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批評副總統蕭美琴在布魯塞爾「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演說,指稱台灣「挾洋自重」。但事實上,正是北京的威權思維讓歐洲更加看見台灣。

蕭美琴與前總統蔡英文受邀赴歐,代表的不僅是台灣的民主韌性,更象徵歐洲對台灣的信任與尊重。歐洲議會、各國議員組成的IPAC,正是為了監督與制衡中國的政治滲透與人權侵犯。中國卻將其描述為「反中組織」,充分顯示北京無法容忍民主國家之間的價值連結。

北京聲稱台灣只能在「一中原則」下存在,但世界早已看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台灣,台灣以民主制度與自由社會的成果,成為亞太地區最穩定的夥伴。中國試圖透過語言羞辱、外交壓力削弱台灣國際空間,實際上卻讓更多民主國家意識到「台灣議題」不只是地緣政治,而是價值選擇。

台灣走進布魯塞爾,不是挾洋自重,而是挾真理自立;而中國的恐懼,正源於它無法挾權壓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