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昨日遭週刊爆料,其與通法寺住持釋煌智關係非比尋常,根據偵查的卷證顯示,兩人的對話中,出現諸如「頂禮恩師、擁抱老公」、「愛您的小女子」等親暱字眼,耐人尋味。對此,林岱樺出面發表聲明痛斥,此乃特定「暗黑勢力」(連同先前「司法干預初選」的指控,指涉的對象為誰,已呼之欲出),結合檢調與媒體,對女性政治工作者進行羞辱式的人格毀滅戰。面對指控,雄檢表示「無任何評論」(默認?)。

顯然,這「黨、政、檢、調、媒」一條龍的套路老了,相信大家早已司空見慣吧!
黨政高層在承平之時透過各種情蒐管道,搜集政治人物們的言行紀錄,待時機成熟(泰半是選戰時刻),便先以某個小案子發動搜索,檢調在扣押手機、電腦等相關物證後,便從中開始抽絲剝繭,將裡頭所有資訊悉數彙整出來,再逐一比對當中是否還能衍生出其他案件,接著就像肉粽串一樣,一樁樁的辦下去。
與此同時,媒體也沒閒著,靠著長期佈下的「檢調線」,幾乎同步拿到偵辦中的資料,透過戲劇化的演繹手法,在社群平台上帶起風向,一步步的瓦解當事人所建立的人設,藉以在案件尚未定讞之前,先讓民眾對其人存有負面的心證,屆時,等到重罪的判決下來,大家也就沒那麼意外了。
由此看來,要摧毀一名政敵,有沒有好簡單呢?!

網路時代,因著傳播的一日千里,所謂「社會性死亡」的現象,是顯著加劇的。當一位名人涉入司法案件,審理曠日廢時,要自證清白,可能得歷時數年之久。但在偵辦過程中,因著檢調未能貫徹「偵查不公開」的原則,有意無意地釋放訊息給媒體之故,讓其中無涉案件本身的內容曝光,搭配上有心人的刻意操弄,致使當事人的人格遭受到莫名的侵害。即便日後判決無罪,免除了牢獄之災,在社會上卻早已沒有了立足的底氣。這對於仰仗民望生存的名人而言,是何等的損傷啊!

「北檢、鏡檢、柯P」,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麼?
柯文哲有沒有圖利、貪汙之罪,尚待司法認定,但還記得先前媒體披露柯P手機中存有「不雅照片」麼?這顯然與其對外所展露的形象大相逕庭,一時間引發民眾熱議,正直的人設幾乎被摧毀殆盡。但幾經了解之後,或不過就是些美女啦啦隊的照片,抑或是網路瀏覽時所抓取的影像,這些你我平日滑手機都可能會有的習慣,真有那麼罪惡麼?再說了,縱使有甚麼不雅照,這跟柯P審理中的案件,到底有甚麼關係?無論是檢調、媒體等單位,怎麼會有這權力去讀取、去透露分毫呢?真的沒有違法之虞?
回到林岱樺的案子,不也是相仿麼?她是因著詐領助理費案件遭到檢調偵辦,通法寺住持縱然可能是共犯之一,兩人的通話紀錄確實有解讀的必要,但諸如甚麼「老公」這種稱謂用語,理當與案件本身無涉,難道就不能用反黑的方式加以遮蔽麼?怎麼會大剌剌的放在卷證中、甚或還對外透露給媒體呢?意欲違和,大家心照了吧!

由此可知,偵查手段也該與時俱進。申請搜索票,是有限定範圍的,只能夠在限定的區域中扣押罪證,逾越授權區域之外所拿到的事證,理當不能被採納。然而,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手機裡頭的資訊,幾乎就是其人的全部,生活的、工作的、各種公私領域的內容全部都在裡面,按搜索的限定原則,哪有把手機扣去,就可以解密所有內容的道理?即便基於偵查需求,需要使用到非關案件本身的資料,那也應該有一套完整的申請程序,抑或是得要有人肩負保密原則,才能夠調閱,絕對不是像現下這般、隨隨便便把嫌犯的手機拿來自由取用,想怎麼滑就怎麼滑,完全不尊重當事人的隱私,大家能接受嗎?

還是不免回想起林岱樺的那一句「司法干預初選」,我想,倘若林不是堅持要選高雄市長到底,其與師父之間的對話,應該就不會見報,甚或當初的助理費案,也壓根不會被辦。
如今,大家都在看著,另一位忤逆上意、想要硬搶小憲子市長大位的妃子,隨著黨內初選的腳步逼近,接續會不會也遭受同等待遇。倘若答案是肯定的,那或許便能驗證,這一切的人格毀滅戰,都是受到來自政治因素的授意,要想富諸改革,恐怕就難囉!
然而,不免還是要奉勸當權者,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為了捍衛民主,每個台灣人都稟賦著不屈不撓的反骨性格,。假若獨獨只是聖上喜歡,硬是要將民調搖搖欲墜的人選拱上大位,而用些下三濫的手段打壓異己,非但不會得逞,到頭了,真正「社會性死亡」的,恐怕就是聖上您自己啊!(支持度都快跟20%+N的關稅相仿了,還沒醒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