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拉拉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拉拉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AIT點破歷史偽造 台灣絕非中國領土

    2025.09.16 | 09:40

    中國在二戰終戰八十週年之際,再度老調重彈,搬出「開羅宣言」等戰時文件,宣稱台灣主權早已「歸還中國」。然而,美國在台協會(AIT)明確指出,這套說法是徹頭徹尾的不實法律論述。這是對北京歷史謊言最有力的駁斥,也戳破了中共企圖以「假國際法」孤立台灣的圖謀。事實早已擺在眼前:「開羅宣言」根本不是國際條約,而只是政治宣示,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更重要的是,它從未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政權,遑論成為北京主張對台「擁有主權」的依據。中共明知如此,卻仍年年在國際場域操弄這一紙「宣言」,無非是想把戰時的歷史文件,包裝成今日侵吞台灣的藉口。這種篡改歷史、偽造國際法的手段,不啻是對世界文明的公然挑釁。AIT這次公開發聲,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對中國謊言的正面駁斥,更清楚傳遞一個訊息:台灣的未來,不是由戰時文件決定,更不是由北京政權宣告,而是由台灣人民自己選擇。當中國試圖透過假歷史、假法律來孤立台灣,國際社會卻正逐漸看清:台灣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國家,擁有自己的人民、政府與民主制度,絕非中國的一部分。這正是台灣該把握的契機。面對國際間日益清晰的立場,我們必須大聲告訴世界:台灣的主權來自二千三百萬人民,不容中國篡奪。北京若還妄想用謊言改寫歷史,那麼AIT的聲明就是最強而有力的回擊——台灣不是中國,從來不是,將來更不可能是!
  • 投書 福建號服役在即:三航艦時代的戰略震撼與我國應對之道

    2025.09.12 | 19:55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傳出最快將於9月18日成軍,並已於近期穿越台灣海峽、出現在東海敏感海域。若福建號正式服役並與遼寧、山東形成輪替運用,解放軍將邁入「三航艦時代」,使其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常態部署能力大幅提升,對台灣及區域安全構成實質震撼:航母可在遠海投射空中力量、擴大海上封控範圍,並以航艦戰鬥群作為威懾與戰力投放的核心,改變未來戰場的節奏與消耗模式。不過,福建號的出現同時暴露了可以被我方運用的戰術、技術與情資面向。第一,傳統動力航艦必須仰賴穩定的海上補給線──油料、彈藥與後勤補給是其運作的命脈,若補給線遭有效監控與打擊,航艦的長時間投射能力即受限。第二,航艦群的護衛與反潛網並非鐵板一塊;我方擁有潛艦、反艦飛彈、機動快砲與精準打擊武器,在協同情報優勢下,仍可形成對抗窗口。第三,福建號若常態化部署於西太平洋,意味著其戰術、訓練與後勤節奏可被長期蒐證,國軍與盟友可透過情資交換建立預警與攔截機制,化被動為主動。面對三航艦時代,台灣應採取「整體防禦、重點打擊、國際協同」三大策略:一是強化不對稱防衛與火力保存,提升潛艦、岸置反艦飛彈、遠端精準打擊與快速反應空中部署的整體效能,讓敵航艦群的補給與作戰行動面臨高成本風險;二是完善海上監偵與情資共享機制,與美、日、菲等志同盟邦建立即時情報交換與聯合演練,針對航艦補給線、護航編隊與航路習性預置對應方案;三是強化國內海空抵抗與民防準備,保全戰力保存能力與社會韌性,避免在突發危機中喪失關鍵時間。福建號的出現不是單一軍事事件,而是區域戰略格局的節點轉變;台灣必須以冷靜的戰略眼光、迅速的能力調整與深度的國際合作,才能在新一輪海上競逐中守住自身安全與民主自由。
  • 投書 中共以「保護區」之名行霸權之實

    2025.09.12 | 08:09

    中國國務院日前宣稱,將在南海中沙群島的黃岩島(我國稱民主礁)設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企圖以環境保護之名,強化對爭議海域的管轄。此舉立即引起菲律賓嚴正抗議,我國外交部亦於11日發出年度「第001號聲明」,明確指出中國完全無權在民主礁非法劃設保護區,並嚴厲譴責其霸權心態。民主礁自2012年起即被中國實際控制,多年來成為區域摩擦的焦點。今年8月,甚至發生中國海警船與自家海軍驅逐艦在追逐菲律賓艦艇過程中碰撞受損的荒謬場景,再次凸顯北京在南海的軍事冒進與執法亂象。如今中國進一步宣布設立「保護區」,要求外國人進入須經其批准,實質上是將國際爭議水域單方面內國化,嚴重挑戰國際法規範。值得注意的是,中華民國政府在聲明中特別重申: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的主權立場「無庸置疑」,中國片面主張與行為絕不影響我國的合法權利。並且再次呼籲,應依循國際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和平對話解決爭端,避免區域局勢惡化。這一態度既展現了我國堅定的主權立場,也釋放出與菲律賓等國合作的意願,凸顯民主陣營在南海的共同利益。北京的舉措表面上是生態保護,實際上卻是戰略前哨的擴權手段。其藉「保護區」合理化實控,實為以行政手段服務軍事目的,既破壞區域穩定,更證明中共在南海問題上一貫「以力服人」的邏輯。對台灣而言,民主礁的爭議提醒我們:在印太安全架構中,唯有強化與區域民主國家的合作,並堅守國際法原則,才能抵禦中共持續擴張的威脅。
  • 投書 帛琉揭露中共脅迫,台灣應視為警鐘

