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角大廈近日提交了超過 1 兆美元的創紀錄軍費預算,但美國媒體發現,包括海軍 F/A-XX 第六代戰鬥機、「星座」級護衛艦以及高超音速導彈在內的多項美軍重點武器專案依然沒有得到足夠撥款,顯示它們前途未卜。

《美國海軍學會》( USNI ) 網站 6 月 27 日稱,美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戰鬥機 F/A-XX 的命運仍不明朗,川普政府尚未決定是否推進這種海軍版本第六代艦載戰鬥機研製計畫。

當前熱搜:吳恭銘觀點》小草「義無反顧投誠解放軍」不知失去尊嚴與生存保障

在美國海軍 2026 財年預算中,F/A-XX 專案僅獲得 7,400 萬美元的研製費用,相比之下,美國空軍第六代 F-47 戰鬥機項目的撥款為 35 億美元。

一名五角大廈高級官員在預算簡報會上表示,目前美國海軍 F/A-XX 專案將「維持最低限度的開發資金」,以保持利用 F-47 技術成果的能力,同時避免過度浪費軍事工業基礎資源。

美國海軍的艦載六代機「F/A-XX」開發計畫。圖為 F/A-XX 預想圖。 圖:翻攝自 騰訊網 儒雅隨和老泰勒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 6 月 30 日稱,五角大廈高級官員透露,之所以放棄同步推進美國海空軍兩種第六代戰鬥機,「是因為我們相信,當前美國工業基礎只能支持一個專案的快速發展,而總統提出的要求是全力以赴開發 F-47,並把這個專案做好。」報導稱,預算檔顯示,為保證 F-47 專案的全力推進,五角大廈已經將 5 億美元的預算從 F/A-XX 專案轉給 F-47 項目。

報導稱,F-47 和 F/A-XX 項目分別是美國空軍與海軍的第六代戰鬥機項目。按照美國總統川普的要求,由波音公司研製的 F-47 將在 2028 年年底首飛,剩餘時間非常緊迫。

美媒提到,雖然 F-47 的部分成熟技術可以用於 F/A-XX 項目中,但由於美國海空軍對於未來戰鬥機的任務需求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很難用同一種戰鬥機滿足雙方的需求,這意味著美國海軍不太可能選擇 F-47 的艦載版本。

美國空軍第六代戰機「F-47」渲染圖。 圖:翻攝自X帳號@H4H1776

例如美軍現役 F-35 系列隱形戰鬥機雖然在名義上實現海軍和空軍共用,但其實海軍艦載版 F-35C 與空軍版 F-35A 只有約 20% 的零件通用,完全沒有達到「技術共用節省成本」的效果。

報導稱,美國軍方在規劃任何潛在的印太區域衝突時,核心考慮因素是戰鬥機的航程,因此 F-47 和 F/A-XX 專案都對航程提出了特別要求。面對 F/A-XX 戰鬥機專案被「凍結」的現實,美國海軍只能對現有的 F-35C「挖掘潛力」。

美國《防務一號》網站 6 月 30 日也稱,開發高超音速導彈被認為是美軍的首要任務,五角大廈 2026 財年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多個高超音速導彈項目提供超過 39 億美元撥款。其中最意外的是美國空軍在 2026 財年預算中為 AGM-183A 「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項目撥款 3.871 億美元,標誌著這種原本已下馬的高超音速導彈再獲新生。但美媒提到,該導彈在試射中屢次失敗的糟糕表現,意味著它的最終命運依然懸而未決。

美國超高音速導彈 AGM 183A 「空中發射快速反應武器」( ARRW ) 完成了測試。 圖 : 截圖自US Airforce YouTube

報導稱,AGM-183A 屬於助推-滑翔類高超音速導彈,只能由 B-52 戰略轟炸機這樣的大型空中平台攜帶,發射後第一級助推器將乘波體戰鬥部送入高空後分離,戰鬥部能夠以5馬赫或更快的速度飛行,並在飛行過程中進行機動。美國空軍為這種高超音速武器花費了約 14 億美元的研發資金。但該導彈在研製期間出現了一系列挫折,多次發射失敗,導致美國空軍在 2024 年叫停該項目,在 2025 財年預算中也沒有劃撥任何採購資金,外界普遍認為該專案已經下馬。

報導稱,美國空軍在 2026 財年預算中列入 AGM-183A 的採購費用,標誌著這種高超音速武器從陷入困境的開發和測試階段過渡到正式採購和生產,但相比之下,其相關費用遠遠低於美國空軍另一種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攻擊巡航導彈(HACM)獲得的 8.028 億美元。有分析認為,HACM 體積較小,可以由戰鬥機攜帶,因此在使用方面更為靈活。但這種高超音速導彈採用難度更高的火箭助推+吸氣式超燃衝壓發動機的技術路線,目前仍處於早期測試階段,何時能夠服役還是未知數。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 圖 : 翻攝自空之王座

《美國海軍學會》網站還注意到,美國海軍的 2026 財年預算中沒有提及新一代「星座」級護衛艦,這讓外界懷疑美國海軍是否還會繼續推進這種麻煩不斷的新型戰艦。

此外,美軍「星座」級護衛艦面臨一長串挑戰。由於此前瀕海戰鬥艦專案的失敗,美國海軍迫切需要補充一種相對廉價的輕型主力水面作戰艦艇,改變只能由昂貴的「阿利·伯克」級神盾驅逐艦「打雜」的局面。

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責任署調查報告發現,「星座」級護衛艦進度嚴重拖延,已經比原計劃晚了 3 年,連整體設計都沒有完成,成本也快速上漲。更糟糕的是,「星座」級護衛艦的排水量比最初設計增加了 759 噸,超標近 13%。

美國星座級護衛艦FFG-62 模擬圖。 圖 : 翻攝自騰訊新聞

報告稱,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造船廠基礎設施和人力不足,同時美國海軍在建造過程中不斷修改設計、提出新要求,「如今它與歐洲多工護衛艦幾乎沒有共同之處」。

專家表示,美國國防工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光靠撥款就能解決,而是出現了從研發生產體制到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問題。

美國空軍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   圖 : 翻攝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