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李維 | 關於作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李維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話題 0

讀者投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投書 以史為鑑,台灣需守護好先進半導體

    2024.11.18 | 09:51

    以史為鑑,台灣需守護好先進半導體 川普當選後,台灣在國防方面有期待,而產業面卻又怕受傷害。台灣的科技業這尤其是台積電,到底要對美加碼到什麼程度?能否能兼顧美國的要求與台灣自身的利益?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歷史。1980年代,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記憶體為主)被日本超越,在日本競爭下,1981年,超微淨利潤下降2/3;陸續,美國DRAM企業關了8成;1985年,英特爾宣佈退出DRAM業務,差點倒閉。據美國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1990年日本企業的全球佔比達到49%,美國半導體成了「半倒體」。瀕臨滅頂的矽谷業者,透過半導體產業協會頻頻遊說美國政府採取行動,超微創辦人傑瑞·桑德斯宣稱“半導體是20世纪80年代的原油”,美國應擔心“日本成為半導體的沙烏地阿拉伯“。這讓美國政府尤其是國防部警覺半導體的關鍵影響,及晶片供應受制於外國將有國安風險,遂於1986年以反傾銷、公平貿易為由,用關稅威脅、施壓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議》:一、設立價格下限,日本晶片在美國和第三國的售價不得低於成本價加8%利潤的「公平市價」;二、日本政府打開市場,5年內外國公司進入市場佔比增至20%。1987年,雷根政府以日本違反協定為由,向3億美元的日本商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日廠受到重擊,1990年代韓國三星趁隙崛起,取代了日本在記憶體晶片的地位。日本半導體失落的30年,業界有不同觀點,日本自有其內在因素,但美日協議絕對是個觸媒。日本是美國在亞洲最親密最重要的盟友,但一旦威脅到美國在經濟產業領域的霸主地位,或者觸動了國安警鈴,美國照樣不手軟。當前,台灣的晶片地位更甚於當時的日本,AI時代的制勝關鍵、算力即國力,台積電成為各國必爭之地,川普政府必欲將先進晶片掌握在手中,催促台積電擴大設廠、轉移最將先進製程、複製完整產業鏈。台灣縱使需部分讓步,但當然不能照單全收。同樣回顧美國、沙烏地阿拉伯間的「安全與石油」的「交易」,1970年代石油危機後,美國用軍事保護來交換沙國的石油穩定供應;油田是搬不走的,美軍需到府服務。原油成了「美國的風險,沙國的安全」。台灣及美國都可以獲得啟示,台灣穩定供應晶片應該獲得安全的承諾。去年,有一則不起眼的新聞,反映部分美國菁英對外自利輕義的心態。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的印度裔美國企業家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一個採訪中表示“我非常明確:在我們獲得半導體產品自足前,在我第一個任期(2028)結束前,習近平不應當干預台灣。在那以後,我們對台灣的承諾,我們願意介入軍事衝突的承諾,那以後將改變,因為這理性的講符合我們的自身利益。”拉馬斯瓦米12日甫獲川普提名與馬斯克共同領導「政府效率部」,這兩位對台灣及烏克蘭的態度都很近似。還好,川普國安外交團隊多是抗中鷹派,但仍值得台灣警惕。坦率的說,美國「抗中」是為了「We win,they lose」,即雷根在美蘇冷戰期間的對蘇聯戰略,這個戰略沒有「大國共存」,只有打敗「邪惡帝國」、美國第一,只是新冷戰的對手換成了中國。這跟「保台」未必能畫上等號,唯有台灣成為美國制霸的必要路徑,台灣安全才會真正是美國利益之所在;也就是美國再度偉大必先抗中勝利,抗中勝利必先取得科技優勢,科技優勢必先掌握先進晶片,掌握先進晶片就必先保衛台灣。晶片成了「你的風險,我的安全」;唯有台灣持續保有最先進晶片技術及多數先進產能的控制力,才是台灣最大的安全保障。
  • 投書 如果習近平即將在2027年侵台,你還會介意付川普保護費嗎?

    2024.11.03 | 20:06

    川普說台灣要付保護費,跟他長期不滿北約過於仰賴美國軍力、要求韓國應負擔更多軍費一樣,也就是美國的協防不是免費午餐。如果保護費是指保衛台灣所需的武器與訓練的投資,多數台灣人應該不會反對,差別在於投入的預算是佔GDP的3%或5%?前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在今年3月出席眾院軍委會聽證表示,中國正以二戰以來前所未見的規模打造其軍事和核武庫實力,且持續對台軍事演練,所有跡象表明解放軍正在實現習近平在2027年做好攻台準備的指示。而他的上一任戴維森上將2021年也曾在國會聽證會做同樣表示,包括多名美國軍事和情報官員近年來公開作證,指稱中國前所未見的軍事擴張和現代化,都指向2027年的侵台計畫。中國侵台危機迫在眉睫,沒有多少時間可蹉跎,不管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台灣都需加速整軍備戰。川普的前國安團隊同時也是新團隊的熱門人選,如歐布萊恩、博明、柯伯吉等更都是直言不諱:台灣並沒有準備好打一場持久戰、民眾抵禦侵略的決心、信心不足;可以預見,若是川普回任,必將施壓台灣大幅縮短改造台灣整體防衛體系的進程。有人形容川普是孤立主義(Isolationism),過於危言聳聽,因為如果孤立主義根本就不會繼續保有北約結盟、日韓駐軍及重建中東秩序的「阿布拉罕協議」、「中東和平計畫」。川普不假辭色的放話,本質上就如他自己所言’威脅’是一種「談判策略」。川普在《交易的藝術》寫到:「我的交易風格相當單純直接。我會訂下非常高的目標,然後不斷地施壓施壓再施壓,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既不是擴張的「門羅主義」,也不是閉關自守的「孤立主義」,川式風格比較像是「交易型」(transactional)的外交路線,也就是盟友間要各盡其責。就像其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我們不希望是百分百交易型,但交易性質應該更高。 」拜登主政下,台積電赴美、日、德設廠,從國際政治角度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換取盟友支持的交易?川普任內出售台灣200多億美元的武器,主要都是台灣殷殷期盼的主戰裝備,包含F16V、海馬斯、M1A2T主戰坦克...等,還對潛艦國造開綠燈。相形之下,拜登軍售金額70多億美元,只有川普的三分之一。台灣的國際處境特殊軍購不易,川普對台軍售及軍事交流敢打破陳規大開大闔,台灣應把握機會將壓力化為強化及改革國防的助力。只是川普式的交易就像《教父》中的黑幫老大的名言:「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I'm gonna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迫對手就範。伴川如伴虎,台灣要超前部署。
  • 投書 「善窘水盡」與「萬安晝寢」