    2025.09.10 | 10:20

    台灣在太平洋的重要友邦帛琉,近日由總統惠恕仁公開揭露中共的滲透與威脅。他直指中國刻意削弱帛琉政府,甚至以毒品滲透社區、以經濟利誘破壞外交立場,意圖迫使帛琉放棄與台灣的邦交。惠恕仁更分享,中國外交官曾赤裸裸地提出「譴責台灣換百萬觀光客」的交易,卻被帛琉堅決拒絕。這不只是對帛琉主權的侵犯,更是中共慣用的「經濟戰」與「灰色地帶手段」的具體寫照。正如美國印太司令部帕帕羅上將所言,我們並非處於真正的和平,而是面對中、俄、北韓與伊朗等專制政權持續推動的侵略。尤其中國,早已從「韜光養晦」轉向「敢於戰鬥」,不只對帛琉與太平洋島國下手,也在南海頻繁對菲律賓展現霸凌行徑,更對台灣施壓軍演、網路攻擊與資訊戰。這些灰色地帶的脅迫手段,目的都是逐步削弱民主國家的意志與團結,讓國際社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北京的霸權規則。帛琉的警告,應該讓台灣社會警醒:我們並非孤立無援,而是與太平洋盟友同樣承受中共壓迫的前線。台灣不能被「和平假象」麻痺,更不能把中共的收買手段誤認為善意。唯有強化與志同道合國家的合作,擴大威懾效果,才能讓北京無法各個擊破。帛琉拒絕中共利誘,是民主夥伴的勇氣典範;台灣更應以堅定姿態,與國際盟友一道,讓中共的脅迫無法得逞。
  • 投書 習近平妄談「活到150歲」:人民的無間地獄

    2025.09.06 | 12:07

    中共九三閱兵場邊,習近平與普丁的私下對話意外被麥克風收音,內容竟涉及「器官移植」與「長生不老」。習近平甚至笑稱人類可能活到150歲。這一幕迅速在中國網路上引爆討論,大量網民表達驚恐與厭惡,直言「他要是活150歲,那真得無間地獄」。對於習近平這樣的極權領袖,人民擔憂的不是科技突破,而是專制延續的陰影。中國官方隨即封鎖相關內容,但仍有網民翻牆將影片傳回境內,導致「150」這個數字一度成為微信熱搜,搜尋量飆升近百倍。許多中國網友以黑色幽默回應:「再連任五屆沒問題」、「防火長城也高不過150公分」,甚至稱「那就真正成活閻王了」。這些話語正是中國社會真實的恐懼與無力感:當權者掌握一切資源與權力,人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隱晦語言發洩心中的反抗。習近平的「長生」談笑,折射出極權者對永續統治的幻想。在中共體制下,領導人的個人壽命與政權存續被綑綁在一起,而人民卻只能在網路陰影下以「哀號」與「暗諷」自救。這場對話不只是荒謬,更是專制體制本質的寫照:一旦極權領袖妄想「永生」,人民的自由與尊嚴就將陷入真正的無間地獄
  • 投書 中共閱兵外交:打造「反西方新秩序」的宣示

    2025.09.04 | 15:41

    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不只是單純的軍事秀場,而是中共在全球舞台上的權力宣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同框站在天安門城樓,清楚傳遞對西方陣營的挑戰訊號。歐盟外交首長卡拉斯直言,這場高規格閱兵象徵中俄朝結盟,並且有意「蓄意改變國際秩序」,凸顯中共正在塑造以專制勢力為核心的「新世界秩序」。這不是單純的外交場合,而是權力陣營劃界的宣告。中國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行動提供支持,北韓持續擴大軍事挑釁,如今三方並肩而立,清楚展現了中共正在聯合威權國家推進一個與規則導向秩序對立的全球戰略藍圖。北京的閱兵不僅炫耀武力,更刻意將軍事力量與外交結盟掛鉤,試圖改變全球安全平衡。民主世界必須正視這場威權合作的挑戰。中共藉閱兵展示國力與外交聯盟,實質上是向國際社會釋放恫嚇訊號,意圖削弱民主國家的團結與信心。面對中俄朝三方同台的畫面,歐洲和印太民主國家應強化合作、加快戰略整合,防範北京利用軍事威嚇與經濟滲透塑造新秩序。台灣尤其應從這場閱兵中看到專制陣營的野心,積極鞏固國防與國際連結,才能在動盪時局中守住自由與安全。
  • 投書 從「表演」說看穿某些人的扭曲心態

