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F1》的全球熱映,為台灣電影產業帶來了重要的啟示與對比,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關於賽車,它更像一面鏡子,照映出我國電影在技術、製作模式與市場策略上,可以突破與成長的方向。
《F1》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電影團隊不僅在真正的F1賽事中拍攝,藉由蘋果以iPhone 15 Pro相機模組,開發了專屬攝影系統,來捕捉賽車上的第一視角,這種不計成本追求逼真體驗的製作方式,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技術創新不僅可以提升觀影體驗,也是吸引觀眾的關鍵;相較之下,我國電影在技術應用上相對保守,多半聚焦於文藝、愛情或社會寫實題材,雖然有助於發展獨特的敘事風格,同時也限制了題材的廣度,如果能善用新技術,例如無人機拍攝、虛擬實境(VR)或沉浸式音效,也能製作出更具視覺衝擊力與臨場感的長影片,來拓展市場。
《F1》是由 Apple TV+ 投資,卻選擇先在院線上映,後續再上架串流平台,這種「院線先行,串流接力」的模式,為台灣影視產業提供了新的思路;過去,台灣電影的製作與發行多為傳統模式,面對串流平台的崛起,這樣的模式顯得有些僵化;《F1》的成功證明,即便有串流平台作為主要投資方,院線的票房與口碑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這種模式既能兼顧大銀幕的聲光震撼,又能觸及更廣泛的串流觀眾,為我國電影開拓了更靈活的資金來源與發行管道。
《F1》的熱賣,成功地將這個相對小眾的運動,透過電影敘事與視覺震撼推廣給社會大眾,也反映出台灣觀眾對高規格動作與運動類型片仍有著強烈的需求,說明了常見的愛情、喜劇、恐怖片之外,高成本製作的動作、科幻或運動題材電影,只要內容扎實、技術到位,同樣可以獲得市場的青睞,這或許能鼓勵更多台灣影視工作者勇於挑戰新題材,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類型框架,從而催生更為多元且豐富的電影生態,為台灣影視產業注入新活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