    2023.01.12 | 09:23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過停水卻惹得桃園市民滿腔怒火。張善政悠遊在各團體年終邀宴的杯觥交錯中,對解決問題卻「善跚來遲」,一推二五六,推上(中央)、推下(消防局)、推前任(鄭文燦)、推地方(里長),卸責只要兩片嘴皮,但不流汗水就沒有供水。危機管理專家、前洛克希德馬丁董事長諾爾曼.奧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說:「世上沒有神奇的一一九專線,讓你一通電話就能脫離困境,要是陷入困境,就必須自己走出來,規則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反向操作。」市長喝酒快樂,人民水深火熱,為了弭平民怨,演了一齣市長夜半自駕救停水,卻被質疑酒駕?提油救火,危機自造,搞得自己和桃園「善窘水盡」。很熟悉的國民黨官僚文化。同樣的,新人新氣象,蔣萬安上任,柯規不一定蔣隨。但取消了柯文哲任內的晨會制度,被外界質疑過慣朝九晚五,生理時鐘無法調適。萬安公子身嬌肉貴,不用驗DNA,也知定有皇室血脈。柯文哲市長任內雖褒貶不一,但每天召開7時30分晨會,八年持之以恆,市長展現出意志力,上行下效,至少栓緊市府逾萬大軍螺絲。如今市府新政,「萬安晝寢」,台北早安變「找(萬)安」,從此君王不早朝,躺平、太平、市府歌舞昇平,只有路難平。
  • 投書 吳怡農的不對稱戰爭

    2022.12.21 | 13:22

    在競爭對手王鴻葳和國民黨嘴砲四射,複製仇恨動員全黨打一人之際,宣稱要以正面競爭來進行一場典範級選舉的吳怡農,似乎選擇一條人煙稀少的路徑。肥皂箱、掃街、記者會,政見政見再政見,媒體名嘴批評者眾,同志伴隨者寡,回應時事不討喜於已習慣重口味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媒體,曲高和寡、少驚波瀾,旋即在麥克風暄囂中隱沒,繼續踽踽獨行。吳怡農打的是真槍實刀的正規戰,對手準備的是一堆泥巴和暗器,政見要絞盡腦汁,批評只要鼓起兩片嘴皮就好,膿包、草包、小英男孩..., 標籤生成機慣練的蜂起圍攻,唐吉軻德的信念堅持,能抵得過九合一大敗來的逆風?然而,吳的政見「國土防衛」不是一時興起,這正是烏克蘭以弱敵強的關鍵,面對對手的奚落和部份國軍將領慣性思維的批評,吳怡農的後盾計畫已經扎根了數年,讓民間在災難或戰爭來臨時能「I Can Help」,成為彼此後盾,強化台灣社會韌性,這也是吳怡農放棄美籍和投行高薪,返台入伍特戰的初衷。陸續提出機場遷移、學習平價化等政見,也終於讓對手也不得不跟進提出了「還稅於民」的正式首發。用政見爭取支持,這才是走正道對選民負責,這才有論點交鋒,能愈辯愈明。因此同樣針對超收4500億元政府稅收,吳怡農也提出了相對的主張:如果與特別預算併同考量,2022年度總預算案整體歲入、歲出短差則高達2136億元,加計債務還本及扣除移用以前年度歲計剩餘後,需要舉債2546億元,若不希望增加國家債務負擔,實際上只多了約2000億元收入,由於處於升息循環,未來舉債成本會越來越高,應優先用於還債,也希望針對疫情下產業振興提出更多協助方案。不愧是耶魯經濟系及投行經理人,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但不論王或吳的方案,各有見解,用政見爭高下,選民才是贏家。否則若只剩互丟泥巴,毀滅對手,成就自己,媒體賺了收視率,犧牲的是選民的權益。可預見的選戰,抓住人性的弱點,仇恨和恐懼還是最有力的動員,但人性也有良善的一面,吳怡農的「I Can Help,成為彼此後盾」正是啟發社會的正能量,選舉會過去,善的循環會持續。
  • 投書 國民黨自欺欺人 不挑釁也會有戰爭!習近平曾對馬英九說:拒統就打?