    2025.08.05 | 14:19

    國軍年度「漢光41號」演習動員超過2.2萬名後備軍人,進行10天9夜高強度、長時間的實兵實裝訓練,是歷來規模最完整、難度最高的一次演習。不僅涵蓋後備動員、災防應變、城市作戰與防空演練,更首次整合「城鎮韌性」概念,驗證軍民整合的實務機制。然而,這樣的重大操演,竟遭有心人士與部分媒體貶為「表演」,不但失之偏頗,更是對堅守崗位、揮汗沙場的官兵莫大羞辱。在中共持續加壓台灣的此刻,任何一次軍事演習,都是對戰備能力與應變效能的嚴格驗證。「表演」二字背後所隱含的,是對國軍專業的不信任、對國防建設的不屑,甚至是對全民防衛意志的惡意腐蝕。事實上,這次演習全面貼近實戰,從「灘岸聯合阻敵」到「城市災防疏散」皆按「實兵、實地、實時、實裝」要求操作,每一場演練都是官兵夜以繼日磨練出的成果。這些批評聲音,往往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帶有政治立場與意識形態。對於這些人而言,國軍愈強、台灣愈安全,反而讓他們的立場愈難自圓其說。於是只能拿「表演」這種輕薄詞彙矮化整場操演,好為自己的「投降主義」與「親中路線」找到借口。當軍人用汗水築起防線,當全民動員制度日益成熟,真正該做的,是支持、監督與理解,而不是站在安全背後,嘲笑那些為我們抵禦危難的人。
  • 投書 中國暗助俄羅斯無人機生產,破壞和平底線

    2025.07.25 | 08:15

    當國際社會努力對俄羅斯施加制裁,試圖削弱其侵略烏克蘭的軍事能力時,中國卻再度扮演破壞規則、助紂為虐的角色,根據路透社獨家報導,中國製無人機發動機正透過假公司、偽報品項(如「冷卻裝置」)的方式,繞過西方制裁流入俄國國營武器廠 Kupol,用於生產伊朗「沙赫德」山寨版 Garpiya 攻擊無人機,並由俄軍用於攻擊烏克蘭後方民用設施。這並非偶發事件,而是中國當局與俄國軍工體系「心照不宣」的合作行徑。在歐盟、美國已明確制裁相關企業後,中方不僅未阻止,反而開設「北京西超國際技術貿易公司」作為新中介,繼續輸出 L550E 發動機,並假借物流與報關名義掩蓋軍事用途,運輸過程中,甚至還動用中國南方航空與四川航空進行運輸,中遠海運也牽涉其中。中國外交部聲稱「不知情」,並強調未向交戰方提供武器,這不過是例行的外交卸責,事實上,烏克蘭情報單位與多份內部文件已證實,這些零組件來自中國,並經過特定公司與幌子企業層層包裝進入俄軍體系。所謂「未提供致命武器」的說詞,在精準發動空襲的無人機前形同空話。北京口口聲聲說反對單邊制裁、支持和平,實則默許、甚至支援俄國延長戰爭,意圖藉此分散美歐戰略注意力,並以經濟與軍事滲透逐步侵蝕國際秩序,這種策略性模糊與技術性規避,不只讓烏克蘭承受更多平民死傷,也正加深歐中間的不信任。如果中國真如其所言支持和平,應立即終止對俄出口兩用技術、封殺涉軍企業對俄交易,並與國際制裁體系合作,而非一面裝作中立,一面暗助戰犯屠殺鄰國人民。和平,不該建立在謊言與謀利之上。
  • 投書 澳洲重申臺海立場,民主國家對中共威脅保持清醒警覺

