造成許多業者來不及因應而受到衝擊,時間點早於2020年因疫情被迫中斷的兩岸交流,必須說始作俑者就是北京當局,真正理由無非是要藉由觀光手段來對蔡政府施壓。別忘了,2016年開始,中方就採取切香腸的手段,縮減團客來台旅遊,當時還引發台灣旅遊業者上街陳情抗議,可以看出過度依賴中客觀光的風險。
為何中方一再回避「小兩會」的溝通渠道,從過去的中斷到當前的恢復,無非是希望能發酵「以觀光交換政治讓步」的效應,因此,我方更應當堅持「小兩會溝通」的立場,畢竟過去的亂象經驗記憶猶存,包括低價團、一條龍、強迫購物等,甚至在削價競爭之下衍生出人身安全的問題,2016年7月發生中客團遊覽車火燒車事件就是一例,低品質的觀光形象在歷經疫情階段才重建成功,如今要恢復中客來台觀光,記起過去的教訓,難道不需要「小兩會」進行商議嗎?!此外,一旦我方被動接受中共片面的宣布開放,那在沒有任何協議、共識之下,台灣恐再陷入不對等、傾斜對中國依賴,難保中共又藉機脅迫,「小兩會溝通」不只是保障旅客權益,更代表政府公權力的誠信態度。
必須看清楚事實,中國旅客來台和其他民主國家旅客來台不一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公民出境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且要提出相關證明,來台灣也是須向公安境管單位申請「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大通證),這表示中國民眾沒有出入境的自由,中共掌握放行與否的決定;以此來看,中方都可以操控中國民眾出入境,那如果沒有「小兩會」先進行磋商,中共又有意讓特定地區或特定業者分食中客市場,重回過去利益分配不均的狀態,台灣的旅遊環境恐再次步入品質劣化的惡夢。因此,我方應堅守「小兩會溝通」的原則,兩岸觀光方能朝向健康有序發展,這才是台灣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