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蕭錫惠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蕭錫惠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同一罪名、同一標準:為什麼只有藝人被求刑,而政治人物永遠不必被查?

    2025.11.21 | 15:12

    同一罪名、同一標準:為什麼只有藝人被求刑,而政治人物永遠不必被查? ◎蕭錫惠 最新一波「閃兵案」中,已有五位藝人被檢方求刑 二年八個月:王大陸、陳零九、威廉(廖亦崟)、陳大天、大根(黃尹宣)。檢方調閱健保紀錄、重建就醫軌跡、比對文件、追查共犯,可說查得毫不手軟。 問題是:同樣的法律、同樣的罪名,為什麼從不曾用在政治人物身上? 過去十年,被公開質疑兵役爭議、卻從未遭調查的政治人物,包括:蔣萬安(腰椎盤突出但能高強度運動)、謝國樑(僅兩週替代役訓練)、連勝文(體重過重免役)、陳其邁(多年未說明役別,在議會才坦承脊椎側彎)、林飛帆(服替代役被批與激烈立場不符)、洪申翰(白內障免役)、林昶佐(焦慮症與延畢避役爭議)、黃國昌(高度近視免役,後來視力恢復)。 以上全部依法免役,沒有違法問題。但社會真正不安的是: 為什麼藝人要被查到骨頭,而政治人物只要一句「依法免役」就算數?為什麼台灣的兵役誠信,永遠只能要求弱勢,而無法要求掌權者? 兵役不只是行政程序,它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公平與信任。如果政治人物可以用最寬鬆的標準過關,但一般青年卻必須承擔一年義務役,這個制度還談得上正義嗎? 更重要的是——政治人物與藝人最大的差別在於: 政治人物可以「制定兵役制度」。藝人只能被制度處置。 役期長短、替代役名額、體位標準、健保與體檢是否比對,全都是政治人物說了算。如果訂制度的人本身兵役紀錄模糊,制度的公信力自然崩解。 在韓國,不只藝人被查,政治人物才是兵役審查最嚴格的一群;而在台灣,卻形成明星最難逃、掌權者最寬鬆的反常現象。這也正是立法院必須立法,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完整公開兵役資料的原因,讓兵役誠信如同財產申報一樣,成為民主政治的基本門檻。在民主國家,權力越大,審查越嚴;兵役誠信也不例外,不能例外。 因此,五位藝人被求刑並不是爭議的終點,而是更大的起點: **既然查明星,為什麼不能查政治人物? 既然健保能比對藝人,為什麼不能比對公職?** 這不是追殺誰,而是要求法律「一體適用」。要重建兵役公平,台灣至少要做三件事: 第一,公職兵役資料全面公開。體位、免役原因、役別、醫療摘要,都應像財產申報一樣透明。 第二,建立「兵役誠信審查」制度。總統、政務官、立委、地方首長比照藝人接受審查,這不是懲罰,而是確保制定制度的人具備誠信。 第三,健保 × 體位自動比對,無差別適用。既然能用在藝人,就更應該用在掌權者。 兵役公平不是軍事議題,而是社會契約。如果青年看到政治人物永遠是最寬鬆的那群人,他們很難相信「全民防衛」是一場真誠的承諾,而不是階級劇場。 五位藝人被求刑,是國家提出的法律標準。下一步是:這套標準必須一致適用。藝人該查,政治人物更要查。 因為真正守護國家的,不只是兵役制度,而是制度背後的誠信。
  • 投書 從算力到電力:AI 核能時代的來臨

    2025.11.19 | 20:26

    從算力到電力:AI 核能時代的來臨  ◎蕭錫惠 AI 的極限,不在演算法,而在能源。從 NVIDIA 的 Hopper 到 Blackwell,再到未來的 VERA Rubin 全球超算網絡,算力的需求正以倍數成長。每一次 GPU 的升級,不僅代表更快的訓練速度,也意味著更驚人的耗電。如今,AI 的瓶頸已從晶片轉向電力。 為支撐這股「算力爆炸」,各國正重啟核能布局。新一代小型模組化核電廠(SMR)可分散部署、建造快速,特別適合資料中心。美國 NuScale Power 已獲核管會核准商用,OKLO 則由 OpenAI 投資人 Sam Altman 主導,開發「微型快堆」供應 AI 資料中心。這代表 AI 不只在「算得更快」,而是開始「自己發電」。未來的大型雲端基地,可能都擁有自家微型核電廠。 核能的復興,也點燃了新的地緣政治競賽。美國濃縮鈾公司 Centrus Energy 股價從 25 美元暴漲至 460 美元;加拿大 Cameco 亦翻漲四倍。鈾礦成為「AI 時代的石油」,能源主權再度被推上國安高度。能源地圖正重繪:北美、日本與歐洲結盟打造「AI 核能鏈」,而中國與俄羅斯則加速自製濃縮鈾與核燃料。 傳統核電巨頭也因 AI 崛起而重生。美國 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 已為 Google、Amazon 等雲端巨頭供電,軍用核動力企業 BWX Technologies 也跨足商用市場。核能正從「軍事科技」轉型為「雲端基礎設施」——從航母到資料中心,核能成為算力的燃料。 當 NVIDIA 的 VERA Rubin 架構在 2027 年實現全球資料中心互聯,AI 將不再只是雲端服務,而是「地球級神經網絡」。支撐這張網的,是一個全新的「AI 電網(AI Power Grid)」:結合核能、氫能與再生能源的混合供應體系。 AI 革命的第二幕,將從矽晶片戰場轉向能源戰略。算力是文明的大腦,電力是文明的心臟。沒有電,就沒有智慧。未來的科技強國,不只是矽谷,而是「電谷」。在這場「從算力到電力」的競賽中,誰掌握能源,誰就掌握智慧的未來。
  • 投書 立法院長的投降書 韓國瑜親筆,國會蓋章,當天寄達北京