    2022.12.02 | 11:18

    這次地方選舉,為抗衡綠軍的抗中保台,藍軍打出「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就選舉結果言,是有效的,但兩岸戰爭與和平,真如國民黨政策所主張講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台獨,就可保台海無戰事嗎?事實上,2018年3月8日,大陸民運人士王希哲,在台大教授黃光國的陪同下拜訪馬英九,交流兩岸關係。當時,台灣媒體只報導兩岸密使傳聞,港媒訪問王希哲時,透露出更多2015年「馬習會」閉門談話的內容。2019年1月22日,港媒《超訊》[1]獨家報導:「馬英九會見王希哲透露『習馬會』兩岸統一秘辛。習近平直接提出『不統一就打』,不願放棄『兩岸終結敵對狀態』」。王希哲轉述,「根據馬英九的回憶,習近平的說法是:台灣問題,不能一代代拖延下去。」「當時馬英九對習近平說:既然要統一,你要拿出方案看能否接受。...政治要保證台灣人民能夠接受,否則統一就很難。習近平直接接話說:如果你不接受統一,那就只能打了。」[2]這些內容,國民黨避而不談,因為不但台獨要打,華獨要打,維持現狀(拖延統一)也要打,也就是選民進黨要打仗,選國民黨也要上戰場。這等於直接揭穿了國民黨長期宣稱的,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就可謀和避戰,只是自欺欺人。現實是,不挑釁也會有戰爭。選後隔周,由新北市主辦的「備戰?避戰?台灣的選擇」座談會中,也是得到相同的結論。親藍學者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直言:台獨其實是「假議題」,而促統才是「真議題」,「未來戰爭可能性,或許不是因為台獨問題,而是因為台灣拒絕統一」[3]。台獨為何是假議題?因為當前看來,民進黨根本不敢獨立,美國也不支持,所以因獨立發生戰爭的機率幾乎是零。但是由於習近平急於統一,反而可能發生戰爭的真正原因是「拒統」。也就是只要多數台灣人想要維持民主自由現狀,就像汪浩在中共20大後說「台灣要『丟掉幻想,準備打仗』」,真正的用意是要備戰,能戰才能和也是選後同一天,AIT處長孫曉雅說:「避免戰爭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關者與外交官員共同責任,戰爭造成慘絕人寰的悲劇,就像我們看到正在發生的烏克蘭戰事一樣,所有人都應該竭盡全力以避免戰爭發生」。部份評論片段解釋為呼應國民黨主張。事實上,「拜習會」後能讓拜登下結論:中國不會立即攻台,是因美國有堅實的軍事能力當後盾,也就是老羅斯福說的「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故而致遠(Speak softly and carry a big stick, you will go far)」。所以,孫曉雅接著說:「雖然避戰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但唯有具備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才能有效嚇阻與真正避免戰爭爆發」。弱國無外交,一昧空言謀和,只是一廂情願寄望極權者的善意,只有短暫虛幻的和平,卻鬆懈了台灣人的防衛意識,終致淪為香港第二。勇者才有和平,提升自我防衛能力,聯美日等國際力量制中,才能讓中共犯台意圖縮手,尋求真正的和平之道。 [1]. 《超訊》成立於2015年9月,由超訊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所辦;總編輯是資深傳媒人紀碩鳴,曾在《亞洲週刊》工作多年,長期關注中國大陸及臺海兩岸政治。紀碩鳴曾為《亞洲週刊》資深特派員。連續五次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新聞報道獎,2009年榮獲亞洲出版業協會頒發的年度最佳記者大獎。[2]. 《超訊2019.1.22》馬英九會王希哲 解密「習馬會」統一秘辛https://www.supermedia.hk/26241/%E9%A6%AC%E8%8B%B1%E4%B9%9D%E6%9C%83%E7%8E%8B%E5%B8%8C%E5%93%B2-%E8%A7%A3%E5%AF%86%E3%80%8C%E7%BF%92%E9%A6%AC%E6%9C%83%E3%80%8D%E7%B5%B1%E4%B8%80%E7%A7%98%E8%BE%9B/[3]. 《聯合報2022-11-29》趙春山:台獨是假議題 未來戰爭可能由「拒統」爆發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6802359
  • 投書 台大沒教高虹安的事

    2022.11.10 | 12:52

    台大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斐陶斐創會宗旨也是「敦品勵學」,品德、倫理、誠信都是多數學校和企業的信條,學校不缺品德教育,企業不缺誠信宣示,是缺少實踐。回顧一下源起2018年管中閔遴選台大校長隱匿兼職問題,產生的教授兼職案例。2019年教育部清查布教師違法兼任營利事業機構獨立董事狀況,有200多件未經校內書面核准,就先兼任公司獨董案件,其中台大有68人占三成,位居首位。2020年2月教育部修正發布「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規定公校教師兼職,包括獨董等職務,須先向學校提出申請核准,違規兼職所得,學校應追繳,這項規定被視為「管中閔條款」。有辦法的可以遊走法規邊緣,官學產相護,一樣可以上位。校訓連學校高層都聽之藐藐,取之有道成了取之有術,莫怪成為學生「有為者亦若是」的身教。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道德可以彌補知識的不足,但知識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學校沒教好,社會來教!但是高虹安任職資策會時的主管,若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縱容,她怎麼能運用資策會資源到辛辛那堤讀博士而神鬼不知,又怎編得出白天攻讀博士晚上做資策會業務,虹牛蠻牛喝了就能再上的神話。資策會長官「教」她的是以政府科專掩護「假公濟私」「有關係就沒關係」。鑽營/攀附/取巧/合法掩護違規,一路走來平步青雲,可能她認為這才是人生勝利組的成功方程式,剛好也是踏入政治複雜生態的職前訓練,難怪郭柯兩位老闆慧眼識人。政壇上有千百位機關首長的歷史共業,有總統級的大水庫理論和余文替身,有選上過關落選被關,這些成功案例,讓聰明的理工女更加如魚得水,設計出大小水庫互通流轉、生生不息的巧門機制。如今,巧門被掀,弊端現形,最後,只能靠法律來教。
  • 投書 習近平一個人的武林

