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場一片熱議「台灣需投入4000億美元、台積電要入股Intel」等話題之際,台股昨天(5日)卻站上波段新高 23,660 點,再度刷新紀錄。市場與投資人都想知道:「這麼多負面消息,怎麼指數還能創高?」不過,分析師直指,這是典型的「假利空洗籌碼、真多頭趁機買」劇本重演。
以下是分析師陳昆仁針對兩大焦點解析,並拆解真假。
現正最夯:因「這原因」撰文洩恨? 周玉蔻起底惠頓背景:曾是我國雇用公關
一、以「台積電換 Intel 股權」換取關稅優惠?真實情況如何?
近期市場盛傳,美方為了加強晶片自主與供應鏈掌控,要求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入股 Intel 達 49%;並加碼對美國的投資總額至 4000 億美元。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網民與股民又掀起「喪權辱國」爭議,更引發股民對台積電遭政治操作的疑慮。但實際真相是什麼?
1、TSMC 已否認與 Intel 合資傳聞
根據《彭博》與《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積電在 2025 Q1 法說會中已由董事長魏哲家親口表示:「台積電未與 Intel 展開任何合資、技術授權或技術轉移的討論。」
這也意味著,台積電不可能成為政府工具,拿來換取關稅讓利。作為民營上市公司,一切合作都需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與主管機關審核,怎麼可能私下就談好「49%併購」?
2、台積電對美投資是擴產,不是換股權。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建廠行動,總投資金額約為 1650 億美元,屬於產能擴張與合規申請晶片補助,並非「以投資換條件」的交易行為。因此,無論是「4000億美元」還是「49%入股 Intel」,目前皆屬市場傳言,並無官方確認。
二、台股為何在假利空中「先蹲後跳」,創波段新高?
分析師陳昆仁指出:在強勢多頭市場中,往往會出現大量「假利空」來干擾市場情緒,像是:關稅談判卡關;台積電可能被政治操作;美國總統社群動向。
這些都是用來洗散戶籌碼的工具,但對法人來說卻是絕佳買點。當散戶因新聞驚恐出場,法人資金早已逢低進場,等澄清後再推升行情。
重點是:「誰說的」比「說什麼」更重要。
台積電是世界級晶圓代工龍頭,不可能輕易配合政治議價。所謂「49%併購」不僅法律門檻極高,也不符台積電長年以來穩健經營邏輯。更重要的是,法說會與官方聲明已直接否認合作。
值得關注是:誰在利空時出手買股?法人資金流向哪裡?
「假利空洗籌碼,真行情看基本面。」與其糾結於真假難辨的「鬼故事」,投資人更應該聚焦於:誰持續繳出成長營收;誰在技術面轉強突破;誰能搭上AI、電源管理、無人機等新興趨勢。分析師提醒,與其擔憂關稅比例或不實併購傳聞,不如正視市場用漲勢已經做出的回應。
※Newtalk提醒您: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檢視自身能力,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