    2025.07.15 | 15:40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於近日展開對中國為期六天的訪問,期間雖以穩定雙邊貿易關係為主軸,卻在上海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澳洲不支持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行動,並強調這是澳洲長期且一貫的立場,此一表態,不僅呼應區域內民主國家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普遍共識,也彰顯出面對中國威權政權擴張時,澳洲在原則與實利間的戰略拿捏。艾班尼斯雖然在外交場合保持對「一中政策」的傳統表述,但他特別點出「反對任何單方面行動」,明確劍指中共可能採取的武力侵台手段,等同於間接支持台灣事實上的自治現狀,這與美國、日本、歐洲多國的立場相呼應,即支持和平解決台海爭端,反對脅迫與武力。值得注意的是,艾班尼斯並未因訪中行程而回避敏感議題,他承諾將在與習近平會面時,提出關於安全與人權的討論,這顯示澳洲並未將經貿利益凌駕於基本價值與區域安全之上,而是持續在對中交往中保持一定的防備與底線。在艾班尼斯訪中之際,澳洲與美國、日本、南韓等國正共同參與名為「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的多國聯合軍演,涵蓋空中、海上與兩棲登陸等全面作戰科目,總動員約3.5萬人,儘管艾班尼斯對外宣稱軍演「不是針對特定國家」,但聯合軍演所釋放的戰略訊號不言而喻:在中國於印太地區持續展現軍事施壓之際,民主國家正強化聯盟,提升嚇阻能力。而事實上,美國近來已明確要求日本、澳洲與南韓等印太夥伴,針對中國一旦對台動武的情境,提出具體回應機制,這不僅代表美國正強化戰略協調,也體現出印太安全格局正逐步從鬆散聯繫轉為制度化、行動化的防衛網絡。澳洲雖與中國保持龐大的貿易往來,但其在國防預算的投入與印太聯盟中的角色正日益關鍵,艾班尼斯政府近年已宣布,未來十年將投入570億澳幣(約374億美元)以強化防衛實力,並積極與美國在核動力潛艦、太空、人工智慧等戰略領域展開合作。面對日益升高的中共威脅,印太地區民主陣營正在進行一場深層的地緣政治重組,各國固然在經貿層面與中國互動密切,但從台海議題到南海主權爭議,從東海軍事碰撞到南太島國外交競逐,民主國家的集體警覺與協同行動,已然成為維持區域穩定的關鍵。在此情勢下,艾班尼斯的發言不應僅視為一場外交修辭,而是民主國家領袖在現實中堅持原則、捍衛秩序的具體展現,他的表態提醒世界,台海不是中國的「內政問題」,而是全球地緣安全的核心熱點,任何單方面的軍事冒險,都將引發廣泛反制,破壞整體印太和平架構。台灣與澳洲同樣肩負捍衛自由價值的責任,隨著局勢演變,台灣若能持續與理念相近的夥伴保持對話與合作,不僅能鞏固自身安全,也將在民主陣營中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
  • 投書 從後備軍人臨戰訓練,看見台灣全民防衛的真實力

    2025.07.11 | 14:29

    在中共不斷以「以武謀獨」、「花架子」等語言恫嚇台灣之際,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練仍照常展開,且愈演愈堅實。尤其206旅後備軍人所進行的臨戰訓練,在風雨中堅守崗位,展現的不只是戰術動作,而是台灣人民不容侵犯的意志。模擬特工滲透、襲擊後勤補給的演練場景,正反映未來戰爭最殘酷的現實──中共不但會從海空發動攻勢,更可能針對後勤要地、交通節點發動突襲,癱瘓我軍後方支撐,當敵軍能以機降部隊深入內陸、圖謀奪占重要城鎮,我方唯有讓每一條補給線都能「自我防衛」,每一個兵都能「即刻應戰」,才能守住國土、守住人民。過去外界質疑:台灣是否真能在短時間內把平民轉化為可用的戰力?206旅的訓練結果已給出答案──6天內,這批後備軍人展現出扎實的戰技動作與強悍的士氣,不畏風雨、不畏挑戰,讓「全民皆兵」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實可行的戰略基礎。如果說中共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今天我們看見的,正是對抗威脅的真實力量,中共口中的「花架子」,正在一場又一場操演中,變成鋼鐵意志與實戰能力。這不是挑釁,是守護。這不是謀獨,是求生,台灣備戰,是為了不讓戰爭來臨;若敵人執意犯台,我們也絕不會束手就擒。
  • 投書 備戰不是挑釁,是台灣對抗吞併的最低防線

    2025.07.11 | 09:24

    當國軍進行「漢光41號」演習,全民一同思考如何面對戰爭威脅之時,中共卻再次跳出來大肆批評,竟說我們「備戰謀獨」,還嘲諷台灣軍力是「不堪一擊的花架子」,這種無恥的戰狼語言,暴露的是他們對台灣強化自我防衛的恐懼,對北京而言,一個備戰的台灣就是一個難以吞併的台灣,他們當然惱羞成怒。中國口口聲聲說要「和平統一」,卻天天派軍機繞台、軍艦逼近,現在甚至連台灣進行例行防衛演習都要干涉指責,難道台灣要自廢武功才能換來對岸幾句假惺惺的恫嚇變和談?說穿了,北京根本不想要和平,它要的是屈服、吞併與重塑我們的民主生活,當他們否定我們訓練國軍的權利,就是在否定我們存在的正當性。備戰不是挑釁,是我們為了活下去而做的最低限度準備,一個沒有武裝的台灣,才是真正危險的台灣,我們不會也不需要對中國磕頭求和平,因為我們知道,在專制者眼裡,脆弱是戰機,妥協是投降,我們不只要備戰,更要全民皆備,讓北京知道:吞台將會付出慘痛代價。這才是真正能守住和平的唯一途徑。
  • 投書 中國、俄羅斯缺席金磚峰會釋出哪些訊號?