    2022.10.25 | 20:58

    在江澤民稱病,胡錦濤被架走後,「江」「胡」中再無人可羈絆,拔劍四顧心茫茫,這是習近平一個人的武林。習想達到什麼樣的歷史地位?有評論稱是毛澤東二世,有學者說想媲美漢武帝。漢武帝任命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威服西域、北踏匈奴、東平朝鮮、南滅百越, 疆域比高祖劉邦創建時大了一倍;漢朝絲路貫通亞歐非,促成不同文明經濟、文化、政治交流,萬邦來朝,中國儼然是世界中心;習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帶一路」,正是以今況古,比肩秦皇漢武。極權統治者有相同的DNA,普丁自比彼得大帝,以恢復俄羅斯帝國榮光為是歷史使命,其實更是合理化內部集權與外部擴張的藉口。彼得一世在遊歷西歐期間,感受到歐洲在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後的盛況,全力西(歐)化,大舉改革,將俄羅斯帶入現代化,俄羅斯也晉身歐洲強國。與彼得大帝的開放及西化相較,普丁則顯得封閉自戀,沒有將戈巴契夫走向開放社會的俄羅斯,進一步脫胎轉骨的雄才大略,也讓他的昔日盟國一個個離他而去投向西方懷抱。歷史上最興盛的時代,通常是開放的時代。古希臘的雅典式民主(城邦民主)及其政治、哲學、建築、文學上的黃金年代;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中國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漢唐盛世,漢朝開啟絲路「廣地萬里,重九譯,威德遍於四海」;唐朝文化多元齊放,不同民族與宗教交流並蓄,激盪出開放的國際文化。毛澤東築起鐵幕鎖國內鬥,土法鍊鋼大躍進,卻大飢荒餓死四千萬人。鄧小平把禁錮解開,自1980年以來經濟高速成長,GDP已達世界第二。鄧小平有多高明嗎?不就「改革開放」四字訣。因此,習近平的思想長城、經濟內循環、封閉專制、東昇西降的自大,真能創造中國盛世?從2018年川普美中貿易戰開始,不過4年,世界的格局已經完全不一樣,崛起的中國原先企圖和美國分庭抗禮、共治亞太甚至取而代之,如今猶如被美國圍堵的困獸。再一任五年,世界改變會很大,以科技為例,摩爾定律18個月一世代,五年三個世代,土法鍊鋼鍊不出來7奈米、1奈米,科技競爭要地的量子電腦、AI、 太空爭霸...,很快就會與世界脫節。習近平在2018年 APEC演講:「封閉只會失去世界,最終會失去自己」,如今看來相當諷刺。集權有助於鞏固統治者權力,但人民的創造力無從發揮,缺乏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明朝錯過了歐洲文藝復興,清朝錯過了一次工業革命,鎖住了政權,遠離了文明,中國走回頭路,習近平將讓美國再次偉大。集權也讓決策沒有諫議糾偏機制,像毛澤東一樣錯到死為止。普丁出兵烏克蘭才發現高估自己,但已經騎虎難下;如果習近平因誤判而侵略台灣,那將是世界的災難。美軍已經超前部署,23 日在鹿兒島鹿屋航空基地臨時部署美軍MQ-9無人偵察機,預計執行一年的時間,目的是加強對中國大陸的警戒監控。而美國政府更協調愛三飛彈原廠,自本月初起派出龐大的技術代表團長期駐台,至2027年12月31日止,剛好涵蓋習近平第三任任期。習近平縱然可以掃蕩江、胡,關起門來當皇帝,但想跨越台海,也難逾台美日防線,狄更斯《雙城記》:「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台灣面臨戰爭危機,但也因國際關注和協助及國民保台意識的提升,反而可能是最安全的時候。 
  • 投書 選戰攻防看北桃竹的危機處理

    2022.10.06 | 10:20

    對於選民而言,選戰的政見通常平鋪直敘味同嚼蠟,而參選者間的攻防有如在這場擂台秀敲鑼打鼓,才能有吸睛效果。白皮書紙上談兵、遙不可及,大餅誰都會畫、大話誰都敢說,攻防才是檢驗是馬是驢的情境題,畢竟選民才能藉機「實證」縣市未來的最高首長,其面對及處理問題的態度和能力。攻擊對手最好是攻其不備,沒有防備就可能導致危機,這剛好考驗危機處理能力,林智堅碩論抄襲就是今年第一場最關鍵的攻防戰。自詡五星級市政被打成人格誠信問題,這種需要學術上嚴謹周延檢驗的,拿到選戰中炒作,很難有理說得清,進退失據深陷其中,這是攻擊方的最愛,這議題主宰新聞版面好幾個禮拜,好像林的對手是台大和中華大,而全台彷彿只有桃園在選舉。民進黨為守住桃竹雙城,全黨救一人差點外溢成火燒連環船,一直到林壯士斷腕退選才讓這把火不再漫延。這跟宋楚瑜的興票案類似,當時意氣風發的宋,大概想不到國民黨會用讓他講不清楚說不明白的「秘書長專戶」來顛覆那場總統大選。這可說是今年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案例,震央桃園陣前落馬換將,不僅波及新竹選情,也讓全台灣各縣市都在研讀候選人的論文。外溢效用在當今網路和社群的年代,危機處理時效已非以往的的黃金24小時,影響範圍也不再侷限單一區域,複製貼上/分享,複式傳播/參與表態,幾個小時就可星火燎原。周玉蔻的戰慈濟和蔣孝嚴緋聞,則是戰過頭反受其害、典型的危機自造者案例,蔣萬安無傷還有同情票,陳時中則天上掉下來的不是禮物而是危機,友軍打仗戰損要自己承擔,結果周對無辜第三者道歉,可能是民進黨背後的損害控制,節目主持暫停,以平息輿論,陳時中則祭出「三不」來止住民調滑落。據媒體報導「陳時中在日前內部決策會議直言,他當然清楚周的狀況會讓選情受影響,但當場也明白說,切割不是他的風格,此事他就是承擔,他相信時間拉長,市民會看得懂,知道他是值得信賴的市長。」這是大膽的決定,不過也符合陳時中的人設-指揮官/勇於承擔。危機管理專家、前洛克希德馬丁董事長諾爾曼.奧古斯丁(Norman R. Augustine)說:「世上沒有神奇的一一九專線,讓你一通電話就能脫離困境,要是陷入困境,就必須自己走出來,規則就是這麼簡單,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反向操作。」林智堅退選和陳時中概括承受,都是選擇勇於面對、試圖走出困境,重整旗鼓。 止損重整後,才能反守為攻,民進黨以其人之道反擊張善政的農委會科專,質疑其抄襲涉及誠信問題,張善政曾說:「誠信比選市長還要重要」,但回應同樣質疑時卻似乎使出拖字訣,這讓5736萬形影相隨,陰霾一直揮之不去,重蹈林智堅早先當斷不斷的覆轍,也因此無法持續之前的戰果。類似的,高虹安原本形象、資歷符合科學城口味,加上得利於林智堅論文事件,支持度及看好度一直領先。但從學霸戰學歷、資策會公款讀博士到誣指沈慧虹求官,這一連串事件第一時間沒有有效澄清,後續應對又愈描愈黑,危機止不住,也讓她人設逐漸崩壞,天之驕女的氣勢,實戰表現卻是無法抗壓應對危機的嬌嬌女。而高虹安的危機卻帶來沈慧虹的轉機,求官說反幫沈博得新聞版面,而相對於高的高傲、取巧,沈的親和、踏實反倒是較接近父母官應具備的特質。雖然最近某民調沈慧虹領先被譏為文宣,但若高的危機不解、人設無法修護,領先的趨勢可能被逆轉。巴菲特在接手處理所羅門兄弟資產管理公司的破產危機後,他提出處理危機的原則:「做得正確、做得迅速、快速抽身、解決問題。」。正視或逃避,承擔或推諉,沉著或慌亂,決斷或猶豫,危機時刻,才看得出一位領導者是否能讓選民委以大任。
  • 投書 「RFID、產銷履歷」應不是源自張善政計畫

