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執政將屆滿一年之際,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在 5 月 17 日舉辦「青鳥到大罷免─賴清德執政周年檢視與挑戰」 其˙中「印太安全危機與轉機」場次中,兩位主講人都指出,川普回鍋擔任美國總統、日韓政局不穩,加上中國擴張影響力,印太局勢快速變動,台灣雖面臨多重挑戰,亦可把握時機強化國內民主與戰略定位。而「2027-2032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將達到 80%」更引起現場一陣譁然與討論。
在「印太安全危機與轉機」場次中,與談人指出,川普回鍋擔任美國總統、日韓政局不穩,加上中國擴張影響力,印太局勢快速變動,台灣雖面臨多重挑戰,亦可把握時機強化國內民主與戰略定位。
李明峻:川普回鍋動搖同盟架構 回歸雙邊利益
台灣國家聯盟秘書長李明峻表示,過去一年全球政局急劇變動,川普再度主政後,美國對歐洲、日本、韓國等傳統盟邦的關係出現摩擦,外交主軸轉向雙邊利益談判,使原有的多邊同盟架構出現鬆動。
延燒焦點:AI Next,Taiwan Leads!賴清德暢談3願景:台灣企業籌組國家隊

他指出,川普不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等場合對歐洲盟國「大小聲」,對亞洲盟友也主張「出更多錢」,導致原本的三邊架構,如美日韓、美日菲合作,出現回歸雙邊的傾向。
他補充,川普在國防政策上展現與前任任期截然不同的作風,從川普 1.0 重用軍人,到川普 2.0 幾乎完全排除軍方人馬,顯示其決策邏輯極為難測。李明峻笑稱,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堪比「中國天威難測」的哲學。
李在明若當選恐削弱三邊合作 韓國政局成不確定因子
李明峻指出,南韓若由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當選總統,可能重回類似文在寅時期的親中、反美、反日的政策路線。
李在明曾表示,台灣與韓國「沒有關係」,並主張撤除部署於韓國的薩德反飛彈系統。
李明峻直言,此一立場將削弱美日韓三邊合作的嚇阻力,對台灣構成間接威脅。
相關報導:
中國拿文在寅「三不一限」反薩德防禦系統 尹錫悅政府:國安問題不能協議!
瓦解中的「三不一限」 薩德系統所打破的東亞飛彈平衡
向中國泄露薩德情報 韓國文在寅政府高官被調查
時隔六年韓國薩德系統完成環評 破除電磁波鬼故事
怎麼會沒關係! 李明峻:朝鮮半島重大戰爭 牽動台灣命運
對於李在明曾稱「台灣與韓國沒有關係」的言論,李明峻認為這完全是錯的。
他指出,歷史上朝鮮半島每逢重大戰爭,台灣命運便隨之轉變。自 16 世紀末明朝與日本於朝鮮爆發的萬曆朝鮮之役、19 世紀甲午戰爭至 20 世紀韓戰,皆深刻改變台灣所屬權力與戰略格局。
他說,萬曆朝鮮之役拖垮大明國力,最終間接導致鄭成功來台,使原本可能走向荷蘭化的台灣最後和中國牽扯不清;甲午戰爭戰敗後,大清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政權一夕之間再度翻轉;韓戰爆發則促使美軍重返亞洲,確立台灣冷戰前線地位。
他指出,這些戰事都讓台灣從大陸勢力轉向海洋勢力,兩者地緣連動關係不可忽視。
延伸閱讀:
台海危機跟韓國無關?韓最大在野黨黨魁媚中言論遭批沒常識
「說謝謝中國有錯嗎?」韓最大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再曝驚人發言
石破茂面臨執政困局 日本政治陷「無人想接班」窘境
在日本方面,李明峻指出,首相石破茂上任後,執政的自民黨在眾議院席次未過半,與公明黨的聯合執政基礎也受疫情與高齡化衝擊而動搖。
石破雖對安全保障政策投入甚深,甚至組建以安保為核心的「安保內閣」,但其提出的「亞洲版北約」構想不具實際操作基礎。此外,其在國內缺乏足夠支持,恐形成弱勢政府。

李明峻指出,自民黨可能考慮與國民民主黨或日本維新會組成新聯合政權。
國民民主黨在眾議院已有 28 席,並喊出「提升年輕人薪資」的簡單口號,選情有望成長,惟該黨主席玉木雄一郎雖自稱有意擔任首相,但缺乏領袖氣質。
維新會則因大阪萬博、石川地震救災應對失言,聲勢下滑。
延伸閱讀:
日本眾議院改選》石破茂的豪賭 日本政局如何發展
石破茂的「亞洲版北約」 為何不可行?
他也提到,政局低迷下,自民黨內人士不希望輕易斷送擔任首相的機會,而無人願意從石破接任首相,而石破雖支持度僅約 23%,但仍有逾七成民意不希望他下台。顯示自民黨雖面臨信任危機,但社會仍未找到替代人選。
李明峻指出,與日韓相較,台灣雖同樣面臨國會席次未過半的局面,但社會展現出高度民主修正能力。他說:「只要補選成功至少六席,即可重新取得國會過半,對政策推動與聲音發聲將產生實質轉機」。
賴怡忠:全球秩序加速重組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表示,當前台灣所面對的不僅是中國軍事與外交壓力,更包括整體國際秩序與經濟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他指出,川普政府推動 10% 關稅標準,將引發連鎖效應,迫使其他國家跟進或接受美方設定的新貿易條件,「我們熟悉的後二戰秩序,包括 WTO、IMF 等體系,正逐漸失去功能或影響力」。

