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張善政記者會強調:「合理引用、蒐集國外農業科技的資訊,介紹給農委會研究單位,視可行性再由宏碁輔導施作,像是RFID、產銷履歷的應用都是源自宏碁」。

另外,針對媒體質疑「產銷履歷QR Code是農委會2004年推動」,張善政競選辦公室發言人何元楷表示:「張善政過去所主持的『農業電子化發展策略分析與規劃』,在2007年報告書中的第112至118頁,有關『產銷履歷驗證管理系統』規畫已說明相當清楚」。

其實,不論RFID、產銷履歷或二維條碼(QR Code)的應用,都非源於張善政的該計畫。

我在先前拙文《技術角度看宏碁張善政的計畫案》(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58621)中質疑該案執行與「計畫目的」有三點主要落差,其中一點是「新技術的前瞻示範落差」。對於RFID,我在拙文已經舉多個案例證明「可見該計畫的RFID引進還在初期『概念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而農委會的其他計畫早已到了實用階段,該計畫反而是落後,又如何達到先導示範的領航效果?」

而針對「產銷履歷/QR Code」,農委會企劃處2005年《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報告》裏(https://taft.coa.gov.tw/public/data/6112318224871.pdf),已規劃從2003年三階段「農產品產銷履歷示範計畫實施」,農委會除借鑑國外,邀請日本專家、取經日本的實際作法,並從農田到餐桌(生產、檢驗、驗證、流通、消費),從制度、實施策略及步驟、資訊系統規畫,到實施的法規面,都逐一規劃。這45頁的內容其完整性與可行性,都遠非張善政計劃的6頁(2007年計畫,P112~118),可堪比較;而農委會當時並已建立了部分系統,張的計畫還在「概念構想」階段,連「概念驗證」都還不到。

又是跟RFID一樣,張善政計劃的「產銷履歷」比農委會當時已在進行中的技術和階段還落後,又如何有引領效果?反而令人懷疑該項目是否又「合理引用」他人(包括農委會自身)的部份研究成果?

而對於二維條碼的引進,張競辦何元楷為了辯駁農委會早已推動,還酸媒體說:「2004年智慧型手機及行動網路都還沒有普及,農委會是要怎麼推動QR Code?...而且當時手機大多沒有照相功能,就算有照相功能,畫質也相當不好,誰在說謊可想而知」。

張善政團隊要不是以謊圓謊,就是對該技術的推動演進背景了解不足。不然,1994年就發明出QR Code的日本,又是怎麼應用?手機功能相對簡陋的當時,當然是用二維掃描器讀取。

事實上,在農委會《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報告》的《產銷履歷資訊網絡》圖(P33),消費者掃描QR Code查詢產銷履歷有兩種情境,一是用賣場的Kiosk(資訊服務機)的掃描器,另一是用消費者自己的手機,這是兼顧當時的科技環境和未來的進展。

引用別人的研究,掠別人之美為自己增色,也就罷了,如果還把前人/其他計畫的成果攬為己功,就非善者所為。張善政強調:「要相信民進黨,還是國外專家?」,這跟問:「要相信張善政,還是上帝?」一樣,都只是烏龍轉桌,無助於事實釐清,人民不用迷惑於政治攻防的煙霧,就讓證據說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