    2022.09.22 | 10:30

    昨日(21)張善政記者會強調:「合理引用、蒐集國外農業科技的資訊,介紹給農委會研究單位,視可行性再由宏碁輔導施作,像是RFID、產銷履歷的應用都是源自宏碁」。另外,針對媒體質疑「產銷履歷QR Code是農委會2004年推動」,張善政競選辦公室發言人何元楷表示:「張善政過去所主持的『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在2007年報告書中的第112至118頁,有關『產銷履歷驗證管理系統』規畫已說明相當清楚」。其實,不論RFID、產銷履歷或二維條碼(QR Code)的應用,都非源於張善政的該計畫。我在先前拙文《技術角度看宏碁張善政的計畫案》(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8621)中質疑該案執行與「計畫目的」有三點主要落差,其中一點是「新技術的前瞻示範落差」。對於RFID,我在拙文已經舉多個案例證明「可見該計畫的RFID引進還在初期『概念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而農委會的其他計畫早已到了實用階段,該計畫反而是落後,又如何達到先導示範的領航效果?」而針對「產銷履歷/QR Code」,農委會企劃處2005年《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報告》裏(https://taft.coa.gov.tw/public/data/6112318224871.pdf),已規劃從2003年三階段「農產品產銷履歷示範計畫實施」,農委會除借鑑國外,邀請日本專家、取經日本的實際作法,並從農田到餐桌(生產、檢驗、驗證、流通、消費),從制度、實施策略及步驟、資訊系統規畫,到實施的法規面,都逐一規劃。這45頁的內容其完整性與可行性,都遠非張善政計劃的6頁(2007年計畫,P112~118),可堪比較;而農委會當時並已建立了部分系統,張的計畫還在「概念構想」階段,連「概念驗證」都還不到。又是跟RFID一樣,張善政計劃的「產銷履歷」比農委會當時已在進行中的技術和階段還落後,又如何有引領效果?反而令人懷疑該項目是否又「合理引用」他人(包括農委會自身)的部份研究成果?而對於二維條碼的引進,張競辦何元楷為了辯駁農委會早已推動,還酸媒體說:「2004年智慧型手機及行動網路都還沒有普及,農委會是要怎麼推動QR Code?...而且當時手機大多沒有照相功能,就算有照相功能,畫質也相當不好,誰在說謊可想而知」。張善政團隊要不是以謊圓謊,就是對該技術的推動演進背景了解不足。不然,1994年就發明出QR Code的日本,又是怎麼應用?手機功能相對簡陋的當時,當然是用二維掃描器讀取。事實上,在農委會《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報告》的《產銷履歷資訊網絡》圖(P33),消費者掃描QR Code查詢產銷履歷有兩種情境,一是用賣場的Kiosk(資訊服務機)的掃描器,另一是用消費者自己的手機,這是兼顧當時的科技環境和未來的進展。引用別人的研究,掠別人之美為自己增色,也就罷了,如果還把前人/其他計畫的成果攬為己功,就非善者所為。張善政強調:「要相信民進黨,還是國外專家?」,這跟問:「要相信張善政,還是上帝?」一樣,都只是烏龍轉桌,無助於事實釐清,人民不用迷惑於政治攻防的煙霧,就讓證據說話。
  • 投書 台灣政策法助台掙脫三公報的一中桎梏

    2022.09.18 | 21:02

           長期以來,中國運用「一中原則」緊縮台灣國際生存空間,阻止他國軍售及合作來弱化台灣的防衛能力,以達成台灣終將「被統一」的目的。「舊金山和約」如同台灣人民掙脫外來統治的釋放令,《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及《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不當引申,卻將台灣關入一中牢籠。       回顧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對一中原則和軍售的幾個重點:1.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not to challenge)。(1972,上海公報)2.重申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1972,上海公報)3.美國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中國「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將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1978,建交公報)4.美國承諾: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1982,817公報)       美國國會雖以台灣關係法以作為補救,但畢竟定位在民間關係且軍售基於侷限的防禦需求,自難與三公報相抗衡。尤其當中國崛起後,其擴張主義和戰狼性格,已讓周邊國家首當其衝,尤其若台灣不保,區域國家骨牌效應,美國恐怕將被迫退出印太,從而動搖霸權地位。       因此,近幾年美國不斷以「美國的一中政策」來拿回一中的解釋權;前美國國安顧問波頓更在2019年卸任前解密「817公報」的但書「六項保證」,這已從對前總統蔣經國的口頭承諾成為官方的書面保證(註1);國務院在今年5月5日更新網站上的美台關係現況描述事實清單(Fact Sheet),移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用語。  此前,日本前首相安倍今年 4月投書《洛杉磯時報》:「俄羅斯的入侵不僅僅是對烏克蘭領土主權的武力侵犯,同時也是企圖以導彈和炮彈推翻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在這一點上,國際社會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解釋沒有爭議。」「對照之下,中國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和日本的立場是尊重這一說法。...,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承認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中國的領導人可以聲稱,中國發動對台灣的任何入侵都是鎮壓其地區裡反政府活動的必要行動,因此,這樣的行動不會違反國際法。」  烏俄戰爭激發了美、日等國的急迫感,若不快跳脫一中陷阱,中國將據以合理化侵略台灣的行動,他國也難像軍援烏克蘭一樣協助台灣,畢竟這是干涉中國內政。  因應當前及未來局勢,必須揚棄三公報的「認知『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及限縮對台軍售承諾的「歷史文件」,台灣政策法案代表美國國會總結出新的美對台政策立場,法案裡有關台灣地位和軍事協助都有大幅的升級,相關條文要項如下:第一篇《對台政策》1.國務院和其他聯邦部門和機構,應以作為台灣人民的合法代表的對待與台灣民選政府接觸;並結束將台灣政府稱為「台灣當局」(Taiwan authorities)的過時做法。2.國務院或其他聯邦部門和機構直接與台灣政府互動,不施加任何限制。3.取消中華民國(台灣)軍方和代表處為官方目的展示中華民國主權象徵的限制,包含國旗和軍方的標誌或者徽章。4.提供台灣人民等同外國國家、政府或類似實體的事實上的外交待遇。5.建議改「台北經文代表處」為「台灣代表處」。第二篇《加強美台防禦合作關係的實施》1.在軍售上:修改 《台灣關係法》第2(b)條第5款, 在「防禦性武器」之後,插入「和有助於威懾人民解放軍侵略行為的武器」。修改 《台灣關係法》第3(a)條,刪除「以維持自衛能力」,改為「以實施制止和威懾的解放軍脅迫或侵略行為的戰略」。2.軍事援助:五年提供台灣65億美元無償援助。3.軍備移轉:以「MNNA盟友同等方式」對待台灣。4.軍事培訓:美台建立全面性訓練計畫,包含兵推、軍演,以讓美台雙方達成互操作性,熟悉兩方軍隊,提高台灣防衛能力。第四篇《將台灣納入國際或組織》1.應澄清「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A) 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B) 沒有解決台灣及其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中的代表權問題;(C) 沒有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表態或發表任何有關對台灣主權的聲明。2.美國反對任何未經台灣人民同意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       這是美中三公報及台灣關係法四十多年來影響台灣命運最關鍵的法案,若能順利通過將讓台灣安全更有保障、國際空間更寬廣,也將逐漸解構中國強加在台灣的一中框架。      註1. 2016年7月,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先後通過《88號共同決議案》與《38號共同決議案》,以書面形式表述六項保證,指出〈六項保證〉與《臺灣關係法》均為美台關係之重要基石。
  • 投書 從技術角度看宏碁張善政的計畫案

