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是人類存在的方式。人類整體的生命稱為進步,人類集體前行的步伐亦可稱之為進步。」--雨果﹝悲慘世界﹞
當國際貿易風暴席捲全球,氣候變遷的烈火蔓延,科技革命不斷重塑經濟與文明的邊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把西遊記中能夠撲滅火燄山的芭蕉扇?
上週8月初,國光劇團於台灣戲曲中心展演的《公主與她的魔法扇》,這不僅是一場結合傳統與科技、虛構與現實的當代表演,更是回應全球永續議題的文化對話。該劇將於今年10月遠赴法國公演,向世界展現台灣軟實力的璀璨綻放。舞台上,虛實交錯的人物與場景不僅重塑經典神話,更映照出人類在生存危機前的集體智慧。今年美國1月加州、7月猶他州的野火肆虐,彷彿現實中的火焰山般侵蝕人類生存環境,地球面對氣候變遷危機,能否也擁有一把象徵希望的「魔法扇」?這個充滿想像力的隱喻,實則投射出一個迫切問題:當代人類是否具備足夠的智慧,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際,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博士與團隊歷經三年跨國合作,透過「巨鏡」劇場技術打造前所未見的視覺語彙,讓傳統戲曲在科技加持下展現創新張力。觀眾仿若置身超現實空間,體驗科技與文化交融的震撼。這不僅是戲曲的革新,也傳達了科技的價值不只著重在GDP數字,應擴展至藝術人文的無形資產,產生撼動人心、改變世界的力量。
然而,現實的挑戰遠比舞台上的情節更加複雜而嚴峻。除了地球永續與氣候變遷,面對美國即將對台灣實施的20%關稅政策,媒體報導國人對談判結果的諸多質疑與不滿聲浪。在此動盪不安的國際局勢中,我們更應從內部穩定自主應變的能力。操之在己的,就勇敢改變;操之在他人的就冷靜看待。這不是妥協,而是成熟且務實的進取之道。
雖台灣關稅稅率及232條款內容是否能再與美國協談尚不得而知,我們不能將所有希望寄託於談判的博弈結果,商業戰略須盡速將精力投注於提升企業競爭力與非單一市場版圖的擴張。在全球化的棋盤上,真正的王者從來不是依賴他人恩惠的弱者,而是能夠自主布局向前邁進的強者。面對關稅挑戰這場「火焰山」考驗,台灣應該具備以下三把足以穩定經濟的「芭蕉扇」。
第一把扇,深耕並強化國內內需市場。
當外銷出口面臨關稅壁壘的衝擊時,一個強健的內需市場就如同堅固的城池,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後盾。我們應該鼓勵民眾重視境內消費,支持國內品牌與產業,讓台灣的經濟體質在內外兼修中越益強韌。
第二把扇,企業全球化戰略佈局。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常言,在當今複雜的國際情勢下顯得格外珍貴。台灣企業必須加速多元化投資與全球化佈局,在分散風險的同時,也要記住「比較穩固的籃子記得要多放點雞蛋」的健全策略原則。加速多元佈局亦在穩定市場中靈活配置資源,以因應不確定風險並維持成長動能。
第三把扇,提升文化適應與創新競爭力。
Amazon行銷長指出,日本消費者重視網路商品描述的精確詳實,歐洲消費者則更關注網路商品對環境永續發展的貢獻程度。產業觀察提醒我們,在進行國際化經營時,必須深度理解不同市場的文化特質與消費偏好,做到真正的「入境隨俗」。無論是有形的商品還是無形的藝術,都應該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理解各地文化與消費特性,讓台灣的品牌在全球市場中更具有國際競爭力。
透過這三項戰略的協同推進,將可降低經濟上對任何單一大國政策變動的依賴程度,並在科技飛速發展與全球化融合的時代裡,以自己的節奏與步伐前進。我們每個人、每個產業,都應該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魔法扇」。這把扇子可能是創新的技術,可能是獨特的文化內涵,可能是如同台積電高良率晶片般的難以替代專業性,也可能是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但無論何種形式,台灣政府與企業均應協力強化可以致勝的工具,運用智慧與行動為台灣譜出下一段精彩篇章。
(文/ 傅馨儀,律師&仲裁人,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經濟法博士後期課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