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日(27日)表示,川普政府將在兩週內針對半導體出口國公布安全調查結果,美國四月以國安名義發起 232 晶片產業調查,也讓台灣等半導體出口重鎮繃緊神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則暗示將提高關稅。
在川普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後,盧特尼克在一旁回應外媒記者對晶片關稅的提問。而這項調查涉及範圍廣泛,例如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半導體的下游產品」。商務部著眼「提高國內半導體生產能力的可行性」,以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以及為國安考量,是否「有必要」實施關稅等額外貿易措施。
現正最夯:竹節草颱風大復活!氣象專家提醒外圍西南風對台影響大 為中南部帶整周豪大雨
川普表示,許多公司將在美國投資半導體製造業,其中,包括一些來自台灣和其他地方的公司,以避免受新關稅衝擊。他表示,馮德萊恩「以更好的方式」避免了即將實施的晶片關稅。
川普和馮德萊恩週日(27日)宣布了一項新的框架貿易協定,其中,包括對進入美國的歐盟進口品徵收 15%的全面關稅;還包括汽車等單一行業關稅,汽車將面臨更高的 25% 的關稅。
今年四月,川普政府援引 1962 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正式對過度依賴的外國進口藥品、半導體展開國安調查。其中半導體方面,範圍不只限於晶片本身,還包括矽晶圓、製造設備,以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等項目。
川普對貿易夥伴徵收了一系列激進的關稅,包括今年四月生效的 10%關稅,從而顛覆了全球貿易,且自 8 月 1 日起,對大多數貿易夥伴還將自先前課徵的 10%稅率大幅提高。
美國嚴重依賴從台灣進口的晶片,民主黨前總統拜登在其任期內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並撥款數十億美元用於《晶片法案》以吸引晶片製造商擴大在美國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