    2022.09.08 | 15:32

           筆者擔任過不同領域科專計畫的專案經理,也擔任過計畫主持人,持平而言,有時計畫主持人確實是掛名,因派出夠份量的主持人代表對該案的重視,也才能讓委託方(部會)相信業者會投入較多資源,增加爭取該案的機會;這不實質影響該案的成敗,因為實際執行的通常是專案經理以下的團隊。但對外而言,計畫主持人既然領銜,而且所有報告都要他最後核決,成了:資歷多一筆功蹟,敗了:借頭一用,也是理所當然。       此案名為《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依計畫書所述,其計畫目的(96年度科技研究計畫P3)摘要如下:1.建立台灣農業資訊科技化的前瞻性思維與應用方針;2.建立中長期農業E化之擘劃圭臬與創新研發之基礎;3.歸納出E化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之中心主軸脈絡;4.建立並輔導管考模式。就專案管理而言就是PMO(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    本文不在多所著墨有關抄襲或歸責的指控,僅就技術的角度提出三點淺見:1.目標落差       筆者拜讀了96、97的計畫後,發現計畫執行內容及方向與計畫目的有所偏離,因此計畫成果無法完全達到上述目標。而宏碁日前對此計畫發出聲明:「公司自 2007 起3年執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計畫,專案內容除彙整國內農業發展狀況、農委會等各機關 e 化等科技應用情形、以及借鏡國外實際執行方式及結果,更包含實際導入新的技術於場域內進行驗證(如 RFID、WSN 等)、舉辦研討會及座談會等。」    這聲明無法回答該計畫為台灣農業建立了什麼樣的「資訊科技前瞻應用方針」、「E化擘劃圭臬」,也看不到規畫的「中心主軸」為何?  也因此才會有委員質疑(96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P189~191):「七國農業報告,簡報中應說明未來利用的方向為何」,「簡報整體內容與本案案名《策略分析與規劃》似乎有所落差」,「七國農業報告,簡報應更詳加說明可帶給台灣農業什麼省思和建議」,「分析與規畫應是本案重點,但在實際執行中比例偏少」。 2.新技術的前瞻示範落差   此計畫聲明強調實際導入新的技術於場域內進行驗證,這指的是無線射頻和無線感知網路(RFID和WSN)。事實上RFID對農委會已非「新引進」,因為此計畫前,所屬多個機關已在應用RFID了,例如:《稻米、茶葉、網路行銷國產水果產銷履歷資訊化與RFID推廣應用》((94年,財團法人農漁會聯合資訊中心),《RFID與行動定位技術於南部珍貴樹種調查之研發與系統建立》(96年,林務局森林企劃組資訊科),《建構RFID與二維條碼於農產品安全追溯管理之策略研究及應用》(96年,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等等。  而農委會2008年的 RFID應用於農業之相關計畫成果發表會,也可看出同樣的結論。該發表會的案例:宏碁公司發表「 RFID 概念驗證於蔬果物流」、中興大學發表「 RFID 技術提升家禽產銷效率」、農業試驗所發表「蝴蝶蘭生產管理與 RFID 之應用」、海洋大學發表「海鱺魚箱網養殖、牡蠣及石斑魚養殖之 RFID 應用研究」及豐田生技發表「 RFID 與 LIMS 應用於豬隻生管監控到生產履歷資訊串流」。       可見該計畫的RFID引進還在初期「概念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而農委會的其他計畫早已到了實用階段,該計畫反而是落後,又如何達到先導示範的領航效果?       當然,如果是引進更新或更成熟的技術,那也可以成為新的先導計畫。但是該計畫建立的場域驗證「 RFID 概念驗證於蔬果物流」(燕巢芭樂->三重果菜批發市場)(96,P118~132),並無發揮RFID 長距離/個體化/整批識別/自動化的優點,結果實與使用條碼無異。所以有委員質疑(96,P189):「RFID POC未來的執行願景為何?請說明與一般條碼機有何差異?」       而另一技術WSN,台中農改場在該計畫3年前即有嘗試應用,在該計畫舉辦交流時提出使用問題(https://www.coa.gov.tw/office_epaper/epaper/infoexplorer/online/07/01/pom04_home.html),但應該沒有得到答案,畢竟WSN當時還算是相當新的網路技術,有實務經驗的人很少,當然也沒看到計畫所稱的建立WSN的驗證場域。            3.管考效用落差    一般而言,擔任管考者在專案進行中應該需發掘問題、識別風險、提供對策指導、協調資源,但在該計畫報告中並未看出有發揮前述功能。而如果本計畫的管考是建立及代為執行專案管理辦公室(PMO),根據PMI的定義:「一個專案管理辦公室是一個被賦予若干相關責任,並以集中、協調、指導、監督及支援等管理其經理部門授權管轄範圍內各專案組織或單位」。PMO功能有:a.管理PMO轄下所有專案計畫之共用資源;b.估與發展專案管理方法論、最佳實務及標準;c.負責監督、指導、審核及追蹤專案工作;d.稽核所有專案是否遵循專案管理的標準政策、流程、程序及風險管控;e.協調專案間之縱向及橫向溝通聯繫;f.發展並管理專案的政策、程序、作業標準及共用文件;g.提供專業諮詢服務;h.專案經理的訓練、輔導及教導;i.專案人力的支援與調整;j.提供專案團隊有效運作的最佳環境;k.指導與訓練使用專案管理工具;l.培養專案管理的共通語言、建立溝通平台與凝聚基本共識。       依該計畫報告顯示,此計畫的角色比較傾向於<g.提供專業諮詢服務>及<c.負責監督、指導、審核及追蹤專案工作>,而<c>項要在專案中全程參與,結果只能部份執行。       最後,難道這個計畫案都沒有可稱道的部份了嗎?除了彙整國外農業大國的案例(七國農業)可資借鑑、增廣識野,另一個重點,筆者引述一段審查委員所說的(96,P190):「簡報顯示,宏碁已協助資訊中心逐年爭取越來越多的計畫經費」。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計畫目的。  
  • 投書 物聯網在軍事的運用

