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家商業航太公司近日宣布,已獲得美國太空軍總額約 6,000 萬美元(約 18 億新台幣)的研發合約,將負責設計一款新型「軌道運輸機」,該項目引發外界對太空安全與軍事化的討論。由於該系統可在軌預先搭載多顆可機動衛星,並能在需要時快速部署,媒體普遍以「軌道航母」稱之。

根據美國軍方的說法,這一構想與其先前提出的「動態太空行動」(Dynamic Space Operations)理念相符,目標是提高在太空環境中進行情報支援與攻防作戰的機動能力。與傳統依賴地面發射的衛星系統相比,軌道運輸機能更快速地部署衛星,並提高整體系統在遭遇外部干擾或攻擊時的韌性與生存能力。

當前熱搜:陣風慘敗引爆軍武連鎖效應! 南亞多國要退訂 殲-10C成新星 連韓國都怕賣不動

根據美國軍方的說法,這一構想與其先前提出的「動態太空行動」(Dynamic Space Operations)理念相符,目標是提高在太空環境中進行情報支援與攻防作戰的機動能力。 圖:翻攝自X帳號@redditSpaceView

美國太空軍強調,未來一旦現有衛星系統受損,「軌道航母」可作為太空中的備用平台,迅速釋放新衛星以恢復或維持通訊與偵測能力,並在關鍵軌道上實現快速部署。

儘管此計畫尚處於初步設計階段,其潛在軍事應用引起了中俄等國的關切。美國太空軍作戰部長薩爾茨曼(Chance Saltzman)近期指出,中國俄羅斯的太空能力對美構成「主要威脅」,並點名中國正在發展可追蹤與精確瞄準的太空監測系統。他認為,這類系統可能對美國的高價值軍事資產構成挑戰。

對此,中俄兩國於近期發表一份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將外太空作為軍事對抗領域。聲明指出,雙方反對任何國家以謀求軍事優勢為目的推動外空武器化,並呼籲防止太空軍備競賽。

儘管美方強調該項目旨在提升其太空防禦與應變能力,但此舉亦引發外界對全球太空戰略穩定的擔憂。觀察人士指出,未來類似系統的研發與部署,將加速各國在太空領域的軍事競爭,進一步考驗國際間對外太空和平利用原則的共識。

中俄兩國於近期發表一份聯合聲明,明確反對將外太空作為軍事對抗領域。   圖:翻攝自吳學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