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今年金磚峰會召開的時間,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對「與 BRICS 採取反美政策(anti‑American policies)」的國家額外課徵 10% 關稅,不過後來也沒有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應該就算是一個口頭的威脅。美國高關稅壓力也成為里約熱內盧第17屆金磚峰會的政治氛圍主軸。然而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雙雙缺席,內部裂縫清晰浮現。金磚國家是當今國際關係中的一股力量嗎?還是只是開開會說說話而已?

面對外部挑戰,金磚是否仍是堅固的「金磚」,抑或已鬆散成一盤散沙?這是2025年峰會留給國際社會的深刻反思。BRICS 領導人也對川普總統所稱的「任意性高的進口關稅」表達關切,並譴責其威脅行為 。不過現實上好像起不了什麼作用,印度總理莫迪受到了美國懲罰性的高關稅,忿忿不平並且立刻大動作和其他金磚國家領袖聯絡,好像也只能抱怨一下。金磚國家有用嗎?

金磚峰會確有針對貿易保護主義、全球治理改革、AI 管理、健康、環境等議題達成共識,BRICS 也對保護主義議題發表抨擊聲明,不過就像是開個會說一說,表達一下立場,也並沒有特別強調,顯然金磚國家大家立場各異,要變成一個具有對抗力量的集體意志,目前還說不上來,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在這邊發揮什麼力量。

習近平與普京是否雙雙缺席?是否顯示內部裂縫?習近平首次缺席 BRICS 峰會,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 。普京因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而僅以視訊方式參與,由俄羅斯外長代表出席。這反映峰會在象徵層面上的弱化,但也不代表整體解體;峰會仍達成多項宣言,且強調改革全球治理、AI 管理、氣候、健康、制度發展等合作 。

金磚是否變成鬆散的一盤散沙?峰會的擴展與內部分歧確實帶來挑戰,例如民主與威權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差異,以及參與領導人的不同方式(如缺席或視訊),都凸顯了協調困難,但峰會仍就多項議題發表《里約宣言》(Rio Declaration),顯示仍有運作與合作意願。

金磚峰會最終通過《里約宣言》,譴責保護主義,並強調推動新開發銀行(NDB)與「金磚支付系統」(BRICS Pay),以降低對美元結算的依賴。這顯示金磚國家在美國高關稅壓力下試圖展現團結。然而深入觀察,這種團結更像是表面文章,掩蓋了嚴重的內部分歧。其實金磚國家每個國家各有自己的盤算,能夠有共同意見的成果就算是不錯了。

對中國而言確實如此,習近平首次缺席金磚峰會,官方理由是「日程衝突」,但背後反映出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信心下滑等挑戰。習近平選擇聚焦國內治理,為「十五五計劃」做準備。隨著2024年埃及、伊朗、阿聯酋、埃塞俄比亞與印尼加入金磚,內部利益分歧擴大,北京對「大金磚」戰略價值的運用顯得猶豫。相較於在複雜的多邊框架中協調,北京更傾向投入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或雙邊外交,這些領域更易由中國主導。

普京的缺席則更顯尷尬。受國際刑事法院(ICC)逮捕令限制,他無法親赴巴西,只能透過視訊參會,由外長拉夫羅夫代為出席。這不僅削弱俄羅斯在金磚的象徵地位,也凸顯其因烏克蘭戰爭導致的孤立。俄羅斯經濟正面臨油氣收入下降、通脹高企與金融不穩,普京即使親自到場,也難以為金磚議程注入實質能量。

其他成員國各有盤算。印度將於2026年接任主席國,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與綠色能源合作,但在「去美元化」議題上謹慎以對,避免觸怒西方貿易夥伴。巴西在盧拉政府下聲援「全球南方」,但仍小心維持與美國及歐盟的經濟關係。南非希望透過金磚提升國際能見度,但國內經濟疲弱,難以主導議程。新成員中,伊朗尋求突破制裁孤立,阿聯酋聚焦能源合作,埃及與埃塞俄比亞則希望爭取基建投資。這些目標多為各自國家利益,難以形成金磚共同戰略,甚至可能加劇分歧。

在金融與經貿合作上,金磚的「去美元化」進展緩慢。新開發銀行貸款規模僅約400億美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界銀行的影響力相去甚遠。金磚支付系統仍處於試行階段,難以撼動美元主導地位。印度與巴西的保守態度進一步拖累進程,顯示金磚的金融替代方案仍停留在象徵層面,無法挑戰現有國際金融秩序。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金磚地緣政治凝聚力的流失。習近平與普京的缺席削弱了「反西方」敘事,中印邊境衝突與戰略競爭未解,兩國難以協調;巴西與南非則傾向左右逢源,不願將金磚推向對抗西方的前沿。金磚既無歐盟的制度化合作機制,也無G7的意識形態與戰略一致性,更像一個各懷心思的鬆散聯盟,缺乏將團體能量轉為行動的領導核心。

只要欠缺共同戰略目標,金磚國家究竟在國際政治現實上能夠起什麼作用,答案並不樂觀。川普的關稅壓力雖促使金磚成員在言辭上團結,但內部現實顯示這種團結僅是防禦性反應,而非戰略共識。若金磚無法在擴張中找到平衡、無法落實金融合作、無法提升政策執行力,其影響力恐將逐漸消散。

金磚曾被視為「全球南方」挑戰西方霸權的旗手,但如今更像一個龐大卻鬆散的舞台。若無法將規模優勢轉化為實質影響力,金磚國家恐難維持昔日光環,即使現在金山國家變成了大金磚國家,成員國已經超過10國,金磚國家會議也是只能開開會講講話,還沒有辦法發揮國際聯盟國家組織的作用。

楊聰榮(新東向產業聯盟理事/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