    2022.09.01 | 13:29

           近年來解放軍頻頻襲擾我西南ADIZ,近月環台實戰化演習,近日無人機侵犯金馬領空,國軍主事者經緯萬端又要面臨新科技的挑戰,應思考商業科技能否帶給軍事領域新的啟發,以促成軍事科技的改革和提升。       美國空軍在2020年在國防部「聯合全域指揮管制」(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JADC2)架構下,發表了「先進戰鬥管理系統」(Advanced Battle Management System,ABMS)。        ABMS包括軟硬體,系統可被分解為科技術語所稱的數個"產品類別"(product categories)-即技術和能力的類型,這些“產品類別”包括:1.感測器整合(Sensor integration),包括來自軍事和商業網路的衛星、飛機、地面雷達等;2.資料及管理(Data and data management);3.安全處理(Secure processing), 涉及網絡安全和傳輸能力的安全處理和處理所有分類的資料,同時允許廣泛的接取(授權);4.連接性(Connectivity),包括不同武器平台之間及人工智慧和機器對機器(M2M)的鏈接;5.各種應用程式(Applications),例如顯示所戰場佈署圖像,有學習能力的影像辨識分析軟體等等;6.效果整合(Effects integration),執行的射手和他們的武器系統(shooters and their weapon systems)。      ABMS也涉及硬體,例如稱為“radioONE”的新無線電,以及用於接收衛星通信數據的新射頻天線“apertureONE”。 情監偵整合到強化殺傷鏈        事實上,ABMS是建構一個分佈式的軍事物聯網,從感知(Sense)→賦予意義(Make Sense)→行動(Act),不僅達到情監偵(ISR)互通共享,加上人工智慧的輔助和智能機器的協同,更進一步提速及強化殺傷鏈(Kill chain)(註1),以達制敵機先。就算防禦方,也可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       以此次中國無人機襲擾外島為例,當監視設備(無人機雷達、空中警戒無人機、甚至商用相機)感測到無人機逼近領空,即可自動將影像/座標/行進軌跡傳至指揮中心,經系統識別並判斷無人機類型(民用/情蒐/攻擊)及意圖後,即可下令適宜的防禦地點和武器系統予以驅離或擊落。       如果前端設備有較強的運算(邊緣運算)及解析能力,第一線第一時間就可進行辨識,而決策單位也可因應不同威脅等級下放至更前緣的地方指揮所,以加速反應速度。 後勤保障       類似ABMS這樣,將所有軍事相關元素一網打盡的新一世代的戰場視野,當然非一蹴可幾,但物聯網運用在後勤管理,商業上已是發展澎勃,軍事運用也都相當成熟。       最有名的案例是美軍第二次波灣戰爭。美軍為解決第一次波灣戰爭中,物資在運輸、配發等環節中存在的嚴重的疏漏,引入了RFID技術,讓軍事物資的儲、運、用都能在後勤管理中提升效率及可視化,以準確快速的支援前線作戰。與前次波灣戰爭相比,第二次戰爭的海運量減少了 87%、空運量減少了 88.6%、戰略支援裝備動員量減少了 89%、物資儲備量減少了 75%。這種新的運作模式,為美國國防部節省了數十億美元的開支。       軍事資產昂貴且補給費時,管理不當極易耗損,不僅削弱戰力,也是財政負擔的無底洞。       此次烏克蘭戰爭打了半年已經成了消耗戰,俄軍每天在烏克蘭需耗費約4億(福斯電視估)~9億美元(軍事新聞網站SOFREP估),半年約720億~1600億美元,而俄軍一年的軍費約600多億美元。吾人不知俄軍事否善用物聯網等科技來強化後勤保障,但若能以美軍為師,或許能在消耗戰中撐的更久。       他國的案例可以借鑒,商業領域的運用也可仿效,美國空軍的ABMS就引用了Uber的架構,國軍應善用民間力量,改變思考模式及作為。 [註1] 殺傷鏈(Kill chain)指的是一種攻擊過程,具體是指識別所要打擊的目標、向目標派遣兵力、決定並下令攻擊目標、最後摧毀目標等一系列攻擊過程。殺傷鏈最初是由美前空軍參謀長羅納德·福格爾曼(Ronald Fogleman)將軍在1996年的空軍協會研討會上提出的,後來經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通常,殺傷鏈可分為F2T2EA六個階段,即發現(Find)、鎖定(Fix)、跟蹤(Track)、定位(Target)、交戰(Engage)、評估(Assess)。
  • 投書 國民黨「倡優所畜」 夏立言有苦難言?