    2025.11.18 | 22:16

     立法院長的投降書韓國瑜親筆,國會蓋章,當天寄達北京◎蕭錫惠11 月 12 日,韓國瑜把立法院長辦公室變成記者會現場,一句話說完:「台灣這張桌子有四隻腳,民進黨自己鋸掉三隻。」 四隻腳是:1 保護中華民國2 保護民主自由3 維護美台關係4 維護兩岸和平 他接著開出條件:賴清德必須立刻「廢除或凍結台獨黨綱」、撤回「中國是敵對勢力」的宣示,否則桌子會倒,台灣只剩美台這條死路。 這段話從台北講完,北京大概只花 30 秒就轉發內參。因為它跟中南海的「和平統一腳本」一字不差。    真正的鋸子在對岸  賴清德五天後把同一個比喻扔回去:「真正拿鋸子鋸桌腳的,是中國。」 中國用《反分裂國家法》當鋸子,把台灣民選立委列入全球通緝,軍機軍艦天天繞台當背景音樂。 此時此刻,我們的立法院長卻要求被通緝的人先繳械、要求受害者先道歉、要求被打的人先放下拳頭。 這不是和平,這叫綁架式和談。    人民都記得  2019 年,韓國瑜在中聯辦笑得像回家。反送中百萬人上街,他說:「我不知道、不曉得。」 2025 年,他換上院長袍,把「一國兩制」改名「兩岸和平」,把「拒絕統戰」說成「打斷桌腳」。台詞換了,本質沒變。    歷史會寫下這一幕  當中國把通緝令貼到台灣立委臉上,立法院長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帶頭譴責,而是教台灣人怎麼跪得比較優雅。 他以為這叫務實。歷史只會給他四個字: 自由的叛徒。
  • 投書 監理的沉睡:從收益平準金到洗錢通報52次的荒謬

    2025.11.17 | 07:46

    監理的沉睡:從收益平準金到洗錢通報52次的荒謬◎蕭錫惠金管會自詡「負責任的金融管理機構」,但從高配息 ETF 的「收益平準金」到銀行業「洗錢通報52次」,我們看到的卻是監理的長期沉睡與責任的系統性逃避。 一、收益平準金:本金偽裝成收益的結構性造假「收益平準金」是投信公司在基金成立初期,從新申購投資人的本金中提撥一部分,用以「補發」給舊持有人,營造配息穩定的假象。此機制在國際早已被視為扭曲市場資訊的違規操作——它將本金包裝成收益,讓投資人誤以為「領到利息」,實則在侵蝕自身資本。金管會明知問題,卻多年不願改革。面對質疑,僅以「合法但需檢討」敷衍,形同默許制度性造假。當媒體追問監管責任,官員慣以「不要簡化問題」搪塞;立委質疑洗錢疑雲時,又回應「問題複雜、需國際合作」。這句官腔,成了所有不作為的萬用擋箭牌。 二、洗錢通報52次:從數字到零行動的監理失能銀行局證實,自2019年起,國內銀行針對疑似洗錢交易已通報52次,其中部分涉及太子集團等跨國犯罪組織。七年過去,這52次通報換來多少實際起訴?多少公開說明?答案是零。這不是制度健全,而是監理失能。依《洗錢防制法》第13條,通報後主管機關應追蹤處理並定期報告;金管會卻連基本追蹤資訊都不願公開,遑論向社會交代。 三、旋轉門文化:監理者、推動者、協調者三職不分金管會同時扮演監理者、政策推動者與業界協調者三重角色,形成嚴重的利益衝突。當ETF熱賣、投信獲利、券商分潤,主管機關選擇視而不見;待泡沫破裂、民眾受害,又高喊「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種「先放任、後甩鍋」的監理文化,不僅掏空人民信任,更動搖金融體系的誠信基礎。 四、國際對比:新加坡禁令 vs. 台灣拖延新加坡金管局(MAS)於2023年全面禁止「虛假收益分配機制」,要求所有基金揭露真實報酬來源,不得以平準金混淆本金與收益。反觀台灣,金管會仍以「制度需要時間檢討」為由遲不行動,顯示我們離國際監理標準不僅有距離,更缺乏決心。 五、結論:金融信任的起點是誠實金融信任的基石不是口號,而是誠實。若金管會連「本金不是報酬」這一基本原則都不敢捍衛,又有何資格談反洗錢與金融正義?真正負責任的金管會,應立即:1 廢除收益平準金制度,要求基金配息100%來自真實收益;2 公開所有洗錢通報與後續處理結果,接受社會監督;3 推動監理權與政策推動權分立,終結旋轉門文化。金融改革的起點,不在修法條文,而在監理者是否具備公信力。若連誠信都守不住,再多的配息,也只是對人民信任的持續掏空。
  • 投書 DSA 在美國各地集會: 為何成了「共產主義的化身」?