    2025.07.07 | 14:33

    第17屆金磚國家(BRICS)峰會7月6日至7日在巴西登場,這原是中國與俄羅斯藉「全球南方」平台展現影響力的重大外交場合,卻因習近平與普丁雙雙缺席,使此次峰會蒙上陰影,象徵金磚集團光環退色、內部離心力加劇,也透露出中俄在地緣與經濟多線受壓下的外交重新布局。習近平未出席,顯示北京戰略轉向過去十年,習近平幾乎每年親自出席金磚峰會,此番改由總理李強代打,明顯顯示中國正將外交重心由「南南合作」轉回「中歐關係」,在當前中國與歐盟正進入貿易摩擦高峰、歐盟加徵電動車關稅之際,北京急於穩住與歐洲的政治與經濟聯繫,甚至為此犧牲與南方國家的象徵性團結。從實務層面來看,習近平此刻若飛往巴西,不僅需遠離國內愈趨嚴峻的經濟情勢,還會牽動整個外交團隊運作,尤其外長王毅目前正忙於奔走歐洲,出席金磚峰會恐令北京分身乏術,中國外交正在「減重轉向」,習缺席金磚峰會,是外交資源重新分配的具體表現。普丁缺席,反映俄羅斯國際處境孤立至於俄羅斯總統普丁則因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在多數民主國家已無法安全出訪,此次改採視訊與會,這不僅象徵俄羅斯的外交空間愈來愈狹隘,也讓金磚集團少了兩大領頭羊的實體出席,削弱峰會象徵的「集體政治能量」。在俄烏戰爭長期化、全球主要經濟體對俄制裁仍持續之下,普丁的缺席更強化了國際社會對金磚國家合作「虛多實少」的印象,也突顯出金磚峰會的內在矛盾:既想挑戰西方秩序,卻難以形成統一聲音。金磚分裂擴大,面臨結構性困境金磚國家近年積極擴大成員數量,期望以「全球南方代表」之姿抗衡美歐主導的國際秩序,然而,規模擴張的同時,內部意見分歧亦益發明顯。例如,印度與中國在邊界、經貿與地緣政治上矛盾重重,印方正積極強化與美、日等民主陣營的合作;新加入的埃及與衣索比亞之間水資源爭端,也已將非洲內部矛盾帶入金磚平台,即便是聯合聲明,也只能在無涉敏感政策的基礎上求得共識,顯示金磚集團目前仍無法從「政治象徵」躍升為「實質力量」。結語:從金磚觀察大國外交重構,台灣應警覺金磚峰會中習近平與普丁的缺席,不僅是個別國家外交調整的信號,更象徵當前國際局勢中「權威國家」領導模式的內部焦慮與不穩,面對全球多極秩序鬆動,台灣應持續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強化經濟韌性與國防實力,才能在不確定的大國博弈中掌握穩定立足點。北京儘管試圖藉金磚平台推動「去美元化」、壯大其全球南方聲量,但當連習近平都選擇缺席,顯示其戰略判斷已轉向務實,金磚能否持續發聲,取決於是否能克服內部裂解;而台灣更應從中洞察中國與俄羅斯對外政策的真實優先順序,進一步思考自身未來的國際空間與應對戰略。
  • 投書 慎防中共「以柔制剛」式的統戰滲透

    2025.06.26 | 08:53

    近期有社群帳號宣稱,台灣退役軍人若攜帶退伍證赴中旅遊,可免費進入中國多處景點,並配上穿著台軍軍服在紅色景點打卡的照片,此類貼文迅速累積瀏覽與分享,引起輿論關注,然而,這並非單純的旅遊情報,而是中共對台認知作戰與統戰滲透的又一案例,特別針對退役軍人這一特殊身分群體展開心理戰攻勢。早在2023年,中共便曾以「穿軍服打卡四行倉庫」等活動作為宣傳素材,營造兩岸軍人「血脈相連」的錯誤敘事,弱化敵我意識,今年又出現大量帳號貼文鼓吹退役軍人赴陸享「軍人待遇」,其鋪陳方式更精緻、訊息更具誘惑性,配合「免費參觀」、「美女陪遊」等標籤,引導閱聽人誤認為中共對台灣軍人「友善尊重」。這種手法,正是典型的「以柔制剛」式統戰滲透。中共深知退役軍人多具有愛國、服從、榮譽感等心理特質,企圖透過優惠、情感、歷史記憶等面向重構其價值認同,進而削弱其對民主體制的支持,甚至可能在未來動員中發揮「瓦解作用」。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貼文並非自發性個人行為,背後極可能為中共運用機器人帳號、假訊息傳播鏈操控的認知作戰模組,目的在於測試我方社會反應、撕裂軍民信任、干擾軍人榮譽感,並藉此強化「中共是和平方」的虛假敘事。面對此類滲透攻勢,我國政府與社會必須提高警覺,加強退伍軍人國安意識訓練、完善社群平台偵測機制,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守護國軍尊嚴與國家安全,中共認知作戰無聲無形,卻足以動搖根本,唯有堅定民主信念,才能守住自由的防線。
  • 投書 北約防務加碼:民主陣營對抗中俄威權的堅定訊號

