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色列、美國在此次以伊衝突中,幾乎摧毀了伊朗國內的軍事設施與核設施,伊朗的國防實力遭到大幅削弱,且似乎難以在短時間內恢復。有美國智庫分析認為,伊朗近期可能加強與盟友間的合作以填補自身軍事實力的不足,但推測中國可能拒絕伊朗的軍備採購請求。一位中國軍事專家也附和該觀點,強調不破壞中東地區的勢力平衡才是中國的基本策略。
《騰訊網》軍事專欄作者「矚望雲霄」發布文章引用美國非營利智庫「戰爭研究所」 ( ISW ) 的研究報告指出,雖然伊朗的軍事實力已經遭到重創,且伊朗國防部長阿齊茲.納西爾扎德 ( Azuz Nasirzadeh ) 日前拜訪中國時,對中國製的殲-10C 戰鬥機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但中國不太可能對伊朗進行軍售,協助伊朗彌補俄羅斯支持武器的不足。
現正最夯:丹娜絲遠離後 今年第5號颱風「百合」將生成!對台影響曝光
「矚望雲霄」表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中東地區秉持著「低調務實」的外交策略,不斷維持與伊朗、以色列間的關係平衡,並對直接介入中東地區的衝突持保留的態度。「矚望雲霄」稱,雖然中國政府此次公開譴責了以色列、美國政府直接打擊伊朗的行為,但卻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支持伊朗,甚至反而藉著與新任以色列大使會面的機會,強調繼續與以色列保持合作關係。

「矚望雲霄」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尚未直接向伊朗出口任何武器,僅出售部分軍民兩用設備,強調中國計畫維持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並維護自身的國際形象,避免向伊朗出售軍火的行為引發包含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的反彈或制裁,「直接向伊朗出口軍火,與中國的全球戰略目標相違背」。
針對納西爾扎德有意採購殲-10C 一事,「矚望雲霄」表示,中國一向都對軍事技術的出口進行嚴格的控制,「包含殲-10C 在內的先進武器,通常只會優先供應國內或巴基斯坦等親密盟友使用」,強調在完全滿足需求前,不太可能有向其他國家優先出售軍火的空間。
另外,「矚望雲霄」也補充稱,除了採購殲-10C 外,伊朗也希望中國轉讓相關技術,「但這項條件與中國直接出售維持對關鍵技術控制的策略衝突」,認為中國不太可能為了支持伊朗做出大幅度的政策改變。

「矚望雲霄」也進一步指出,伊朗出口的石油中,有 90% 流向中國,認為伊朗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讓中國在中伊關係中握有絕對的主動權,「根本不需要透過軍售,進一步綁定中國與伊朗間的關係」,質疑中國對伊朗大規模軍售反而可能影響自身向中東地區進口能源的穩定性。
「矚望雲霄」總結稱,基於地緣政治平衡、軍事技術保護以及經濟利益等多項因素的考量,中國不太可能向伊朗提供大規模的軍售,反而可能繼續以外交斡旋或有限的技術合作等方式,維持與伊朗間的關係。「矚望雲霄」認為,比起殲-10C ,中國比較可能向伊朗出口防空系統等敏感度較低,且不具備主動攻擊能力的武器,在維護中東地區平衡的同時,確保自身的利益。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也認同美國智庫的觀點,認為即使中國向伊朗提供軍火,也只可能是防空系統類的武器。圖為中國紅旗-9 中遠程防空導彈。 圖:翻攝自 X 帳號 @nexta_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