    2025.11.14 | 08:42

    DSA 在美國各地集會:為何成了「共產主義的化身」?◎蕭錫惠近年無論巴勒斯坦議題、移民、醫療改革、反資本示威,**DSA(民主社會主義者協會)**都在全美各大城市迅速集結。從紐約、芝加哥到洛杉磯,DSA 的紅色旗幟與反資本口號成為示威現場最醒目的符號。在美國政治光譜中,DSA 固然不是中共,但它的理念、語言與實踐,的確讓許多人視為「共產主義在美國的現代化身」。首先,DSA 的核心理念本質上就是強烈的社會主義色彩。它主張廢除私人保險、推全民政府醫療;削弱警察權力;對富人課徵高額稅;壓制大型企業;全面擴張政府在經濟與社會中的角色。這一套並非暴力革命,而是漸進式國有化:市場退縮、政府壯大,福利無上限。其邏輯與古巴、委內瑞拉的「21世紀社會主義」並無二致。當政府掌握愈來愈多生產工具,社會邊界自然向國家集中,與共產主義的終極方向只差一步之遙。其次,DSA 的公開口號與國際激進左翼、甚至部分馬列語彙高度重疊。在街頭,你常聽到“End American imperialism!”、“Capitalism kills”、“Revolution is the only answer”等標語。這些語言與拉美極左政府、毛派團體乃至中共對外宣傳的框架相似:美國是帝國、資本是邪惡、革命才是解答。對許多曾逃離共產體制的移民而言,這些語言並不陌生,反而讓人毛骨悚然。第三,DSA 的成員背景更凸顯其「美國版革命左翼」屬性。其主要力量來自 90 後、00 後的激進學運、北美高校左翼社團、部分黑命貴團體、反資本 NGO 網絡,以及桑德斯(Bernie Sanders)選民。這些群體崇拜盧森堡、托洛茨基、切·格瓦拉等革命人物,不相信漸進主義,相信的是「制度本身就是壓迫」。在他們眼中,美國不是民主,而是披著自由外衣的資本暴政——因此一切政治行為都被賦予「解放」的道德正當性。更重要的是,對來自台灣、香港、越南、古巴、波蘭、匈牙利的移民社群而言,DSA 的提出的國家擴權、反市場與階級鬥爭論述,與他們親身逃離的體制如出一轍。他們深知:當一個政治運動要求政府支配生活每一層面,民主就只是形式,自由最終必然消失。因此,他們對 DSA 的警覺不是意識形態,而是歷史傷痕。總地來看,DSA 不是中共,但它在美國推動的確是一種「合法化的溫和共產主義」:以社會正義為名,重新包裝階級鬥爭;以平等為名,擴張政府權力;以解放為名,汰換市場體制。若美國的自由與民主被侵蝕,很可能就會從這些自稱「最進步」的運動開始。真正的反共,不在海外,而在看清:共產主義不會以鐵幕與坦克重現,而會以正義、進步與改革的語言回到現代社會。
  • 投書 泯滅人性的黑金帝國:太子集團案對台灣司法的警鐘

    2025.11.11 | 08:38

     泯滅人性的黑金帝國:太子集團案對台灣司法的警鐘  ◎蕭錫惠 美國司法部十月起訴柬埔寨「太子集團控股」創辦人陳志,指控其主導跨國詐騙、洗錢與人口販運;美國財政部同步制裁其一百四十多家關聯企業,凍結資產並切斷美元體系。這場「反詐騙戰爭」的決心,震撼亞洲。 反觀台灣,直到美方起訴後,北檢才於十一月四日兵分四十七路搜索,拘提二十五人、查扣四十五億元不法所得。陳志在台助理劉純妤以十五萬元交保、笑著離開地檢署,畫面引爆輿論。那抹笑容,不只是個人的無感,更是制度的恥辱——當詐騙成為日常,羞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太子集團並非單純金融詐欺,而是一座以人命築成的產業。受害者在柬埔寨遭電擊、毆打、囚禁、強迫詐騙,甚至被活摘器官。這已構成《羅馬規約》所界定的「反人類罪」。美國能迅速起訴,是因為把這視為國家安全威脅;台灣若仍以「詐欺罪」輕描淡寫,正是對人性的再一次背叛。 此案暴露三大制度缺陷:第一,金融監理失靈——四十五億元能在台流竄,顯示洗錢防制機制形同具文;第二,量刑過輕——組織犯罪條例缺乏威嚇力,交保金形同保護費;第三,國安盲區——詐騙鏈結中國勢力、東南亞黑金與虛擬貨幣,早已超出地檢署的處理層級。 當罪犯可以昂首、誠實者卻低頭,社會的免疫系統就已崩壞。台灣不能再容忍這種「笑著犯罪」的時代。 改革必須從三件事開始:一、成立跨部會「洗錢與人口販運特偵中心」,整合檢調、金管會與國安情報;二、修法提高重大詐欺與洗錢案交保門檻;三、與美英同步合作資產追繳,讓被害者真正獲得補償。 太子集團案是鏡子,照出司法的遲鈍與國家的盲點。當美國以迅雷之勢打擊黑金帝國,台灣若仍在程序裡打盹,就等於默許惡的延續。文明的崩壞,從對惡的遲鈍開始;而重生,必須從正義的憤怒出發。 
  • 投書 拒絕敵意入境,守護民主邊界:從陸配亞亞案到中共官員言論禁令

    2025.11.10 | 15:43

    拒絕敵意入境,守護民主邊界:從陸配亞亞案到中共官員言論禁令◎蕭錫惠美國川普政府上任後,已撤銷超過八萬個簽證,涵蓋學生、臨時工與觀光類別。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強調,這些撤簽對象多數涉及犯罪、違規或反美言行,表示「美國沒有義務接待希望美國人死去的外國人」。這場行動揭示了民主國家的共識——簽證不是權利,而是信任。台灣近來也出現了明確案例。2025年3月11日,內政部移民署廢止中國籍配偶劉姓女子(帳號「亞亞在台灣」)的依親居留許可。她在社群媒體鼓吹「大陸武力統一台灣,已經不需要其他理由」等言論,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相關規定,被禁止五年內再申請依親居留。此案是台灣首度以「鼓吹武統」為由撤銷陸配資格的案例,顯示政府已啟動國安防線,但仍屬事後補救。真正的挑戰是建立預防性入境審查制度。台灣應比照美國《移民與國籍法》第212條,推動「價值型簽證篩選」,凡曾參與中共統戰、散布仇台言論或支持武力犯台者,得拒簽或撤簽。為兼顧人權與正當程序,應設三項配套:一是「AI誤判校正機制」,提供人工複審與申訴;二是「學術交流豁免條款」,讓純學術訪客免於政治審查;三是「外交互惠原則」,簽證拒絕須通知對方政府,以維持透明與互信。同時,政府應對中共官員來台發言設限。多年來,中共人員以「文化交流」或「城市論壇」之名,卻在台宣揚「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等統戰言論。這非學術交流,而是話語滲透。政府應明定:禁止中共官員在台發表統一或反台獨言論,違者中止活動、限期出境,並列入五年不得再入台名單;主辦單位未防範者,應受罰並暫停交流資格。國際經驗也印證此路線。澳洲《外國干預法》明定隱瞞外國代理身分者得拒簽或驅逐;德國2024年擴大邊境檢查,拒絕無證入境者逾三萬人,以防極端主義。民主不是單行道,開放必須伴隨防衛。台灣不歡迎對台灣不友善的人入境。唯有建立明確的價值邊界與法律防線,民主的自由,才不會被敵意的簽證與統戰的笑容,一點一滴侵蝕殆盡。──(作者為時事評論者)
  • 投書 鄭麗文把叛徒吳石當烈士,這和替殺人惡魔辯人權有何不同?

