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時報》報導,印度近日成功試射一款具突破性的新型武器「增程軌跡長航時高超音速巡航飛彈」(ET-LDHCM),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之後,第四個具備高超音速巡航飛彈自主研發與測試能力的國家。

這枚飛彈於 7 月 14 日從印度東岸的測試場發射,飛行速度高達 8 馬赫(約每小時 11,000 公里),並成功命中預定目標。該飛彈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機密框架」下開發,射程基本達 1,500 公里,根據不同部署需求可延伸至 2,500 公里。

持續更新:謝步智觀點》川普「乾坤大挪移」能湊17套愛國者? 給這「最強非核武器」才是真挺烏

ET-LDHCM 搭載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可從大氣中直接吸氧燃燒,無需攜帶氧化劑,不僅提高燃油效率,也有效延長航程。2024 年 11 月,DRDO 曾對此發動機進行長達 1,000 秒的高溫地面測試,證實其可承受超過 2,000°C 的高溫環境。

ET-LDHCM 搭載吸氣式超燃沖壓發動機,可從大氣中直接吸氧燃燒,無需攜帶氧化劑,不僅提高燃油效率,也有效延長航程。 圖:翻攝自騰訊網

飛彈結構採用先進高溫抗氧材料,並配備與科技部共同開發的熱防護塗層,能在再入大氣層及海上部署時維持穩定性能。DRDO 強調,這些設計將顯著強化其在複雜戰場條件中的生存能力。

ET-LDHCM 具備搭載 1,000 至 2,000 公斤酬載能力,可安裝常規或核彈頭,具備戰略嚇阻潛力。導航系統結合慣性制導、NavIC 與 GPS 雙重衛星定位,飛行軌跡可進行中途機動,有效躲避敵方防空雷達與攔截系統。

此外,該飛彈支援陸基、海基與空射部署,適配蘇-30MKI 與「陣風」戰機,使其具備多域作戰靈活性。根據官方說法,ET-LDHCM 還可搭載至未來海軍平台與地面機動裝置,構成印度遠程打擊體系中關鍵節點。

ET-LDHCM是印度「毘濕奴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預計開發 12 種高超音速武器系統,包括攻擊型與防禦型設計。此前,印度已研製「布拉莫斯」飛彈與「高超音速技術演示飛行器」(HSTDV),為此次突破奠定基礎。

印度已研製「布拉莫斯」飛彈與「高超音速技術演示飛行器」(HSTDV),為此次突破奠定基礎。 圖:翻攝自騰訊網

面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印太軍事存在,以及巴基斯坦與土耳其深化防務合作,印度國防官員指出,ET-LDHCM 將加強印度「可信最低威懾」原則,並可突破包括美國「薩德」、俄羅斯S-500 與以色列「鐵穹」等飛彈防禦系統。

儘管與美俄中同類系統相比,ET-LDHCM 在部分數據上仍略遜一籌,例如射程短於美國「暗鷹」(LRHW)或中國的「東風-ZF」,但其持續動力巡航能力與低空隱身特性,使其更難被攔截,並具備更長時間的中途機動能力。

與俄羅斯的 3M22「鋯石」相仿,ET-LDHCM 同樣採用海基巡航構型,速度達 8 馬赫以上,但印度飛彈的酬載能力更大。與中國採用助推-滑翔構型不同,印度選擇持續推進飛行方式,強調隱匿與靈活的作戰應用場景。

ET-LDHCM 預計將在 2030 年前全面部署至印度三軍,其關鍵技術亦將延伸至民用航空、衛星運輸與高溫材料科技領域。DRDO 透露,未來仍將持續進行在電子對抗環境下的測試,並強化與國內私營企業與學界合作,擴大國防工業鏈本土化。

這次測試是繼 2024 年底於阿卜杜勒·卡拉姆博士島進行遠程測試後,印度在高超音速領域內一年內的第二次重大技術突破,標誌印度向高端軍事自主研發國家邁進重要一步。

與俄羅斯的 3M22「鋯石」相仿,印度 ET-LDHCM 同樣採用海基巡航構型,速度達 8 馬赫以上,但印度飛彈的酬載能力更大。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