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擔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惠頓(Christian Whiton)4日發表〈台灣如何失去川普〉(How Taiwan Lost Trump)一文,對當前的賴政府多所針砭。對此,長期研究台灣問題的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稍早在X平台推文指出,民進黨與共和黨的淵源遠比惠頓所理解的還要深厚,賴清德也不是被進步派牽著鼻子走的人。

深受美國國務院涉台系統敬重的葛來儀在推文中表示,她同意惠頓文章中的部分觀點。例如,台灣應該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使其佔GDP比例超過目前的2.5% ,並考慮延長核三廠的使用壽命。但也有一些疑問。

全站首選:因「這原因」撰文洩恨? 周玉蔻起底惠頓背景:曾是我國雇用公關

首先,惠頓聲稱賴清德應該像前任蔡英文一樣,在連任後嘗試與川普通話。然而,他沒有指出,2017年4月,當一名記者問他是否會再次接聽蔡英文的電話時,他回答。

川普表示,他必須先與習近平確認。賴清德吸取了教訓;他了解其中的風險,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發出賀電,並派出由立法院院長率領的代表團出席了就職典禮。

其次,惠頓表示,「多數分析人士認為,賴清德在對美政策上聽從其副總統蕭美琴的意見」。葛來儀表示,她本人可以肯定地說,賴清德的對美政策完全是他自己的。

第三,惠頓指責蕭美琴和民進黨是「左派」,支持歐巴馬和拜登,而忽視共和黨。這項指控可能會受到國會和其他地方大多數台灣盟友的質疑。

身為台灣駐華府代表,蕭美琴與共和黨國會議員的接觸時間,與惠頓所說的「人權產業複合體」(the human rights industrial complex)的接觸時間一樣多。台灣與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有著悠久的友誼。

第四,關於川普對台灣徵收20%的臨時關稅(低於32%),以及這些關稅高於對日本、韓國和歐洲徵收的關稅,這些國家承諾的投資可能永遠無法達到這些水準,這已不是什麼秘密。

台積電承諾的1,650億美元投資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正在加強美國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他們即將與阿拉斯加達成一項創紀錄的600萬噸液化天然氣交易。葛來儀認為,台灣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第五,惠頓批評台灣限制來自中國的投資,但考慮到台灣的安全擔憂,對中國的限制是可以理解的。台灣或許未能吸引大量逃離香港的資本,但卻受惠於歐洲外商直接投資的激增。

葛來儀在結論時同意,台北尚未找到與第二屆川普政府關係的策略。但台灣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改變川普專注於要與中國達成協議的事實。葛來儀希望台灣的利益不會在過程中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