    2025.11.10 | 10:32

     鄭麗文把叛徒吳石當烈士,這和替殺人惡魔辯人權有何不同?廢死的盲點:當人權遺忘受害者◎蕭錫惠當鄭麗文在「白色恐怖受難者追思會」上,將出賣台灣情報、害死無數國軍將士的共諜吳石列為「烈士」,她不只是侮辱歷史,更是踐踏正義。這種顛倒黑白的姿態,與那些為殺人魔辯護、卻對被害者失語的廢死論者,本質並無不同。兩者都在掩飾邪惡,卻自以為高舉人權。⸻一、當詐騙變成屠殺柬埔寨KK園區事件撕裂了台灣社會的假面。被騙賣的青年,遭電擊、毆打、強迫詐騙、甚至被活摘器官——這不是單純的犯罪,而是赤裸裸的反人類罪。在國際刑事法院的標準下,這樣的行為早該受到最嚴厲的審判。然而,當廢死團體高談「人權」時,他們關心的是加害者能否活下去,而不是受害者怎麼死去。這樣的「仁慈」,不是文明,而是失明。⸻二、人權不能成為惡的護身符他們說:「國家不該殺人。」但若國家不再懲惡,誰來守護善?歐洲可以廢死,是因為他們擁有完整的社會安全網、健全的矯治制度。台灣呢?冤案未解、司法緩慢、被害者孤立無援。當制度無力、良知退位,死刑便成為社會最後的防線。死刑不是報復,而是界線。那些以暴力奴役同胞、販賣器官、虐殺無辜的罪犯,早已放棄作為「人」的資格。若仍以仁慈為名赦免極惡,那麼「人權」只是冷血者的盾牌,讓正義無以為名。⸻三、真正的人權,應以受害者為中心文明不是對惡的無限寬容,而是能分辨善惡的勇氣。我們可以改革司法、提升矯治,但不能讓「人權」變成逃避正義的藉口。真正的仁慈,是讓惡行付出代價;真正的同情,是讓被害者與家屬不再被忽視。當政府把被害者的死亡變成冷冰冰的統計,當社會只記得罪犯的權益,卻忘記受害者的名字,那不是進步,而是墮落。⸻結語鄭麗文把叛徒當烈士,是歷史的反諷;廢死論者為惡辯護,是道德的崩壞。他們都在用錯誤的仁慈,替邪惡塗上道德的顏色。文明的底線,不在於「不殺」,而在於「不忘記誰被殺」。唯有讓正義重新有重量,人權,才配稱為「人」的權利。
  • 投書 龍山寺千元換身分證與健保卡影本:台灣個資黑市的制度破口

    2025.11.09 | 04:35

    龍山寺千元換證件:台灣個資黑市的制度破口副標:2024 年 1.2 萬件外洩案,41% 來自「合法通路」◎蕭錫惠 台北龍山寺外,近日出現駭人一幕——長者排隊,遞出身分證與健保卡影本,只為換取一千元現金。他們以為那是政府補助,卻不知——那一刻,人生已被賣進黑市。 在數位時代,身分證號與手機門號,就是一把金融鑰匙。詐團憑此開戶、貸款、註冊電子錢包,甚至攔截 OTP 驗證碼,轉走存款。警政署 2024 年統計:全台電信詐欺案中,68% 涉身分冒用,平均損失 47 萬。這場「千元交易」,正是跨國詐鏈的起點——蒐集、冒用、洗錢,一氣呵成。 台灣有「實名制」,卻沒有「身分保護制」。電信門市要求雙證件,卻允許拍照留檔;政府索資無數,卻未強制企業固守。2024 年高雄某電信門市外洩數百筆影本資料,員工以 USB 拷貝販售。個資保護委員會統計,1.2 萬件外洩案中,41% 來自電信、保險、貸款等「合法通路」。制度鬆散,誠信成口號,公民身分遂成黑市上最廉價的商品。 誠實的人,被迫信任不誠實的系統。要補上破口,須從三面並進: 一、科技防護推行「零留存」政策:拍照後立即加密上傳,30 秒內刪除本地檔案;整合自然人憑證、臉部辨識與 NFC 驗證,淘汰影本制度。偏鄉門市設備老舊、網路不穩,中央應補助升級,否則淪為口號。 二、法律防線增訂「非法蒐集或販售身分影本罪」,收買、轉售視同洗錢,最重七年徒刑。企業應強制稽核與背景查核,若洩漏,主管與法人連帶罰。參考歐盟 GDPR,罰金可達年營業額 4%,另設「資安保險」協助中小企業分攤風險。 三、教育警覺警方與地方在廟口、市場設「防詐服務站」,發放 QR Code 卡片,掃描即看防詐動畫,教長者辨陷阱。防詐應納入國中小與長照課程,讓「影本=人生」成全民警覺。 真正的防詐,不在多抓幾人,而在讓詐騙無利可圖。當政府高談數位轉型,卻容許證件街頭收購、影本雲端販售,這不是進步,而是退化。 誠信,不只是道德,而是民主的第一道防火牆。當制度可信、資料可控、責任可究——當證件不再是街頭商品,數位台灣,才真正站起來。
  • 投書 從2008金融海嘯到紐約選舉的時代警鐘

