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立陶宛邊境驚傳不明飛行物闖入,總理與議長緊急躲避、北約空軍進入戰備狀態,最終卻發現只是一架「泡沫機」,也就是用薄木板與保麗龍泡棉拼裝而成的簡陋無人機。這起戲劇化事件揭示出俄羅斯對北約東翼國家的「灰色地帶戰術」運作方式,也折射出立陶宛在區域安全壓力下的內外交困。
根據立陶宛當地媒體報導,10 日,邊境雷達系統突發警報,一架低空目標以 150 公尺高度、時速 60 公里,從白俄羅斯方向闖入立陶宛領空。當局緊急升級警戒,首都維爾紐斯總理帕魯茨卡斯與議長斯克維爾內利斯在安保人員護送下進入避難設施,並向北約部隊發出求援信號。
全站首選:桃園選舉公報夾反罷免文宣 律師:張善政麻煩大了!違選罷法最重3年徒刑
接獲通知後,部署於立陶宛希奧利艾空軍基地的西班牙與德國 F-35 戰機,迅速由訓練模式轉為戰備狀態,情勢一度緊繃。然而,這架神秘目標最終在舒姆斯卡斯邊境口岸附近墜落,殘骸散落於農田之中,軍方檢查後發現,這竟是一架由薄木板與保麗龍泡棉拼裝而成的簡陋無人機,不具備爆炸裝置與導航系統,造價甚至低於一輛自行車。

調查顯示,該無人機為俄羅斯仿製伊朗「沙希德-136」的廉價版本,外號「非洲菊」,過去曾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上。其戰術設計意圖明確,像是刻意放大雷達反射訊號、偽裝成攻擊型無人機,以誘使敵方啟動昂貴的防空系統,使其資源耗盡,再由真正導彈部隊發動攻擊。此類「泡沫戰術」令烏克蘭防空部隊飽受困擾,雷達難以分辨真假威脅。
立陶宛國安機構稱,此次事件可能屬於俄羅斯的「灰色地帶策略」,即不明確挑釁、避開直接軍事衝突,但持續消耗對手資源與信心。類似操作近期也出現在波蘭、愛沙尼亞、羅馬尼亞等北約東翼國家,俄方每每以「技術故障」推卸責任,卻暗中測試北約防禦反應。俄羅斯外交部對此僅淡淡回應:「北約該學著習慣與俄羅斯做鄰居。」
事實上,立陶宛與俄羅斯關係向來緊張,自 2022 年封鎖俄飛地加里寧格勒貨運通道以來,俄方一度放話要「廢除立陶宛的獨立」。如今加里寧格勒已成軍事要塞,部署伊斯坎德爾飛彈與 S-400 防空系統,甚至傳出核彈頭儲備,使維爾紐斯如坐針氈。

立陶宛防長隨後向北約請求部署「愛國者」防空系統,但北約內部尚未同意擴大軍事部署。觀察人士指出,俄方正是利用這種西方遲疑的縫隙,不斷用低成本手段「試探北約紅線」。
中國軍事學自媒體《劉覽勳鑒》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發生之際,立陶宛總理帕魯茨卡斯正深陷政治醜聞。他被揭發透過空殼公司獲取國開行 20 萬歐元低息貸款,遭金融犯罪局展開調查,反對黨要求其辭職,總統瑙塞達則擔憂若貿然逼宮恐致改革破局。
儘管內憂外患,立陶宛對軍事現代化仍不手軟,軍費佔 GDP 比重預計 2026 年將達 5.25% ,為北約盟國之最,已計畫採購 100 架土耳其 TB2 無人機以加強邊境巡邏。帕魯茨卡斯強調,立陶宛「不會落入俄羅斯的挑釁圈套」。這起「泡沫機驚魂記」,雖最終證實虛驚一場,卻凸顯出波羅的海小國在俄羅斯步步進逼下的地緣困境與戰略焦慮。

土耳其無人機製造商拜卡公司(Baykar)無人作戰飛機(UCAV)Bayraktar TB3已成功在兩棲攻擊艦TCG Anadolu上完成四次起飛與降落,為短跑道艦上自動起降測試寫下關鍵里程碑。 圖:翻攝自拜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