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緣政治緊張的時代,軍購不只是裝備買賣,更是台灣能在國際舞台上站穩的外交象徵。台灣的軍購對象—以美國為主,是當今全球維持印太和平秩序的關鍵力量。當台灣以明確方式展現自我防衛決心,美國與其他民主夥伴更有理由、也更有意願投入協助,形成穩固的安全合作網。

台灣面臨的威脅不是區域性的,而是全球自由陣營共同的挑戰。中國不斷強調「武統選項保留」,並加強部署以拒止外軍介入的反介入/區域封鎖戰略,試圖改變台海現狀。軍購讓台灣不只提升自身戰力,也讓國際看到我們不是軟弱的受害者,而是願意承擔責任的夥伴。

當台灣勇於自我防衛,國際盟友就有正當性強化支援;當台灣拒絕軍購,盟友的支持也會變得脆弱。

軍購同時是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從雷達系統、飛彈科技、無人機到資安防護,每一次軍購背後都有知識交流與制度強化,國防技術正逐步帶動台灣科技產業與資安能量升級。這些合作讓台灣在全球供應鏈與科技戰略中具備更高政治與經濟價值。

軍購不是背上包袱,而是提升台灣國際位置的強心針。它讓我們不再孤單,也讓盟友知道,台灣值得支持。當台灣展現決心,世界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