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英國菜,多數人總是皺眉頭,或用Warm beerCold dish(溫啤酒,冷菜餚)來「謿諷」英國的餐酒。

 

但做為近代殖民主義的最後一個大帝國,加上強勁的英鎊,縱使不喜歡傳統的英式菜餚,也不能說在英國沒有好的餐廳或可口的菜餚:因為全球高檔的東西,舉凡食衣住行都可在倫敦購買到,甚至是各種服務。

 

偏偏我喜歡英國啤酒bitter and warm的口感(室溫、不像歐陸冰冷、偏甜)、威士忌,穿英國西裝、皮鞋,喜歡吃Fish and chipsPies,但就如許多英國人一樣喜歡異國風味的食物,也講究wines…每日總要上網瀏覽The Times、每星期總要翻閱The Economist雜誌。或許我骨子是一個Anglophile(親英派的人)。

 

(圖自www.flickr.com/photos/striderv/2763114443/)

1997之前有段時間每個月去一趟香港,大都入住位在Central(中環)的Hilton酒店,因為離蘭桂坊很近,每晚都在Mad Dog英式Pub混到Last Call,每次必點Fish and chips,剛起鍋的炸魚跟薯條盛在一張仿製D-day當天的英文報紙上,再用竹籃送上,喝沒進口台灣的Bass啤酒,聽歌手唱歌。

 

每到倫敦或英國,除了去Pub之外,也到一些餐廳用餐或喝下午茶,從wine list或客人點house champagnerosé可以觀察到wine在英國是很普及的飲料,再加上貼心的服務,讓我女兒跟我都留下美好的印象;而我又喜歡晚餐後來隻雪茄,喝(幾)杯(MaltWhiskey…倫敦真不愧是專為男人打造的都市,我女兒總接著說,前提是要有錢,特別是當你在Bond St. Regency St, Shopping的時候。

 

但終究還是得吃得喝,撇開傳統的英國菜或Pub餐廳,拋掉當年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英格蘭有六十個地區,但只有一種調味料」的評語,在倫敦或愛丁堡訂個餐廳位置,並不比訂張戲票容易。從九0年代起倫敦已成為老饕的餐飲朝聖之地,甚至被視為「歐洲的餐飲之都」;英國的廚師,在媒體的曝光率就如知名人士或社交名流,像聞名大西洋兩岸的Gordon RamsayTom Aikens Heston BlumenthalStephen BullLisa AllenAnna Hansen等等,常都在媒體出現,其菜餚都是現代國際口味,而不是刻板的英式口感。

 

與英國隔海對望的法國,也總是認為英國菜既冷又高傲,任何食材都用水來烹調;不過每年有1千幾百萬來自英國的觀光客,讓法國用更深入的角度認是英國人的餐飲習慣。根據法國Toulouse(土魯斯)大學的調查結果,提醒法國餐飲界,上述印象是錯的,英國有悠久的餐飲歷史,喜愛異國風味的產品與帶有民族特色的菜市,它們的菜式因為有之前的殖民地而變得豐富。

 

印度菜深深影響英國烹調,我在倫敦吃過讓我印象深刻的Tandoor(坦都)菜;接著是中菜與義大利菜都影響英國的廚房。其它像泰國、西班牙、猶太、加勒比海等風味也受歡迎。

 

餐飲、餐飲,有吃就有喝,根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英國是歐洲花最多酒錢的國家,每人每年1272鎊,其中3分之2是花在Pubsbars、餐廳。但英國人喝酒比較容易出現暴力與社會問題,多年來英國政府一直倡導在Pubsbars培養更「文明」的喝酒文化。而法國與西班牙為享樂而喝酒,比較不會有狂亂的行為。

 

對英國人而言喝啤酒是一種時尚而又老道世故的習慣,以2004年為例,英國「人均消費量」為99公升,全球排名第6(捷克第1、愛爾蘭第2)。從傳統的Pubs到現代的Gastro-pubs,啤酒是英國人普遍的日常飲料,英國有7百多萬「啤酒迷」(包括約50萬女性),大多屬收入富裕、上層社會。良好教育的人,其中有55年齡在1844歲之間。

 

葡萄酒:根據2007年的市場調查,英國葡萄酒市場的5個主要國家,依序為澳洲、法國、美國、義大利、南非。

英國並不是生產葡萄酒的國家,但幾世紀以來倫敦一直是葡酒貿易的世界中心。英國人進餐搭配葡萄酒有悠久的歷史。Toulouse大學這份調查也提醒法國餐飲界的人,要把英國客人視為偉大的葡萄酒行家,英國客人喜愛產區的葡酒酒也喜歡嘗試新的葡酒酒。根據Vinexpo的調查,英國人喝葡萄酒的平均單價為311鎊,高於歐洲其他國家;至於消費量全球排名第5,次於美國、義大利、法國、德國,但預測在未來3年將成為歐洲最大消費國。

 

始自12世紀開始,英國與法國知名的葡萄酒產區Bordeaux波爾多有長遠的婚姻與政治關係,從此英國人就喜愛Bordeaux葡萄酒,並以claret來稱呼Bordeaux葡萄酒。Claret是從法文clairet演變而來,當年Bordeaux葡萄酒屬「清淡」(clairet)口感,英國進口商整桶整桶從Bordeaux進口,直到17世紀末,富裕的英國生意人,需求更精美的紅酒,才以瓶裝輸到英國,隨著英國殖民地的地圖也打響Bordeaux葡萄酒在國際的知名度。

 

再以Champagne香檳為例,今日深受市場喜愛的Brut(不甜或不膩口)風格,也是英國的口感。知名的Pommery品牌,在1858年由新寡的Louise Pommery接手,她最大、影響至今的是,1879年針對英國市場推出Brut口感的香檳,結果深獲英國人的喜愛,今日英國仍是Pommery最大的出口國;而Brut口感也是今日各香檳廠最受歡迎的風味。

英國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邱吉爾)生前喜愛Pol Roger香檳,雙方私交甚好,他過世後,Pol Roger 推出該公司一款頂級香檳Cuvée Sir Winston Churchill紀念他;邱吉爾的女婿後來代表英國政府到非洲與羅德西亞和平談判,記者問他幾天內可達成和平協定,他說最長不超過30天,因為他的行李只帶30Pol Roger香檳。此外PortSherryMadrira,也深擄英國人的口感。

 

許多生活風尚的流行常從英國出發,許多昂貴的產品,並非英國製造,但因為有英國市場而建立品牌地位。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