    2025.11.07 | 10:51

    當資本主義喚醒共產主義的幽靈
——從2008金融海嘯到紐約選舉的時代警鐘
◎蕭錫惠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為防銀行連鎖崩盤,推出量化寬鬆(QE),大舉印鈔救市。表面救經濟,實則救資本:Fed資產負債表從2008年的0.9兆美元暴增至2020年的7.4兆美元,資金湧入華爾街與房地產,資產階級迅速回血;同期,Case-Shiller全國房價指數從134漲至220,漲幅逾60%,卻遠超實質工資僅增約20%的速度,青年世代陷高房價、低薪與通膨三重壓迫。這場「救援」淪為世代掠奪——富者更富,年輕人更窮。資本主義本應以自由競爭與創新為魂,卻蛻變成「特權市場」。銀行「大到不能倒」、壟斷企業靠補貼續命、科技巨頭掌控數據與話語權。市場失卻公平,菁英獨佔機會,努力不再通往希望。當自由淪為特權的護城河,信任便告崩解。裂縫之中,共產主義幽靈悄然復甦——非自莫斯科,而是自紐約升起。2025年紐約市長選舉,左翼候選人卓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以近9%優勢(50.4%對手得票率)勝出,主打「社會正義」「財富再分配」「公共住房」與「警務改革」。 其「社會住房信托」計畫承諾十年內興建20萬戶低收入家庭公宅,每年約2萬戶,聽來充滿理想,卻與早期社會主義驚人相仿。 浪潮不止於紐約。從美國到歐洲,左翼思潮以「公平(Equity)」之名席捲政壇。人們厭倦貧富鴻溝,渴望制度修補不公;然若「公平」滑向「結果平均」,便恐重蹈「以正義之名行控制之實」的覆轍——如維也納公宅模式雖惠及逾60%人口,卻需嚴格資格審核以防濫用。 當理想遮蔽權力,民主亦將變形。資本主義並非無藥可救,它需要的不是革命,而是深刻反省。要讓自由市場重拾信任,政府須重建制度正當性:稅制更公義、教育更普及、創業更平等——如德國KfW模式,將紓困資金逾90%導向中小企業貸款,助其創新抗逆。 自由不應是特權的庇護所,而應是每個人憑努力翻身的階梯。歷史屢屢警示:當資本主義無法分配希望,人民便會轉向新信仰。若不改革,我們終將在「公平」與「極權」之間,重演自由的悲劇。
  • 投書 大家都在談GPU,但另二種 MI350 及TPU 也不要忽略了,已經趕上AI 競賽

    2025.11.05 | 14:37

    大家都在談GPU,但另二種 MI350 及TPU 也不要忽略了,已經趕上AI 競賽  AI算力三國志:台灣供應鏈最大贏家——Blackwell、TPU、MI350三強爭霸,誰贏誰都賺◎蕭錫惠 2025年,AI算力正式進入「三國時代」。NVIDIA Blackwell、Google TPU v5p、AMD MI355X三強鼎立,從訓練到推理、從成本到生態全面對決。誰稱王?誰最省?答案揭曉。 Blackwell速度最快,FP8效能達20 PFLOPs;MI355X記憶體最大,在推理任務中效能高出Blackwell兩倍;TPU則以650瓦功耗成為能效之王。 在成本面,若以1 PFLOPs算力估算,TPU年總成本僅Blackwell的四成,最具價格優勢;MI355X則以「大而便宜」吸引企業導入。對像Anthropic這類同時訓練與推理的AI公司,「TPU+MI350」混搭是最聰明選擇。 生態面仍由NVIDIA稱霸,CUDA開發者超過500萬人;AMD以ROCm追趕,Google則在封閉的雲端體系穩固自家市場。NVIDIA市占約85%,AMD可望於2026年突破15%,Google靠成本優勢快速擴張。 最大贏家仍是台灣。台積電包辦三大製程(3、4、5奈米),廣達、緯創、鴻海供應AI伺服器,日月光與力成受惠封裝熱潮。2026年台積電AI營收上看1,200億美元,占總營收45%。 算力民主化元年來臨,企業可依需求混搭晶片,台灣供應鏈則誰贏誰都賺。 ※本文資料依公開資訊推估,投資有風險,市場變化請審慎評估。
  • 投書 小國大經濟,紅利要給下一代

    2025.11.01 | 13:45

    小國大經濟,紅利要給下一代◎蕭錫惠台灣以 3.02 兆美元 總市值躍居全球第八大股市,超越德國與南韓,堪稱「小國大經濟體」。然而,在股市繁榮背後,卻有一個被忽視的事實:紅利集中在少數產業與世代。半導體與電子股占台股七成,台積電一家公司幾乎等於南韓整個股市。十年來,年輕勞工實質薪資僅微增5%,股市卻暴漲150%。這代表資本與勞動的落差正擴大——上一代擁有資產,下一代只剩工時。若要讓繁榮成為全民的榮景,政府必須推動制度改革:一是建立青年股權儲蓄計畫,讓年輕人能以公積金或勞退基金參與國家代表性企業;二是推動員工分紅信託,讓基層也能成為企業股東;三是普及理財教育,培養青年投資能力。經濟奇蹟若無法轉化為世代正義,繁榮終將是幻象。讓年輕人不只是薪水族,而是國家未來的股東,這才是台灣真正的進步。
  • 投書 馬與豬的寓言 ——當理想者成為統治者的打手

