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回落後,美國企業迅速重啟供應鏈,出貨潮湧現,貨櫃運力甚至出現暫時性短缺,運價飆升。在這一市場背景下,船公司們一邊上調海運運費,一邊把 4 月份剛調離美線市場的船舶重新撥回中美航線。
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攪動中國海運市場變動,4 月份諸多貨代公司的業務量出現斷崖式下降,近日則止跌反彈。
全站首選:有人要倒大楣了!北韓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失敗 金正恩嚴厲問責
受此影響,海運價格極速上升。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資料顯示,5 月 16 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分別為 3,091 美元/FEU和 4,069 美元/FEU,分別較上期大漲 31.7%、22%。
北美航線運價的上漲直接拉動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上漲,上周同比上期上漲了 10%。南美航線同樣受到帶動,較上期上漲 17.2%至1,725 美元/TEU。而曾經一度成為中美航線「替代者」的歐洲航線,較上期下跌 0.6%,地中海航線較上期下跌 0.3%。

對於上述變化,上海航運交易所在其報告中解釋稱,由於中美達成 90 天關稅減免協議,美國企業迅速重啟供應鏈,進口商正急於處理前期積壓的訂單,市場預計未來幾周將出現貨運激增。
中美航線需求量隨之迎來機會,貿易追蹤機構 Vizion 發佈的資料顯示,在美國和中國互降關稅之後,在美國下單的從中國到美國的貨櫃運輸預訂量飆升近 300%。
船公司們則希望借此時機提高運價,包括長榮海運、美森輪船、HMM、ONE、中遠海控等紛紛宣佈從 5 月中下旬加收費用。達飛、地中海航運等也發出了 6 月份的漲價函,計畫從 6 月 1 日起每 40 英尺的大櫃最高加收 2,000 美元的旺季附加費。
業內擔心, 90 天豁免期結束,這部分關稅還有可能恢復,美進口商或再次推遲訂單,從而影響下半年供應鏈。很多企業都會趁著這一視窗期間竭力出貨。羅賓升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北亞區副總裁陳源漢表示,部分在產地倉庫囤貨的客戶已準備搶運出貨,另一些客戶則在上周緊急削減關稅高漲時期簽訂的高成本訂單,並要求供應商加速生產,改以更急迫、更集中的新訂單替代,以趕在 90 天政策視窗期內出貨。

預計未來兩到三周將迎來一波「壓抑貨量」的爆發性增長,中國始發貨量或將出現短線激增,並在 6 月底迎來高峰。
一位業內人士也向介面新聞表達了擔憂,稱未來可能會出現超負荷的情況。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開始出現,生產、預定貨櫃等事宜讓東莞的一些工廠開始忙碌起來,去港口的路上甚至開始堵車了。有行業媒體統計稱,在過去短短數日,已經有多達 9 家船公司採取行動,或推出新航線、或將複航已停航航線、或增加臨時加班船。
航運諮詢機構 Sea-Intelligence 則在其公開的資料中表示,中國滯留的貨物量在 18 萬至 52 萬個標準箱之間,如果這些貨物在 5 月和 6 月內運輸,將使跨太平洋航線的需求增長增加 5% 至 16%。而未來幾周即期運價將大幅上漲,同時跨太平洋航線的運力將大幅增加,而其他亞洲出口貿易航線將出現更多空白航行。

貨運服務商運去哪也提到,預計 6 月上旬,從亞洲到美國的運力將恢復到 100%,甚至可能比正常水準還要高。
國際貨運服務商 JAS 中國區首席商務官、歐盟商會物流組副主席陸臻表示,目前,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 一是 8 月份之後中美關稅會走向何方?二是針對不同的產品,關稅稅率也有所不同,之後是否會調整也需要打上問號。同時美國針對擁有中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收取高額費用,這可能導致美線的海運成本上升 10%-15%,同樣是當前市場的一大不確定性。

川普針對各國提高關稅,重創經濟貿易市場,導致股價崩跌。 圖:翻攝白宮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