    2022.08.25 | 17:01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有一段:「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也。」司馬遷自嘆祖先只是朝廷所畜養的戲子般,專為娛樂皇帝主子用,被世人所輕視,尤其司馬遷因李陵案被漢武帝處死,後以宮刑代之,雖平反後封為中書令,但被類比為近臣宦官,含冤受辱心有戚戚。    司馬遷忍辱偷生是為了完成編寫史記的使命,夏立言飛彈威脅下忍辱急奔敵營,又求全到什麼?    上朝自居的中國以「倡優所畜」對待國民黨,招之則來,揮之則去,不是一朝一夕。 2020年王金平要代表國民黨率團參加海峽論壇前,央視主持人李紅便在個人微博說:「台海兵兇戰危,這人要來求和」,中國網友更群起譏諷「要飯的乞丐」,但部份藍營人士依舊不計毀譽笑罵由人以個人名義參加。       令人懷疑國民黨及部份藍營人士除唾沫自乾外,是否甘之如飴?表面上講兩岸和平紅利,實質上是爭取買辦利益。不然每當上朝有召,便爭先恐後,絡繹於途,獻媚爭寵,中國還放話有人誇口「買通了台灣軍政高層」以應合武統。人格、黨格、國格掃地,伊於胡底?  此行會張志軍,國民黨24日晚才發新聞稿聲稱:「(訪中)第一要務就是傳達台灣民眾對於大陸軍方在台灣周邊海域連日軍演的不滿與憂慮」。稍晚,國台辦不僅發新聞稿打臉:「我們採取的相關反制行動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遏制打擊『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正義之舉」。解放軍當晚更宣布26日至27日,將在福建沿海南日島附近等區域(平潭島附近,距離台灣最接近的區域之一),進行實彈射擊。會面甫落幕,就用炮彈送客,一點顏面都不給,真是自辱而後人必辱之。  對國共鬥爭有深刻體驗的張學良曾說:「國民黨打不過共產黨的原因,也就是沒有中心思想」「蔣介石也一樣,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個人的利益高過一切。所以,以前反共現在投共,以前高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現在應合共產主義併吞台灣。應驗了黑格爾所言「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 投書 國共風雨故人來?!

    2022.08.11 | 16:03

    2005年3月,中國反分裂法剛通過,總統大選落敗不久的連戰,4月下旬迫不及待前往中國,與胡錦濤進行1945年以來首次的國共領導人會談,呼應一中。2015年5月,中國提出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並於人大通過後於7月1日正式頒布施行,其第十一條聲稱:「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2015年5月4日,朱習會登場。朱提出了「雙方達成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美聯社在報導朱習會時,稱朱立倫是終極統一的路線。2015年8月底,連戰參加9/3抗戰七十周年閱兵典禮。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世所矚目的馬習會,鞏固92共識及一中原則。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 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3月下旬,剛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訪問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並與港、澳門中聯辦主任見面。配合形塑一國兩制氛圍。2022年8月,中國封台軍演,引發區域緊張及國際批評,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執意率團前往中國,飛彈飛越上空、國黨急著朝中,難道是要去擋飛彈?而夏立言出發當日,中國發布新版白皮書,連過去的承諾的「允許台灣自治」、「不派兵」、「不派官員來台」等都刪掉了,吃盡了國民黨豆腐。在中國需要形塑"台灣民意"來呼應統一大業,為文攻武嚇來擦脂抹粉合理化時。國民黨總是不會讓共產黨失望。
  • 投書 裴洛西來台 習近平如何宣示主權?

    2022.07.31 | 23:32

    裴洛西推特公開的行程為新、馬、韓、日,目的為重申美國對印太地區的(安全)堅定承諾(I'm leading a Congressional delegation to the Indo-Pacific to reaffirm America’s unshakeable commitment to our allies & friends in the region. )。影響印太穩定的最大因素是中國的軍事擴張,位在最第一島鏈最前沿、遭受中國武嚇滲透最劇烈的台灣,雖未在公開行程上,但到訪的可能性極高,否則便無法真正彰顯此行的意義。裴洛西亞洲之旅,時機遇到中共召開二十大舖陳習近平的第三屆任期。對習近平來說,裴洛西若跳過台灣,等於中國的勝利。若裴洛西來台,中國已不斷的提高分貝警告,所謂「勿謂言之不預」,一定有以報之!一方面,靠民族主義鞏固權力的習近平下不了台,美國此舉如同侵門踏戶視中國主權於無物;一方面,國內經濟凋敝民心浮動,正好可用民族主義(外患)轉移人民不滿(內憂)。不久前,中國才宣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中國擁有管轄權,宣示主權的方式應會著眼於此。比如:中國艦隊越過台海中線巡弋或演習,海警船越線執行管轄權,共機飛越台灣領空,包圍離島如東沙…。這些戰爭邊緣的進迫方式將對台灣國安形成極大壓力,而且可能將此台海現狀改變常態化,極需及早備妥因應方案。
  • 投書 于美人的南非大學警語也是傳抄的?

    2022.07.16 | 10:48

    于美人寫南非一所大學入口處有則警語「要摧毀一個國家並不需要原子彈,只要允許學生作弊,於是在這個國家…」(後略)。    這來自網路流傳的原文:「The collapse of the education is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 」(後略)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2020年引述為曼德拉的名言,結果當時被曼德拉基金會證明是假的,原來是幕僚從網路抄來的,以訛傳訛。    近日,文章傳抄到了台灣,于美人說經求證一位在南非待過20年的老師,確認為普勒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會不會又是個誤會?    因為透過Google大神,經由南非好望角(南非大學舊名好望角大學)用天眼通東北看(南非大學本部所在的Pretoria在東北方)的結果,有一所南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大門寫的是曼德拉的:「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 」( https://www.unisa.ac.za/sites/corporate/default/About/Visit-Unisa)原來眾人習於抄來抄去,已經Change the words。該死的教育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