來自戰後遺緒的危機 G7、聯合國代表性受挑戰
賴怡忠進一步指出,當前國際矛盾與安全危機,並非全屬新問題,而多為二戰結束後「未妥善處理的遺緒」所致。
他舉例,包括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印度與巴基斯坦、以及台灣的主權地位等問題,皆源自戰後協議遺留的權力模糊與制度真空。
他指出,台海問題本質上也屬戰後產物,舊金山和約雖要求日本放棄台灣,但未明確交付主權,連最初曾承諾的住民自決程序亦從未實施。隨著支撐戰後秩序的國際體系逐步鬆動,這些歷史遺留議題正逐一浮出。
他直言,G7 等少數強權在過去數十年維繫全球秩序,但如今其全球影響力明顯下滑,無力再單方面管理國際事務。他質疑,當今聯合國體系的代表性正遭挑戰,「為何法國與英國仍掌握常任理事國席位,卻能影響印度、日本等國的國際地位?」

延伸閱讀:
俄羅斯行使否決權 聯合國安理會跛腳 無法阻止俄朝核武擴散
中俄提供糧草撐北韓持續挑釁 聯合國安理會跛腳無法發揮功用
面對變局還在「維持現狀」? 台灣須主動規劃未來戰略方向
賴怡忠也指出,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體制正面臨壓力,川普政府強調「高關稅」、「貨幣政策調整」等主張,實際反映出美國「力有未逮」的現實,要求其他國家分擔全球治理責任。
他強調,川普政府的政策作為反映的並非個人偏執,而是美國面對國力下滑,要求盟友分擔責任的現實回應。
賴怡忠說,未來世界經濟將進入高關稅、經濟安全為主軸的新時代,台灣若仍以「維持現狀」為思維依據,將難以有效回應。
他強調,若不提前設想新的區域與全球秩序,台灣的經貿戰略將缺乏方向,導致國際定位逐步邊緣化。
2027-2032年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將達到 80%
針對兩岸情勢,賴怡忠直言,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 2027 年連任,至 2032 年賴清德(假設連任)任期結束前,「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將達到 80%」;若習近平未連任,則須觀察新領導集團對台政策走向。
賴怡忠警告,台灣終局問題的發展將遠比外界預期來得更快,極可能在 2032 年前必須正面面對。
他也警告,俄羅斯總統蒲亭可能成為東亞地區軍事衝突的催化者。俄方若協助中國發動軍事行動,意圖將美中兩國拖入長期消耗戰,將有助轉移其對俄的壓力。
賴怡忠說,不論衝突發生在南中國海、台海或東中國海,台灣都將無法置身事外。
賴怡忠指出,當前國際秩序的根基正快速重塑,台灣不應再依賴過去的戰略框架,應提出自主的安全與經濟戰略。他警告,若持續依賴「現狀維持」思維,台灣恐將邁向「非國家化狀態的制度化」,進而動搖民主制度的延續性。
嚴防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的親中轉變
針對韓國內政,他補充,若李在明當選,將重現文在寅時期的親中與對北韓開放政策。
李在明倚賴的外交幕僚多為俄羅斯留學背景,缺乏美國視角,且南韓民調顯示,有超過六成民眾支持發展自有核武,反映出該國對北韓核威脅的警覺上升。
賴怡忠也指出,東南亞多國近期在對中關係上出現新動向,中國對該地區著力日益加深,不僅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多次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泰國、印尼亦陸續跟進,這種認知與過去外交立場已有明顯落差。

他強調,除了菲律賓對中國保持抗衡外,東協整體在印太戰略中的態度轉變,對台灣外交處境構成挑戰。
延伸閱讀:
中國「很近,卻不可信」 東協更相信日本
有用嗎?批美並威脅各國 中國:損害中方利益將付出代價
美中關稅戰撼動中國影響力 習近平出訪維穩東南亞
習近平與多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一中原則 美日重申台海和平穩定之重要性
美中影響力競合 美國正在流失東南亞盟友?
石破茂與李強首度會談 日本在東南亞如何填補「美國空缺」?
民主動能是轉機 終局倒數下的自我定位
李明峻與賴怡忠皆指出,儘管區域風險升高,台灣內部民主活力與社會動員力仍是轉機所在。
李明峻強調,「台灣社會的自清能力,是與區域其他民主國家最大不同之處」,但也直言,若台灣仍停留在內耗政治與選舉短視思維,恐將錯失轉型契機。
他提到,就像日本長期被形容為「和平智障」(平和ボケ,或譯和平癡呆),意指在長期無戰爭威脅的安逸狀態中,失去了戰略思考能力。
他提出警示,台灣若仍將目光侷限於爭奪縣市長立委席次、政黨攻防,無法正視戰後 80 年遺留問題與國際秩序重組,「未來將被別人決定」。
李明峻呼籲,應終結「在野黨反對、執政黨修正」的被動政治邏輯,主動思考台灣若面臨終局情勢時可以做什麼,「為台灣真正的的獨立做準備」。
賴怡忠則認為,唯有預先思考終局並調整國安與經濟路線,才能在全球秩序劇變之際保持主體性與存續空間。他強調,台灣應及早思考終局問題與全球秩序重塑之下的角色定位,不應等待至 2027 或 2032 年才著手因應。
「青鳥到大罷免─賴清德執政周年檢視與挑戰」系列論壇:
轉型正義不只藍白杯葛 執政黨也該為「等待」負責
紮根教育文化?學者認為需確實執行改革兼顧母語復振
經濟安全即是國家安全 學者呼籲盡快脫離中國依賴
作者:陳怡菱,報呱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