    2025.06.18 | 08:20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近日於G7峰會強調,提高北約國防開支目標的重要性,彰顯出民主國家聯合抗衡中俄軍事威脅的決心,面對中國與俄羅斯持續增強武裝力量,並以軍事擴張試圖改變現狀的態勢,北約的防務升級不僅是歐洲安全的必要舉措,更為亞太地區尤其是台灣的安全局勢帶來積極的戰略啟示。中共軍事擴張的戰略野心呂特秘書長在峰會中直言,中國正加強海空軍力,其意圖不只是炫耀軍事力量,而是準備在區域內實際行動,並明確指出台灣為中國的直接目標,這警示台灣及其民主盟友,面對中共日益強硬的軍事態度與戰略野心,必須謹慎而積極地提升自身防衛能力。中共政權長期以來利用軍事力量威脅鄰國主權,並透過武力恫嚇企圖破壞區域和平穩定,這種不透明且具侵略性的軍事建設,不僅是對台灣自由民主的直接挑戰,更威脅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格局。北約的防務升級:民主國家的共同防線北約要求成員國國防支出達到GDP的2%,並提出進一步提高至3.5%的目標,反映民主國家對於威脅的嚴肅態度與共同責任,美國高達3.4%的國防預算支出,也凸顯其對聯盟及全球安全的承擔。這種集體防衛精神與合作模式,值得台灣及亞太民主國家借鏡,面對中俄的軍事壓力,台灣需深化與國際民主同盟的合作,強化防衛能力,同時保持政治及外交的靈活性,以確保在全球民主價值體系中的堅實地位。民主價值與安全戰略的結合北約提升國防開支,不僅是軍事硬實力的展現,更是民主價值聯盟對專制威權挑戰的回應,台灣作為自由民主的燈塔,更應在這場價值與實力的競賽中鞏固自身,堅守法治與民主原則,與國際社會共築安全網絡。在全球安全形勢日益複雜的當下,台灣必須認清中共政權的真實意圖,避免任何軟弱或猶豫,積極提升自身防衛能力,並積極參與國際民主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在多變的國際局勢中穩固自身地位,確保自由民主社會的長遠安定。
  • 投書 中共如何從以伊衝突撈聲量

    2025.06.17 | 09:42

    在全球目光聚焦以色列與伊朗間衝突升級之際,中共外交部與官媒卻同步啟動話術與輿論機器,試圖從中塑造自身「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並進一步在內部宣傳上炒作「反美、反以、挺伊」的敘事,從王毅主動與以、伊外長通話到央視與新華社大篇幅轉引伊朗「擊落F-35」的報導,中共再次展現其擅長「輿論場主導」與「假訊息嫁接」的統戰模式,然而這場看似遠離東亞的軍事衝突,卻成為中共調整內宣重點、輸出價值敘事的樣板戰場。認知戰實錄:從官媒合成圖到「小粉紅狂喜」的群體反應中國官媒對此次事件的報導明顯有策略性選擇:雖然附帶以色列否認說法,卻反覆強調伊朗「成功擊落隱形戰機」的敘事,並搭配疑似AI合成圖構成視覺衝擊,這類報導在微博、B站及各大軍事論壇迅速登上熱搜,短時間內掀起大量民族主義情緒與對美軍技術的戲謔,然而也有網友質疑報導的真實性,甚至在軍武論壇反諷:「伊朗都能打下F-35,我們還等什麼不打台灣?」這種言論背後,其實反映的是中共對青年與軍迷群體的長期意識形態訓練與情報混淆的雙重操作,當中央放任甚至鼓勵這類半真半假的訊息流通,目的不在於客觀資訊,而在於激發內部的仇美、挺伊情緒,轉移對內政經困境的注意力。輿論操弄的鏡子:中共「假新聞外交」的雙面性中共此次「挺伊反以」的舉措,不僅僅是外交話術,更是一次認知作戰的實例展示:透過選擇性報導、引用未經證實外電、搭配民族主義話術,形成一個對內能收攏人心、對外能維繫伊斯蘭世界關係的多重效果,但這樣的操作方式也暴露其「不以事實為準繩、而以統戰為目標」的媒體文化,當AI合成圖與軍武謠言被正規官媒作為新聞處理時,中共不僅出賣了新聞專業,也揭示其已將媒體變成國家對外對內雙向操作的武器,這場從中東延伸到中國網路的輿論戰,讓我們再一次看清:中共不是資訊的傳播者,而是敘事的操控者。
  • 投書 別再幻想三日內拿下台灣:布萊爾警告凸顯中共戰略盲點

