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3號,朋友滔滔不絕地和我分享著她對公投的看法,我靜靜地聽著,同時翻弄著錢包,我無意打斷她的話,只說了一句「欸,我好像忘記帶身分證了。」回家的公車因為造勢活動而困在車陣當中,那時的我絲毫沒有下車回宿舍的拿身分證的想法,對於就這樣放棄第一次行使公民投票權的我,好像也並無感到一點可惜。
在這學期我被冠上了一個新的身分-學校實習電台的學生記者,透過這個機會,接觸了無數個我曾認為「與我無關」的議題,小從文山區的自來水供應狀況、老舊社區低矮纜線;大到社子島拆遷聽證會、反核大遊行。在每一個採訪現場我總想著,要不是因為成了記者,我不可能會出現在這些場合,也不可能透我的聲音將這些議題傳達給社會大眾。
6月12號晚上,我所有的交友社群軟體被「香港反送中」的消息洗版,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引起這樣的軒然大波,不懂身邊的朋友為何氣憤為何難過,我默默看完一則又一則的貼文和影片,只莫名覺得有塊大石頭壓在心上,說不上來,就是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我一如往常安靜地關掉畫面,沒有向任何人討論,也沒有表達任何想法。
經過了這個不平靜的夜晚,一醒來看到社群軟體跳出的通知,寫著「我在政大反送中-政大學生中午將舉辦活動聲援香港」,我的腦海中開始了從未有過的猶豫和拉扯。隨著學期即將結束,我作為學生記者的日子只剩下不到一周,我問了朋友一句「我好像一點都不了解事情的經過,你覺得我還要去報導這則新聞嗎?」猶豫的同時我開始上網搜尋什麼是「反送中」,又何謂《逃犯條例》,看著這些陌生的詞彙,我害怕、擔心不夠了解事件內容的我,是否有資格擔任報導這篇新聞的記者;同時腦中浮現出前一晚瀏覽過的影片和文字,我更加害怕了,在距離我們那麼近的地方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誰敢保證我們不會面臨一樣的情況呢?帶著這樣的矛盾,我仍舊不知該如何是好,但心裡一直有個聲音說著「如果繼續選擇沉默,我應該會後悔吧。」於是我決定到現場看看。那裡聚集了超過一百位和我年齡相近的人,台上有學生、教授,他們不分國籍和身分激動地說著關於香港反送中遊行事件的種種,我在現場採訪了香港籍的學生,完成了第一次的現場連線報導。我不曾想過的是,我從未主動關心過的政治相關議題,有一天竟也成為了我所報導的內容,在活動直播中瞥見我身影的朋友也驚訝的問,「妳怎麼會出現在那,妳不是都對這種事不感興趣嗎?」
我這才意識到,我好像變得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了。
雖然對於政治或公民議題的認識依舊粗淺,我也不會突然過了幾天就開始高度關心相關議題,但因為這一個多小時的活動、一句香港學生的話讓我大夢初醒,她說我們擁有的權力很可貴、說著絕對不要放棄行使這些權力。我這才深刻感受到我所生長的這塊土地賦予了我們很多自由,而我身處這個地方,可能即將面臨一場重大的改變,究竟會朝著什麼方向而去,至今無從得知,但是經過了這樣的一個夜晚,不管對錯與好壞,我會試著開始做出屬於我的選擇、使用我身為一個國家公民擁有的權力。
至少,我很清楚,我不會再選擇旁觀、更不會再選擇沉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