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引述的智庫報告指出,北京短期內以武力攻打台灣的可能性極低,因為不論從戰略、軍事或政治層面來看,中共都難以承擔侵略代價。台灣險峻的地理環境、國際聯盟的防衛壓力,以及中美核武對峙,都使武攻成本高得難以負擔。加上中國人口老化、經濟下滑等內部困境,使得中共一旦失敗將承擔巨大政治風險,甚至動搖政權穩定。這意味著,北京短期內的「武統」風險或許被過度炒作。

然而,低機率不代表威脅不存在。報告指出,中共更可能採取非直接侵略的「脅迫外交」,包括海上封鎖、網路攻擊及心理戰,藉此對台灣社會施壓、製造恐慌,迫使台北在國際談判中讓步。這種「灰色地帶」手段隱蔽且持續性高,更難以用單純軍備對抗。北京在經濟衰退與內部壓力之下,可能藉對台升高威懾來轉移視線,其戰略野心從未改變。

因此,台灣與民主國家應避免被「立即武攻」的恐慌情緒左右,同時也不能放鬆防備。中共雖暫不具備全面攻台能力,但正在運用資訊戰、軍演、外交孤立等手段削弱台灣的戰略空間。正確的戰略是理性防衛、強化國際合作,同時揭露北京的長期威脅本質。對台灣而言,安全建設的核心不只是備戰,更是確保民主體制與社會韌性,才能真正應對中共帶來的複合式挑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