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拋出震撼提案,試圖藉由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施加經濟壓力,迫使俄羅斯在 50 天內結束對烏克蘭的戰爭。這項計畫將矛頭指向中國與印度,兩個目前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也是在全球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國家。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警告,若俄方不配合達成和平協議,美國將可能對中印等國實施所謂「二級制裁」,形式可能包括對其輸美產品徵收高達 500% 的懲罰性關稅。此舉不僅可能擾亂亞洲兩大經濟體,亦將對全球能源市場與貿易秩序造成重大衝擊。
全站首選:川普怒砍加州高鐵補助! 17年燒千億沒鋪好一條軌道 紐森挨批領導無能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俄羅斯 2023 年藉石油出口創收約 1,920 億美元,是支撐其戰爭機器的關鍵資金來源。一旦每日逾 700 萬桶的俄羅斯石油出口被中斷,全球油價恐飆升,對世界經濟構成通膨壓力。

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強硬,表示「脅迫無法解決衝突」,印度則尚未公開表態。專家指出,中印與俄關係密切,短期內不太可能因美國壓力而改變立場。
儘管市場反應尚屬冷淡,專家警告,若川普回鍋白宮並強勢執行該政策,恐將引爆新一輪貿易風暴。Kpler 能源分析師指出,俄羅斯原油占印度進口量達 36%、中國近 20%,替代供應來源極為有限,OPEC 產能不足以一夜間填補缺口。
美國駐北約大使馬特·惠特克向《CNN》表示:「這並非直接制裁俄羅斯,而是針對那些協助俄羅斯獲利的國家徵稅。」川普本人亦強調此為「結束戰爭的重錘」。
儘管美國已有對俄石油企業與運輸船實施制裁,但川普的新構想代表更進一步的經濟戰手段。根據知情官員說法,白宮顧問已向川普建議多項選擇,從關稅到金融封鎖不等。
不過,分析人士亦指出川普此舉可能與其一貫主張的低油價政策相矛盾。瑞銀(UBS)大宗商品分析師斯陶諾沃指出:「一旦供應受限而價格暴漲,川普將面臨自身經濟政策的反噬。」

除了川普自身態度搖擺不定,象徵性壓力恐怕難以撼動中國與印度既定戰略。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的孫雲表示,中國可能調整進口規模以保留談判籌碼,但不會因美國施壓而背離俄羅斯。印度方面,全球貿易倡議組織的阿賈伊·斯里瓦斯塔瓦也稱,美國的要求「不可預測」,不應動搖印度既有政策。
目前,美國國會正在討論一項兩黨法案,將賦予總統權力對購買俄能源的國家施加高關稅,此舉是否會成為川普對外戰略的重要一環,仍待觀察。
北約秘書長呂特呼籲包括中國、印度與巴西在內的國家對普丁施壓,參與和平談判,否則「川普的反制行動也可能波及他們自身利益」。
分析普遍認為,即使川普威脅未必成真,其外交與經濟策略訊號已然對全球市場與地緣政治格局投下一顆震撼彈。

北約秘書長呂特呼籲包括中國、印度與巴西在內的國家對普丁施壓,參與和平談判,否則「川普的反制行動也可能波及他們自身利益」。圖為普丁。 圖:翻攝自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