    2025.10.31 | 13:23

    馬與豬的寓言——當理想者成為統治者的打手◎蕭錫惠在《動物農莊》裡,那匹勤勞而天真的馬,相信「領導者總是為大家好」。牠每天拼命工作,心懷信念,直到倒下的那一刻,仍喊著:「拿破崙萬歲!」而那些自詡聰明的知識分子,本該是思想的守護者,卻最終成了權力的傳聲筒——他們替豬書寫宣言、修改口號,為謊言披上理性的外衣。這正是理想主義的悲劇縮影。在理想的起點,這些人真誠地追求平等、自由與尊嚴;然而當理想變成權力的階梯,道德便開始自我膨脹。他們以進步為名、以正義為號,卻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審判與排他。當權力向他們微笑時,他們往往最先屈膝——因為深信自己站在歷史的正確一方。於是,理想者成了統治者的打手,批判者變成政權的裝飾。而權力從不屬於那些高喊理想的人。少數「更平等」的豬,很快學會人類的語言,穿上人類的衣服,喝著人類的酒,並且永遠不懂得反省。他們忘記了曾經反抗什麼,也不再記得為何而革命。當理想失去反省,它就會化為新的暴政。真正的悲劇,不在於豬掌權,而在於其他動物學會了服從——甚至相信,那是自由的代價。理想若失去懷疑,便會成為最殘酷的信仰;知識分子若忘記誠實,思想就會成為權力的辯護詞。理想的價值,不在於正確,而在於能否自我質疑。在任何時代,若理想者失去反省,豬就不會孤單。民主不該是信仰的教堂,而應是誠實對話的廣場;唯有誠實與懷疑並存,理想才能重拾人性的光。
  • 投書 光復節,台灣的語文光復了嗎?

    2025.10.29 | 11:15

     光復節,台灣的語文光復了嗎?  文/蕭錫惠 光復節到了,但台灣的語文光復了嗎? 教育部最新調查顯示,十二歲以下孩童在家中使用閩南語者僅約一成六。這不只是語言習慣的變遷,而是文化命脈的警訊。台語在年輕世代的快速凋零,並非自然淘汰,而是長期政策選擇的結果。台灣長期以「保障少數族群」為名,卻忽略了多數台語族群的語言生存權,形成一種看似合理、實則荒謬的「假平等」。 在威權時代,講台語會被罰錢;如今雖不再禁止,卻在制度上被冷處理。學校課程中缺乏系統性的母語教育,升學考試也未納入評量,官方語言仍集中於「國語+英語」兩軸。根據文化部《國家語言調查》,台語使用率二十年間下降近六成,客語下降七成,原民語更下降九成。語言的消失,不只是溝通工具的遺忘,而是文化記憶被慢慢抹去的過程。 政府口口聲聲強調「多元文化」,但在預算與制度設計上卻出現結構性偏重。原住民族與客家文化有專屬基金與頻道,而台語文化多靠民間自救。公視台語台屢遭刪預算,戲劇與出版補助比例長期偏低。若以「多數語言不需保護」為理由忽視台語,這其實是另一種歧視——制度性的不作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早已指出:「母語教育是文化多樣性的根基。」語言權是一種人權,文化平等不能只存在於法條,而必須體現在教育、媒體與生活中。 因此,台灣若真要自詡為民主典範,應正視這場語言失語危機,從三方面著手:一、建立國小母語雙語制,讓台語成為正式必修課;二、成立「台語文化振興基金」,穩定支持影視、出版與AI語料庫建置;三、改革公共媒體語言比例,規定至少三成節目以台語或雙語播出。 真正的文化平等,不在於口號分配,而在於每一種語言都能被聽見、被尊重。台灣不再需要一個禁止講台語的政府,但更不能容忍一個讓台語自己滅亡的政府。當多數人的母語被制度化忽視,這不是文化的進步,而是民主的失音。
  • 投書 讓人民不再為「價值為零的股票」跑法院

    2025.10.26 | 03:55

    零資產遺產簡化條例草案 副標:讓人民不再為「價值為零的股票」跑法院 ◎蕭錫惠 台灣現行《民法》規定,繼承人須對所有遺產表明承受或拋棄的意思,即便遺產價值為零,亦不例外。這導致許多家庭在親人過世後,被要求為早已除牌、倒閉或市值僅幾十元的股票辦理拋棄繼承程序。民眾為了一張廢紙,得跑法院、公證處與集保公司,浪費時間金錢,形成「法制擾民」的荒謬現象。 ⸻ 一、立法目的 為簡化小額或無價值遺產的拋棄程序,減輕人民負擔,建立自動化與線上化制度,特制定本條例。 ⸻ 二、適用範圍1.本條例適用於繼承人所繼承之遺產總額低於新台幣一萬元者。2.含證券、股票、基金、或其他金融資產,其帳面價值連續十二個月低於一千元,且無交易紀錄者。 ⸻ 三、簡化程序1.繼承人得以線上聲明拋棄繼承,無須法院核准。2.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應設置「零資產遺產一站式平台」,整合集保中心、金融機構、戶政資料。3.由系統自動計算遺產價值,符合本條例標準者,得直接完成自動註銷。 ⸻ 四、自動銷戶與管理1.金融機構應主動通知繼承人,若三個月內未異議,得依規定自動銷戶。2.銷戶後之零資產,統一移交「國家遺產管理基金」處理,視同拋棄繼承。3.繼承人如有特別理由,得於一年內申請恢復。 ⸻ 五、法律效果 經自動銷戶或線上拋棄程序完成者,繼承人即視為合法拋棄遺產,免除民法上連帶責任。 ⸻ 六、附則 本條例施行細則由行政院定之。 ⸻ 七、立法建議 此案可由立法院財委會或司法法制委員會主導,結合金管會、法務部及戶政司推動。建議以「行政試辦」方式先於集保中心導入,並於二年內全面實施。 ⸻ 立法精神很簡單:不讓人民為零元資產奔波。法治的目的,不在繁文縟節,而在讓人民安心告別與生活延續。
  • 投書 在擁擠的世界裡,願我們仍保有不爭與善良的力量

