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海情勢升溫,國防議題已不再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從《青年日報》的報導中,我們看到一個振奮人心的信號:鎮守東臺灣的陸軍臺東指揮部指揮官孫進德少將,不僅親自主持無人機操作擴訓,更以身作則學習操控,甚至要求官兵以取得專業證照為目標,這不僅展現國軍高層對新式作戰思維的重視,也反映出臺灣國防正走向靈活且具「不對稱戰力」的現代化轉型。

        過去外界對國軍訓練的印象,多是強調體能與制式武器,但孫少將的行動顯示,新一代軍事領導人已將「學習力」與「科技力」視為核心戰力,烏俄戰爭的血淋淋經驗證明,無人機已成為戰場關鍵,無論偵查、情報蒐集,甚至直接打擊,無人機都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改變戰場格局,國軍若能從基層普及操作小型無人機,逐步累積經驗,未來將能築起一道堅實防線。

        國防部近年積極推動「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並搭配中科院研發的「勁蜂」與「銳鳶」,這是落實國防自主、提升戰備的具體作為,然而,再好的裝備也需專業人才操作與維護,孫少將鼓勵各單位主官以身作則、成立無人機社團,正是在培養種子教官與專業人才,這不僅能加速技術普及,更能透過官兵實務操作與交流,激盪出更多創新戰術。

        因此,這則報導揭示的,不只是單一部隊的小小進展,而是國軍自上而下將科技融入訓練與戰略的縮影,從將領親自學習,到要求官兵考取證照,這代表的不只是技術強化,更是軍隊文化的進化,當每一位官兵都能熟練掌握無人機,臺灣的防衛韌性將得到質的飛躍,面對中國威脅,唯有持續推動這類務實轉型,將科技優勢化為實際戰力,臺灣才能真正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與主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