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狂揮關稅大刀,對全球各國實施全面性關稅措施,但白宮也因強勢貿易政策受到愈來愈多批評。美國12個州21日訴請聯邦法院暫停川普的解放日關稅,對於川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並針對那些向美國出口超過進口的國家徵收全面關稅,這12個州直指此舉超越了總統的權限。

路透社報導提到,紐約州、伊利諾州、奧勒岡州和其他9個州的民主黨籍檢察總長在曼哈頓國際貿易法院提起了訴訟。法官並沒有立即裁定這些關稅是否合法,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做出決定。各州表示,共和黨籍的總統嚴重曲解了《國際緊急經濟權立法》(IEEPA)證明其徵收關稅的合理性,並將此視為監管貿易的「空白支票」。

現正最夯:京華城容積獎勵案 林洲民:柯文哲沒有強迫怎麼做

奧勒岡州律師馬歇爾(Brian Marshall)在法庭上指出,川普錯誤的聲稱「IEEPA允許他對任何國家徵收任意規模、期限的關稅,而且任何法院都無權審查」,但這項法律旨在應對美國面臨的「不尋常和特殊威脅」,並要求總統的行動與特定的緊急情況緊密相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立法》,總統不能只是為了「籌碼」而使用關稅或是其他行動。

代表川普政府的美國司法部律師舒梅特(Brett Shumate)辯稱,槓桿是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立法》徵收關稅的正當理由,該法案賦予總統進行貿易協議談判和其他外交政策目標的權利。這些關稅的目的是施加壓力,關稅現在給了總統所需的籌碼。然而,川普政府反覆無常的關稅措施帶給全球市場巨大衝擊,川普則將這視為恢復美國製造能力的一種方式。

川普宣稱,美國數十年來進口量大於出口量的歷史是一個國家緊急狀態,已經損害了製造商的利益。各州則反駁,美國的貿易逆差並不是「緊急狀況」,而且《國際緊急經濟權立法》根本沒有授權總統徵收關稅。這些州的訴訟是針對川普關稅政策的至少7起法庭訴訟之一。加州已向舊金山聯邦法院提起單獨訴訟,其他訴訟還包括企業、法律倡議團體等提起的訴訟。

繼今年2月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以阻止非法吩坦尼進入美國後,川普又於4月對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的全面關稅,並對台灣等多國祭出對等關稅,要向對美貿易逆差的國家開徵更高的關稅,重創經濟貿易市場,導致股價崩跌。對等關稅在1週後暫停,川普政府5月也暫時降低了對中國徵收的最高關稅,同時致力於達成長期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