    2025.10.25 | 13:42

    競爭的島嶼,失落的文化副標題:在擁擠的世界裡,願我們仍保有不爭與善良的力量◎蕭錫惠一、從「擁擠」到「焦慮」的社會台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從孩子出生開始,人生幾乎就被推進競爭的跑道——幼兒園要比才藝,升學要拼成績,進公司要搶機會,退休還怕輸在資產上。社會的主旋律變成「怕被超越」,成功者怕被搶位置,失敗者怕被遺忘。這樣的焦慮不只是經濟現象,而是一種文化病。我們的街頭充滿焦躁,社群媒體變成情緒競技場,政治對話淪為互相謾罵。每個人都想「出頭」,但越出頭越怕跌落,最後整個社會陷入無形的恐懼與不信任。這正是高競爭密度下的文明代價。⸻二、文化不是學歷,而是修養人們常說:「沒文化真可怕。」但文化究竟是什麼?它不是文憑、也不是履歷,更不是你出國幾次、讀過多少書。真正的文化,是生命深處的一種秩序與溫度。有人用四句話定義文化,我深以為然:1️⃣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2️⃣ 無需提醒的自覺;3️⃣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4️⃣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當社會被競爭淹沒,修養被功利取代,自覺被冷漠侵蝕,自由變成任性,善良則成了奢侈。這四句話看似簡單,卻是當代台灣最缺的文化基礎。⸻三、教育與網路的鏡子看看我們的教育制度:孩子從小被教導要贏、要考高分,卻鮮少學會理解與傾聽。在網路上,人們更容易用語言攻擊代替理性辯論。當留言區成了戰場,修養便無處可尋。甚至連媒體與政治人物,也常以煽動代替思考,以對立取代真相。這正說明,「文化的崩塌」並非因為沒有人讀書,而是因為太多人只為勝負而說話。⸻四、重建文化的自由文化,其實是競爭社會的解藥。它教我們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懂得自我約束;真正的聰明不是算計別人,而是願意為別人著想。文化讓人不再只是「贏家與輸家」的分界,而能在擁擠的城市裡保有從容與尊嚴。一個有文化的社會,不會因為意見不同而互相攻擊,也不會因為利益衝突而失去善意。當我們重新理解「文化」這兩個字,也許就能找回那份久違的安靜——從修養開始,從自覺開始,從善良開始。
  • 投書 她講出了莊子的生命——懷念蔡璧名教授

    2025.10.23 | 05:17

    她講出了莊子的生命——懷念蔡璧名教授◎蕭錫惠蔡璧名走了,許多人說她是「講莊子最動人的人」。的確,她不是在講一門學問,而是在講一種活法。她讓莊子從書頁裡走出來,變成一種可以呼吸的自由,一種可以在人間受苦卻不被苦吞沒的力量。我第一次聽她講莊子,是在台大的開放式課程。她說話很慢,聲音柔軟,卻像涓涓清流滲入心底。她講「逍遙遊」,不是遠離世界,而是「在困境中仍能從心而遊」。她講「齊物論」,不是高談玄理,而是「不讓別人的標籤決定你的價值」。她讓古老的語言,成為現代人的生命之光。她是少數能把哲學變成詩的人。她筆下的莊子,不是逃避,而是清醒;不是冷漠,而是慈悲。她用一生的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離開世界,而是帶著明白的心,繼續活在世界裡。她常說:「讀莊子,是為了學會與世界和解,不是為了勝過誰。」這句話,像她的人一樣溫柔。她不爭論,不炫耀,只靜靜地說:「正是時候讀莊子。」如今,她自己也成了莊子筆下的逍遙者,乘風而去。她講出了莊子的生命,也講出了我們自己尚未明白的部分。當她離開,留下的不只是書和課程,而是一種生活的姿態——在荒謬裡仍微笑,在混亂中仍清醒。她教會我們的,不只是哲學,而是怎麼做人。願蔡璧名教授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與莊子對話。風若有聲,那一定是她的笑,仍在告訴我們:「別怕,從心開始,就是自由。」
  • 投書 防止戰爭的領導力:從1929的陰影到2025的警訊

    2025.10.22 | 15:53

    防止戰爭的領導力:從1929的陰影到2025的警訊 副標題:從經濟恐慌到政治誤判,人類何時能學會和平治理?◎蕭錫惠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不只是金融風暴,更是世界秩序崩潰的開端。股市崩盤引發失業、貿易戰與政治極化,最終推動了極權主義的崛起,點燃二戰的導火線。歷史告訴我們,當經濟失衡與政治失智交織,人類會重複錯誤,直到從制度中學會理性。 華爾街股災使美國銀行倒閉、工廠關門、民眾失業。1930年美國通過《史穆特—霍利關稅法》,平均關稅高達59%,引發全球報復,三年內貿易量縮減三分之二。各國陷入通縮、失業與民怨,人民對民主制度失去信任。希特勒以「讓德國再度偉大」之名上台,日本走上軍國擴張,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經濟絕望與民族憤怒結合,成了戰爭的燃料。 國際聯盟本可維護和平,卻因缺乏美國參與與制裁力而失效。日本侵華、義大利侵非洲,英法選擇姑息,美國陷於孤立主義。各國保護關稅、貶值貨幣,形成「以鄰為壑」惡性循環。軍事擴張反而成為「刺激就業」的手段,軍工經濟讓人類在復甦中走向毀滅。 近年的世界正重演那段陰影。全球債務高漲、貿易與科技戰升溫、AI衝擊就業秩序。中東戰火未息,烏克蘭與台海局勢緊繃,國際體系再陷「無領導」真空。當強人以民族主義為號召、民主社會又喪失信任,戰爭的邏輯就悄悄復活。 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誰提高關稅、誰展示武力,而在於誰能防止誤判、維持制度與信任。若川普政府能在經濟民族主義浪潮中保持節制,與盟友協調秩序,美國仍能在強勢中維持和平;反之,若各國陷入報復循環,歷史恐再度重演。 對台灣而言,這不只是貿易問題,而是生存課題。台灣必須在經濟自主之外,建立戰略預警與外交協調機制,成為亞太和平防火牆的一環,而非戰爭導火線。 1929年的教訓是:和平需要治理,繁榮需要節制。當制度崩壞、理性沉默,戰爭就會在恐懼中萌芽。2025年的世界仍有選擇——要讓歷史重演,或讓人類成長,端看領袖能否從陰影中,看見未來的光。 
  • 投書 吸金22億卻能交保?──檢討徐少東案的司法失職

