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
從未統治,何來主權?──拆解中共對臺灣的虛構主張
2025.07.23 | 18:27
針對總統賴清德在公開演講中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臺灣」,中國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刊登中國學者王英津評論文章,意圖以「代表權」、「管轄權」與「國際默認」等論點駁斥此說。然而,這些說詞雖包裝為「國際現實」與「法理依據」,實則在法律事實與歷史記錄面前毫無說服力。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臺灣始終由中華民國政府治理,中共不僅未曾擁有對臺灣的統治權,其所有政治、軍事、法律架構至今亦未跨越臺灣海峽一步。 「代表權」不是主權,「否決臺灣」更不等於治理臺灣 王文主張北京可透過否決臺灣參與國際組織、要求友邦承認「一中原則」等方式,行使對臺代表權,進而反證其擁有主權。這種將「外交封鎖」誤認為「主權行使」的邏輯本末倒置。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從未賦予中共治理臺灣的正當性,也未將臺灣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臺灣以「中華臺北」等名義參與WTO、APEC,正是各方在不影響臺灣主體地位前提下的折衷安排,說明的是臺灣持續存在於國際秩序中的客觀現實,而非中共虛構的管轄體系。 軍事演習與司法追訴無法填補主權空白 中共軍方頻繁於臺海周邊進行軍演,或藉《反分裂國家法》發布對臺政策性恫嚇,王文更引以為「國家對臺行使軍事與司法管轄」的證明。然而,國際社會普遍理解,軍事行動非但不能證明治理能力,反而揭示北京無法用和平方式實現其聲索。至於透過引渡案或針對臺人立法追訴,則屬於跨境壓制與法律戰的一環,既未在臺灣本地具有效力,更難以構成國家對領土的實質控制。 主權在民是正當性的根源,而非歷史敘事的剪裁 最值得警惕的是,王文將臺灣民選政府形容為「地方割據政權」,忽略臺灣民主制度的穩定性與正當性。臺灣人民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已完整實現主權自主與民主治理,這份來自人民的授權,是任何法理論述無法抹滅的主權依據。中共若拒絕承認臺灣人民的存在,只強化其政權在臺灣的統治真空,也更難在國際社會獲得理解與支持。 結語:主權不靠話語壟斷,而來自人民選擇 中共試圖透過話語控制與歷史敘事,將「從未統治」包裝為「已然擁有」,這不僅無視事實,更踐踏臺灣人民長年建構的民主制度與國家認同。臺灣主權的存在,不需北京承認,因為我們早已用選票與制度書寫自己的歷史。與其虛構主權敘事,中共更該面對現實:主權來自人民的選擇,而非未曾實現的夢想。
最新留言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