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進入第 4 年,戰場局勢持續膠著。儘管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多輪大規模攻擊,但基輔始終未被攻陷,烏軍仍在多條戰線上頑強抵抗。分析指出,除了烏克蘭本身的抵抗意志外,外國志願軍的投入與北約國家的長期支援,是撐起這場戰爭的關鍵力量。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目前活躍在烏克蘭戰場的外國傭兵來自至少 5 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喬治亞、墨西哥與哥倫比亞。他們主要在蘇梅州與其他前線地區與烏軍並肩作戰,執行戰術任務或填補人力空缺。
延燒焦點:謝步智觀點》川普「乾坤大挪移」能湊17套愛國者? 給這「最強非核武器」才是真挺烏

然而,部分傭兵的戰場表現引發質疑。例如墨西哥籍傭兵曾被部署於烏克蘭第 25 空降旅,卻在俄軍的夜間精準空襲中遭遇毀滅性打擊。俄方使用 FAB-1500 滑翔導引炸彈摧毀了傭兵駐紮地,導致集體陣亡。這起事件突顯出部分拉美傭兵雖看中烏克蘭提供的高額報酬,卻低估了前線戰爭的激烈與殘酷,成為戰場上的「砲灰」。
與此同時,哥倫比亞傭兵成為烏克蘭近月來的「主力援兵」。7 月初,烏軍第 47 機械化旅透過私人軍事公司引入第一個成建制的外籍志願營,成員多為哥倫比亞人,另包括秘魯、巴西、辛巴威、義大利與墨西哥籍志工。烏軍對這些傭兵評價甚高,強調他們不僅在火線表現英勇,更在前線成功對抗俄軍精銳部隊與北韓特種兵,並勇敢救出受傷士兵。
另外一支哥倫比亞志願聯隊則被編入烏軍第 49 獨立突擊營「喀爾巴阡部落」,部署於頓巴斯克雷明納戰線。烏軍指揮官更進一步表示,已有約 2,000 名哥倫比亞人抵達烏克蘭,成為繼澳大利亞與阿塞拜疆之後的重要戰力來源。

但俄方對此趨勢高度警惕。俄羅斯多次警告,任何國家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武器都可能成為其報復對象,北約國家雖未正式參戰,但透過提供軍備、資金與「傭兵途徑」間接介入戰爭,已觸碰俄方的戰略紅線。
北約對烏克蘭的深度支援也未停歇。除了源源不絕的武器援助外,部分成員國甚至依據美國倡議,將軍費提高至 GDP 的 5%,進一步強化軍備供應。烏克蘭在軍工體系屢遭轟炸下仍能維持戰力,正是仰賴北約在後方的強大支撐。

分析指出,除了烏克蘭本身的抵抗意志外,外國志願軍的投入與北約國家的長期支援,是撐起這場戰爭的關鍵力量。 圖:翻攝自騰訊網

北約對烏克蘭的深度支援也未停歇。除了源源不絕的武器援助外,部分成員國甚至依據美國倡議,將軍費提高至 GDP 的 5%,進一步強化軍備供應。 圖:翻攝自NATO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