    2025.06.16 | 08:21

    中共不斷透過軍事壓力與資訊戰騷擾台灣,圖謀「速戰速決、既成事實」的戰略意圖昭然若揭,然而美國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上將近日在台明確指出:中國若誤判能在數日內佔領台灣、迫使國際接受現狀,將是「極其愚蠢」的錯誤判斷。這番話不只是外交辭令,更是對北京當局的嚴正警告,布萊爾強調,中共若對台動武,不僅將遭遇台灣堅強抵抗,更將激起包括美國、日本、菲律賓等民主國家的介入,升高區域戰爭風險,台海一旦爆發戰爭,後果不僅是軍事衝突,更可能重創中共政權本身的穩定。台灣社會必須清楚認知,北京所謂「幾日內統一台灣」的論述,不只是軍事幻想,更是對國際現實的嚴重誤判,俄烏戰爭已提供前車之鑑:侵略者若低估對手意志與國際反應,只會自招災禍。布萊爾進一步指出,只要台灣能撐住幾個月,中共將付出災難性代價,因此我們不應陷入「美國不會來援」的悲觀論,而應正視自身戰略價值,持續強化自我防衛,展現台灣抵抗決心,進而鞏固國際支持。在這場關乎自由與專制的對峙中,唯有堅守民主陣地、深化國防實力、強化國際連結,台灣才能在中共誤判與威嚇中,化險為夷。
  • 投書 前總統的定位 不該成為統戰的樣板

    2025.06.12 | 11:08

    前總統馬英九計畫率領「大九學堂」學員赴中國出席「海峽論壇」,此舉在當前兩岸情勢下引發高度關注,陸委會指出,該論壇早已被中共定位為對台統戰的操作平台,過去即有明確政策禁止政府機關參與,如今一位曾任中華民國元首的政治人物選擇參與其中,無疑在社會上投下一顆震撼彈,也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馬前總統的角色定位與國家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我們不否認兩岸之間存在交流的必要性,然而交流必須建立在對等、尊嚴與互不矮化的原則上,方能真正促進理解與和平,「海峽論壇」多年來被中共用來包裝所謂「兩岸一家親」、營造統戰氛圍,實質上卻從未尊重台灣民意,也無意鬆動其對台政治與軍事壓迫,在這樣的脈絡下,任何台灣重量級人士的出席,極易被中共操作為政治宣傳,對台灣社會造成誤導與撕裂。更值得警惕的是,這項出訪發生在中共對台強化灰色地帶壓力、資訊戰與軍事威嚇的背景之下,從對我國資通電軍的點名恐嚇,到不斷擴張的軍機繞台,無一不是對我國主權與安全的挑釁。在這樣的情勢下,馬前總統卻選擇參與中共安排的統戰活動,不僅與台灣主流民意背道而馳,也形同削弱台灣內部凝聚對外抗衡的力道,甚至可能誤導國際社會對兩岸現狀的理解。我們呼籲馬前總統慎思其行,身為曾經的國家元首,每一個動作都具備高度象徵與示範意義,台灣民主得來不易,人民對自由的堅守,是我們在面對強權時最寶貴的力量。若無法堅守主權、尊嚴與自主性,那麼再多的「和平交流」只會成為中共政治操弄的道具。台灣社會期待前總統能與全民站在同一陣線,體察當前局勢的嚴峻,拒絕被統戰話術利用,不論過去有多少政治光環,真正的歷史定位來自於面對重大時刻是否選擇站在國家利益與人民信念的一方,國家主權與民主價值,不容模糊,更不能以所謂的交流名義被犧牲。
  • 投書 「民間交流」還是政治包裝?看清海峽論壇的統戰本質

