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3)日舉行「九三抗戰勝利閱兵」,聲勢浩大卻難掩其歷史矛盾;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密蘇里號簽署投降文書,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上將出席受降;翌日才是抗戰勝利紀念日。這段歷史與當年仍在延安的中共毫無直接關聯。如今卻以閱兵將勝利貼上自己的標籤,實際上是一場政治化的歷史挪用。

 

法統的尷尬映照

 

中共選在9月3日閱兵,等於沿襲了國民政府所定的紀念日傳統,諷刺的是,這一天在台灣同時是「軍人節」,用來表彰真正浴血抗戰的國軍將士。北京口口聲聲要切割中華民國,卻不得不在象徵層面借用這個日子,凸顯其在歷史正統上的矛盾與不安。

 

抗戰敘事的誇張

 

歷史記錄顯示,中共在抗戰期間的正面戰績有限,除了「百團大戰」,其餘大多採取保存實力、避實擊虛的策略;被塑造成「抗日中堅」的神話,事實上是戰後政權需要的一種敘事工程,閱兵場上的軍旗與裝備,再先進也掩飾不了抗戰記憶的虛構化。

 

台灣的清醒選擇

 

與此相對,台灣的九三軍人節,提醒社會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中華民國軍人以鮮血與生命贏得抗戰,這段歷史不容抹滅,今日的國軍承繼這份血脈,肩負守護台灣安全與民主的責任,當北京用閱兵製造幻象時,台灣更應強化國防,清醒看待對岸的宣傳伎倆。

 

結語

 

中共九三閱兵,不是對歷史的尊重,而是對歷史的扭曲;不是對勝利者的致敬,而是對權力的炫耀,真正值得紀念的,不是廣場上展示的先進裝備,而是那些在真實戰場上為自由奮戰的中華民國將士,台灣唯有堅守這段真相,才能在面對威權政權的幻象時保持清醒與自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