    2025.10.21 | 21:12

    吸金22億卻能交保?──檢討徐少東案的司法失職 法官縱放、檢方怠惰,讓司法成為詐騙共犯,社會正義被金錢輕蔑。作者: 蕭錫惠 22.6億元的吸金詐騙、四千多名投資人受害、跨境潛逃、還涉及中國統戰介入選舉案,這樣的人,法院竟然准以四千萬元交保?如今徐少東人間蒸發,檢調通緝在案。這不是個別法官的誤判,而是台灣司法制度對權錢犯罪長期失能的縮影。    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若犯罪重大、足認有逃亡或湮滅證據之虞,法院應裁定羈押,不得交保。徐少東不但涉犯銀行法、詐欺罪,且金額高達22億,刑期最輕5年以上,並已被限制出境,照理必須羈押禁見。結果法院以「有固定住所」「無逃亡之虞」為由准保,實質上等於給犯罪者自由出逃的門票。 檢方同樣難辭其咎。檢察官是否強力聲押?在法院准保後是否即刻抗告?在限制出境期滿前是否申請延長?若這些程序未盡,全屬怠忽職守。《公務員懲戒法》第6條明定,公務員怠忽職務致生重大損害者應予懲戒。如今22億資金去向不明,成千上萬被害人血本無歸,社會信任也隨之崩解。更荒謬的是,法院設定的4000萬元保釋金,只占吸金金額的不到2%。這樣的比例在實務上等同「廉價的逃亡保險」。有錢人能輕鬆交保、繼續生活;沒錢的小嫌疑犯卻被長期羈押。司法制度在事實上形成階級分化——富者有自由,貧者被關,正義因此變成奢侈品。這起案件也暴露出台灣司法對「重大經濟犯罪」與「國安案件」的監控漏洞。被告交保後並未被要求電子定位、未納入跨部會追蹤機制,導致潛逃如入無人之境。面對明顯涉統戰與境外勢力背景的被告,法官卻仍以「程序中立」為名縱放,這不叫依法審判,而是失職縱容。制度改革刻不容緩。首先,應修法明定:涉及金額逾十億或受害人超過千人的經濟犯罪,一律不得交保。其次,涉中國滲透與選舉干預者應強制羈押禁見。第三,所有高額交保案件應強制電子監控,保釋金應納信託,逃亡即全額沒收補償受害人。最後,應公開裁定書與承辦檢察官姓名,接受社會監督。司法不是逃生門。若連吸金22億都能交保,司法就已成詐騙共犯。真正的改革,必須從問責開始——查清那位准保的法官、那位未抗告的檢察官,才能恢復社會對法律的信任。
  • 投書 詐騙不在遠方:當緬北煉獄詐騙台灣旅客

    2025.10.19 | 16:33

    詐騙不在遠方:當緬北煉獄詐騙台灣旅客◎蕭錫惠緬甸北部果敢地區的詐騙園區,被稱為人間煉獄。那裡的受害者被鐵鏈鎖著,被竹片挑斷手筋,甚至被活摘器官。這些恐怖行徑令人髮指,但更可怕的是——詐騙早已不在遠方。它的手伸進台灣,每天都有人在手機的另一端被吸乾金錢與信任。⸻緬北的惡,正在台灣蔓延從白梭誠、魏朝人、劉國熙、劉正祥到陳志,五大家族以詐騙為產業,每年吸金高達一百四十億美元。如今,他們的話術、系統、訓練教材,早已外流。台灣近年出現大量「假投資顧問」「假戀愛對象」「假客服中心」,背後的金流與技術鏈,多數都與緬北園區有關。受害者從老人到大學生都有。有人誤信「穩賺不賠」投資群組,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有人被假冒外國戀人欺騙感情,賣房匯款;甚至有年輕人被「高薪工作」誘騙出境,從此音訊全無。這些悲劇,不只是新聞,而是正在我們身邊上演的連續犯罪。台灣的防線正在崩壞詐騙金額連年創新高,2024 年台灣民眾被詐金額突破 100 億元。但政府部會仍各自為政:警政署查案件、金管會管金流、數發部管平台,卻缺乏跨部整合與全球聯防。科技平台責任更模糊——假帳號橫行、假投資廣告充斥,演算法甚至幫詐團推播。當數位社會缺乏倫理防線,科技就成了惡的幫凶。詐騙是制度性邪惡緬北園區的恐怖不是個別惡徒造成的,而是制度讓人失去靈魂。台灣的詐騙現象,同樣在考驗我們的制度。當「快速獲利」被美化成理財智慧,當「匿名金流」被視為方便而非風險,我們正在複製同樣的道德墮落。心理學稱之為「道德麻痺」——社會對謊言麻木、對貪婪容忍、對受害者冷漠,邪惡就會從邊陲蔓延到日常。⸻結語:從緬北到台灣,人性都在受考驗緬北的鐵籠或許離我們千里之遙,但在網路上,詐團的陷阱就在一指之距。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防詐,更是文化與教育上的覺醒。每一位公民都該具備「數位防衛意識」,學會懷疑、查證、拒絕誘惑。文明的界線,不在國界,而在人心。當我們停止相信「天上掉錢」,當我們願意守住誠實與良知,詐騙的煉獄才不會在台灣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