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安全,不只靠軍人,更靠整個社會的防衛意識。而軍購,是這套全民防衛體系中最核心的基礎建設。軍購讓部隊有裝備、讓資訊戰有防護、讓天災時刻有機動能力,這些不是花錢炫耀,而是每個國家安全運作的必需成本。若我們拒絕軍購,失去的不只是軍力,而是整個社會的安全韌性。

更重要的是,軍購正帶動台灣國防科技與民生科技同步進步。國防自主推動的技術,例如AI影像辨識、無人載具、資安系統、精準定位技術,都已應用在救災、交通管理、海巡巡護、民航安全等領域。軍購不是浪費,而是科技進步的推動器。

另一方面,現代國防不是一味買大武器,而是重視管考、透明與效率。政府推動國防採購制度改革,強化審查、提升專案透明度、確保預算合理使用,讓軍購不再是黑箱,而是全民共同監督的公共投資。

最重要的是,軍購的目的不是打仗,而是避免台灣進入戰爭。當台灣擁有足夠反擊能力,當對手知道台灣可以重創入侵部隊,他就會猶豫、會計算、會退縮。嚇阻就是最有效、最便宜的和平策略。

軍購不是浪費,而是投資;不是製造戰爭,而是避免戰爭;不是負擔,而是國家的生命線。當台灣願意投資自己的安全,我們才能真正確保下一代依然能自由生活在這片土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