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繼關稅問題後又再次升溫,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指控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透過某境外手機品牌的簡訊服務漏洞,對中國國家授時中心發動多輪精密網路攻擊,並竊取敏感資料並企圖癱瘓系統。

「海風看世界」根據整理指出,事件可追溯至 2022 年 3 月,NSA 藉由該手機品牌的技術漏洞,秘密入侵授時中心多名員工的手機,掌控終端設備並竊取內部資料。2023 年 4 月,美方利用竊取的登入憑證成功滲透授時中心電腦系統,探查其網路架構細節。
報導指出,從 2023 年 8 月至 2024 年 6 月,NSA 動用了多達 42 款特種網攻工具,持續對授時中心內部網路發動高強度攻擊,試圖植入具破壞性的惡意程式,以癱瘓該中心的關鍵運作。
雖然官方並未明確點名是哪個品牌,但因涉及「境外手機」,市場普遍猜測對象包。Samsung 與 IPhone 等國際品牌。而此事件也引起中國各方質疑,手機系統中的漏洞,究竟是無意的技術缺陷,還是預先設計的「情報後門」。
「海風看世界」分析指出,長期以來,美國政府要求境內科技企業配合情報部門,在產品中預留監控後門。從過往曝光的「棱鏡計畫」到德國前總理梅克爾遭 NSA 竊聽的案例,恐怕是外界早已對美國的全球監控行動有所警覺。

授時中心內部的管理漏洞也值得關注,作為負責全國標準時間與衛星授時系統的核心單位,員工仍使用境外手機並儲存敏感資料,形同為外部攻擊「開門」。這暴露出中國的國家級機構在設備管理與資安培訓上的不足,也反映出安全文化仍待強化。
文章分析提到,若不強化自主可控的資訊技術與終端設備,類似事件恐將重演。國家關鍵單位應全面推動「去境外化」,從硬體、作業系統到通訊協議,逐步以國產技術取代,以杜絕外部滲透風險。同時,應建立嚴格的設備管控制度,禁止使用未經安全認證的境外裝置進行涉密工作。
而中國社群平台中也對此引發討論,不少評論者紛紛藉此警告民眾尤其是金融相關機要行業應不得使用 IPhone 手機,更直呼「不用蘋果手機難道就不能度日了嗎?」也有部分評論者與中國媒體指出, NSA 此舉是為「破壞北京時間」,以對航天、通訊、國防等重大領域產生攻擊。

駭客有能力癱瘓投票系統。 圖:新頭殼資料照(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