    2025.06.10 | 14:47

    第17屆海峽論壇預定於6月中旬於福建舉行,論壇大會訂於15日上午舉行,中共國台辦強調本屆論壇將秉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試圖營造兩岸友好交流、融合發展的和諧氛圍,然而歷經多年觀察與案例檢證,這場年度盛會的政治本質早已不言自明:海峽論壇並非單純的交流平臺,而是中共對台「軟統戰」與「話語戰」的重要工具,其意圖在於削弱台灣的政治主體意識與民主防線。今年的論壇據傳可能邀請前總統馬英九出席,引發各界矚目,若成行,這將是其卸任後首次踏足該統戰場域,也難免被視為為中共背書,儘管國民黨迄今未明確宣布與會層級,但對照陸委會近日的態度,不僅禁止中央部會與公務員參與,更首度建議地方政府「勿出席、勿合辦」,顯示我方官方對此論壇的高度警覺與政策底線。中共操作海峽論壇的邏輯已趨成熟:一方面打出「青年、基層、文化、經濟」交流的民間口號,柔性包裝統戰手法;另一方面卻將論壇發展為「融合發展、兩岸一家親」的宣傳樣板,意圖混淆主權概念,形塑台灣民眾對中國制度的認同與依附,所謂「融合」,實則是逐步消融台灣主體性,而非平等互動。面對這類「非軍事、非暴力、非對等」的認知攻勢,政府祭出禁止公務員與地方首長參與,正是為了防堵制度性滲透與象徵性讓渡,但從近年仍有部分民間團體、政治人物前往參與觀察來看,我方社會對於「軟統戰」的識別能力與防禦共識,仍有強化空間。在兩岸處於對抗升溫、民主價值備受挑戰的當下,每一場「交流」的背後,都可能藏有制度操作與話語滲透的野心,海峽論壇雖以「民間」為名,實則由中共統戰部門主導,其操作過程中也往往將參與者編排入政治劇本,製造「台灣人支持兩岸融合」的錯誤印象,民間若輕忽其背後操作邏輯,極可能淪為宣傳樣板,成為統戰工具。唯有堅持對等尊嚴原則,並深化全民對統戰策略的理解與識別力,台灣才能在全球地緣政治競逐與認知作戰中自立不搖,這不只是外交政策,更關乎我們社會的制度韌性與民主安全。
  • 投書 中俄「無上限」背後的暗潮洶湧—盟友?敵人?

    2025.06.09 | 15:23

    在世界聚光燈下,中俄兩國領袖高談闊論著什麼「無上限的戰略夥伴關係」,但一份從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內部流出的機密文件,卻刺破了這美麗的謊言,文件中直言,中國竟被定義為「敵人」,正悄悄派出間諜滲透俄羅斯的軍事與情報系統,竊取烏克蘭戰場的敏感情報,這不只是背叛,更是對彼此信任的無情踐踏。習近平與普丁口中的「夥伴」,原來是一場精心編織的戲碼—一邊笑著握手,一邊暗地裡拔刀相向。中國不惜動用龐大的資源,派遣情報官員和軍工企業代表潛入俄羅斯,窺探西方軍事的最新動態,特別是如何使用無人機、如何抵禦新型武器。這是一場冷酷的學習與掠奪,是中國對未來台海與南海衝突的秘密預演,想像那些在鏡頭前高談闊論「和平與合作」的中國官員,卻在背後用間諜網絡刺穿俄羅斯的心臟—這種雙面人行徑,讓人不寒而慄,俄羅斯為了保護自己,也只能在明知對方是「敵人」的情況下,壓抑怒火,試圖維持這段貌合神離的關係。這份文件揭示的不僅是兩國之間的猜忌,更是一場權力與背叛的悲劇,它告訴我們,政治的光環下,真正的盟友或許不存在,當習近平和普丁在國際舞台上高唱合作之歌時,台灣及自由世界正面臨著一個更加險惡的現實—中共的野心無遠弗屆,連「最親密的朋友」也無法倖免於被利用與背叛。面對這種暗潮洶湧,我們必須擦亮雙眼,堅定守護自己的民主與安全,不讓任何「無上限」的謊言蒙蔽我們的未來。
  • 投書 武漢大學的那把菜刀,呈現出對中國體制的不滿

    2025.06.09 | 09:55

    那天傍晚,武漢大學食堂內,人聲鼎沸。一名年輕男生,手握菜刀,對著陌生的同學揮砍,鮮血濺在白色的牆上,有人尖叫,有人驚逃。他砍人,然後轉身割自己的脖子,這不是電影,不是小說,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現實。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逼瘋了一個青年?他不是恐怖分子,不是黑社會,他只是個「論文沒過」的大學生,他說:「什麼都不如一把菜刀好使。」這句話,比任何暴力場景都更讓人膽寒,當菜刀成為與世界溝通的語言,這個社會的語言,是否早已破碎?這不是單一的悲劇,這是一個體制、一道制度、一次人心全面失守的象徵,中國的教育把學生變成分數的奴隸,把導師變成壓力的施暴者,把整個高校變成一座裝了壓力鍋的監獄,他們談論的是「通過率」、「查重率」、「就業率」,卻沒人問:「這個孩子,還好嗎?」我們看到傷者倒地,看到網路視頻瘋傳,也看到中共當局迅速封鎖所有消息,就像對待一場瘟疫:掩蓋、刪除、封口,但真相不會因刪除而消失,憤怒不會因沉默而平息,人民不盲,青年不啞,傷口不會癒合,只會化膿。這場悲劇,刀子插的不只是三個人,而是整個教育體制的虛偽,是這個時代對年輕人的背叛,他們從小聽的是「努力就會有出路」的神話,長大後才發現,門早已關上,鐵鎖緊閉,連絕望都要審查過再發表。悲劇的一再肇生,使我們不能再裝作沒事發生,不能再默許體制的冷血與輕描淡寫,每一次無聲,都可能釀成下一場血案;每一次選擇不說話,就是一次對人性和正義的背叛,為了那些倒下的孩子,也為了未來還在迷茫中的千萬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