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日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慶祝儀式,強調 : 「全球最重要的晶片,現在在美國製造」。旅美學者翁履中 20 日指出,這項合作雖令人振奮,但對台灣而言,「技術榮光不等於戰略優勢」。他提醒台灣必須思考如何從中真正「收穫果實」,否則恐淪為被邊緣化的供應者。

翁履中在臉書表示,台積電在美國製造 AI 晶片,這當然是技術實力與全球競爭力的展現,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但他還是要逆風提醒,台積電強,如果沒有整體策略配合,就不等於台灣更強。

全站首選:當年表態支持台獨如今卻喊「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李筱峰六問鄭麗文

台積電在半導體制程上依舊領先全球,但當它的核心製造與投資逐步轉移到美國、日本與歐洲,台灣在這場產業鏈中的「主導位置」正在慢慢被稀釋。

台積電。 圖:翻攝自台積電官網

翁履中指出,黃仁勳說「未來最重要的晶片在美國製造」,這句話其實道出了另一層意涵:美國最需要的生產線,未來可以不再依賴台灣。這並非政治表態,而是現實佈局。

翁履中強調,當川普政府、拜登政府都以「國家安全」為名推動「晶片回流」,當全球AI競賽聚焦「供應鏈安全」與「科技主權」,台積電的國際佈局就不只是商業決策,而是面對政治與地緣戰略的反映。
翁履中指出,台積電的成功讓臺灣受惠,但當臺灣之光逐漸成為「美積電」或更準確地說「全積電(Global Semiconductor)」時,台灣雖仍有名分,卻不再是利益核心,甚至可能逐漸失去決策主導地位。不能只看到「台積電三個字」就覺得台灣在贏。名稱裡有台灣,不代表利益都回到台灣。

當前熱搜:風神颱風共伴效應雨量驚人!氣象專家提醒「東北季風+低壓波動」 陽明山注意超大豪雨

皮奧里亞位於鳳凰城北側,距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僅約 17 分鐘車程,因交通便利與生活機能完善,成為外派工程師與供應鏈業者首選定居地。圖:林怡伶/攝

翁履中提醒,鳳凰城的工廠會帶來高薪工作、帶動地方供應鏈、吸引人才——但這些都發生在美國,不在台灣。未來的技術資料、人才培育、上下游關鍵供應商,也會隨著投資與政策往外走。這是一種「實質去台化」,儘管過程可能緩慢,但趨勢已經明確。

翁履中表示,台灣企業全球佈局的成功,背後代表著主權與影響力的轉移。這次「美國製造的台積電晶片」的確是台積電的歷史性時刻,但也是台灣的「歷史時刻」。因為從現在起,如果沒有更積極的政策試著守住優勢,當台灣跟著世界歡呼時,是否需要正視產業流失的現實?

輝達CEO黃仁勳(右)與美國總統川普。   圖 : 翻攝自台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