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民主國家正視極權擴張對國際秩序帶來的威脅,並紛紛提高國防預算時,台灣即將於2026年將國防預算拉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以上,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躍進,更是台灣向全世界發出的堅定訊號。這項決策證明,台灣不願再被動地回應北京的軍事恫嚇,而是主動、且有決心地強化自身防衛能力,以實際行動證明,台灣是捍衛民主自由、值得信賴的堅韌堡壘。

北京對台的文攻武嚇從未停歇,從解放軍軍機的常態性「繞台」到各類型的灰色地帶襲擾,企圖透過消耗戰來消磨台灣的防衛意志。然而,中共的威脅非但沒有讓台灣退縮,反而更催化了台灣社會的防衛決心。國防預算佔GDP 3%的門檻,不單單是為了採購先進武器,更是為了強化「全民防衛體系」與後備動員系統。如同日前「漢光41號」演習首次納入「城鎮韌性演習」所示,台灣的防衛體系正從單純的軍事任務,轉變為全體社會的共同責任,這項預算,代表著人民已普遍認知到,和平無法單靠祈求,而必須建立在堅實的防衛實力之上。

國防預算突破GDP 3%的里程碑,不僅僅是為了自保,更是向國際社會證明,我們是值得信賴的民主盟友。這項決策將有助於強化台灣與美國、日本等友盟國家的軍事合作,並在區域安全體系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面對中國「邊說愛你邊練拳」的兩手策略,台灣的國防預算就是最明確的態度:我們不挑釁,但也不會畏縮。這筆預算,無疑是台灣在追求和平、捍衛民主的道路上,所下得最重要、也最負責任的投資。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