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答詢中罕見明確指出,「台灣有事」極可能構成日本的「存立危機事態」。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把台海情勢正式納入日本《平和安全法制》的法律推演範圍。一旦成立,日本依法得行使集體自衛權,這對整個印太戰略而言,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隔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即以暴力語彙批評高市,甚至使用「斬首」字眼。雖然事後貼文被刪除,但日本政府已提出嚴正抗議。這種失控言論凸顯了北京宣傳體系與外交體系之間的矛盾,既想避免升高風險,又放任外交官採取威嚇語言。結果是,日本社會更強烈意識到台海局勢與國家安全的實質連動性。
高市的發言並非「挑釁」,而是明確回應現實:中國軍力快速擴張、對台威壓不斷升級、解放軍軍機日常性侵擾日本西南空域,日本不可能再用模糊態度面對台海危機。把話說清楚,反而能形成更明確的區域嚇阻效果。
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外交訊號,也是戰略結構的變化。台灣需要在國防透明化、資訊公開化與戰略溝通上更主動,避免被「疑日」「疑美」的認知戰分化民意。區域安全正在重組,台灣必須讓外界看到我們清楚、穩定且可預期的防衛決心。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