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正面臨嚴峻乾旱,令萊茵河(the Rhine)水位不斷下降,使船隻難以通行,貨運量僅剩四分之一,進而讓船運成本大增。對此,有專家也對此進行四點分析。

針對萊茵河問題,《中國氣象報社》分別以原因、影響、對策與啟示進行分析:

一、原因

入夏後全球多地均出現高溫天氣,百年一遇的熱浪肆虐歐洲,多地氣溫超過攝氏 40 度。葡萄牙、西班牙氣溫一度達攝氏 47 度,而英國氣溫更突破有紀錄來的最高值。

極端高溫除造成法國、西班牙與葡萄牙等國發生野火,義大利、挪威面臨前所未見的乾旱外,還使「水利王國」荷蘭宣布全國水位達歷史新低、義大利最長的河流波河(Po)水位降至 70 年來的最低。

對此,中國中央氣象台高級工程師蔡薌寧分析:「近期,北半球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幾乎繞地球一周,僅在印度附近地區發生明顯斷裂。南美洲北部和中非南部也處於南半球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在歐洲,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同位相疊加,在大氣晴空輻射、下沉增溫、暖平流輸送等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

二、影響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歐洲河流每年替每位歐盟居民提供逾 1 噸的貨運量,替地區經濟貢獻約 800 億美元。因此水路可謂歐洲的「阿基里斯之踵」(Achilles' Heel)。

而萊茵河號稱「歐洲生命線」,隨著萊茵河等河流水位不斷降低,除影響航運與工業生產外,也將加劇能源危機。而乾旱也將破壞農業經濟與水生野生動物。

正常情況下,萊茵河夏季水位約為兩公尺。若水位降至 40 公分以下,將使多數運載煤炭等物資的大型船舶難以通行。而當前部分河段水深已不足一公尺,使多數貨船必須減少載運量才能運行,造成運輸成本增加。

而水位降低也使歐洲出現能源危機。報導指出,前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與葡萄牙等國家的水力發電量均下滑。其中,法國水力發電量更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點。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分析,歐盟玉米產量預計比去年減少 1,250 萬噸、葵花籽產量則預計減少 160 萬噸。

三、對策

受環境變遷影響,全球前 200 大河流中,有約三分之一出現顯著變化。就萊茵河而言,若地球暖化無法有效緩解,預計萊茵河於 2100 年的平均徑流量將減少 5 %至 40 %。

歐盟在河流風險管理上,堅持水生態環境治理與洪水風險管理並重、建立有效的流域綜合管理組織與不斷完善流域管理相關法案。

而在多數歐洲國家,防洪與水生態管理均屬於水管理系統的部分,其中水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占比又更大。

四、啟示

水利部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國慶指出:「為增強河流風險管理能力,需要用科學技術知識去認識氣候變化的可能影響,然後在國家層面製定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在地方、社區提出應對氣候變化措施,進而實現社會和自然體系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整體提升。其中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在於如何科學認識氣候變化的潛在影響。」

王國慶解釋,具體而言,就是讓氣象、水文等相關部門根據氣候變化來推估未來乾旱與洪水出現的頻率、強度,進而替流域制定合宜的策略。

極端氣候造成大旱,歐洲許多河流、湖泊都已乾渴見底。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