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0 日賴清德執政即將滿周年,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安保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 17 日舉辦「青鳥到大罷免─賴清德執政周年檢視與展望」座談會。

其中,在「台灣經濟韌性」場次中,邀請到元智大學兼任教授高仁山與中經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針對台灣在國際情勢下如何維持經濟韌性進行分享。

熱議話題:第六架被打落的是幻象戰機? 巴國專家公開證據 法國達梭又糗了

高仁山:台灣經濟面臨中美兩方衝擊

高仁山表示,台灣的經濟目前面臨兩個國家的衝擊。第一股衝擊來自中國持續不斷的經濟脅迫、第二股衝擊則來自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發動的「川普 2.0」關稅貿易戰。

高仁山說明,從 2019 年起,中國陸續禁止中國觀光客來台,並以農產品檢疫為藉口,停止進口台灣多項農漁產品。2022 年 8 月,在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北京更無預警暫停包含水果、水產品、餅乾糕點等超過 2,000 項台灣商品輸入。

此外,中國甚至對台灣選舉進行施壓,例如臨時取消部分台灣石化產品關稅優惠、調查台灣對中貿易政策、突襲查稅台灣企業等手段。

高仁山強調,這是北京企圖以貿易做籌碼,削弱國人對政府經濟治理的信心,進而影響台灣的政治走向。

針對美國,高仁山則表示,美方自 2025 年 4 月起對台灣產品全面課徵高達 32% 的懲罰性關稅,這突如其來的重稅,為台、美經貿關係投下震撼彈,對台灣出口構成嚴峻挑戰。

高仁山表示,面對美中兩大強權同步施壓的局面,台灣的經濟體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美國長期是台灣重要盟友,如今卻因巨額貿易差而將台灣與中國並列課稅名單;而中國則持續以市場和貿易作武器,企圖逼迫台灣就範。

高仁山表示,台灣的經濟目前面臨兩個國家的衝擊。第一股衝擊來自中國持續不斷的經濟脅迫、第二股衝擊則來自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發動的「川普 2.0」關稅貿易戰。/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經濟安全即國家安全 高仁山籲推三策略提升韌性

高仁山認為,經濟韌性指的是一個國家經濟體在困境中保持運作並迅速調整,避免因單一事件而遭受不可補救的傷害。

當今國際競爭中,關稅戰、供應鏈、金融制裁等經濟手段已被當作戰略武器,如果經濟上過度依賴他人,國家主權與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脅,所以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

高仁山對此提出三大策略:多元化與風險降低、產業轉型與升級、深化國際合作與非紅色供應鏈。

高仁山說明,長期以來台灣對特定市場過度集中,例如過去有一段時間,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節節攀升,一度高達 43.9%,所幸近年來情勢已有所改,2023 年對中出口占比已降至 35% 左右,為 21 年來最低點。

對此,高仁山認為,政府應延續並升級「新南向政策」,深化與東南亞、南亞及其他非新興市場的合作關係。同時也要強化與歐洲、澳洲等地的經貿連結,拓展自由貿易協定網路。

台灣須擺脫低成本依賴、強化技術自主

至於產業轉型與升級,高仁山表示,台灣需要擺脫對低成本製造與單一市場的依賴,邁向高值化和自主化。台灣的晶圓代工產能占全球超過一半,這既是護國神山、也是潛在的單點風險。

高仁山認為,台灣應繼續投入研發、保持技術領先,同時適度分散生產基地,在國內不同地區以及國外友邦投資設廠,確保供應鏈在緊急情況下的持續性。

除了半導體,綠色能源、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太空及國防工業等領域也應加快發展腳步,這些產業不僅市場前景廣闊,還能提高國內附加價值,減少對外部的技術依賴。

與此同時,高仁山也提到,許多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根基,但目前面臨成本上升、國際競爭等壓力。台灣需要引導這些產業升級,例如運用數位技術提高生產力、或是打造品牌提高溢價等方式。

打造非紅色供應鏈 深化台美日韓合作強化經濟與安全韌性

最後,針對深化國際合作與非紅色供應鏈,高仁山表示,台灣要大力深化與美日韓等民主夥伴的合作,聯手打造區域經濟共同體、增強集體韌性。

高仁山提到,賴清德總統已明確提出建立「非紅色供應鏈」(Non-Red Supply Chain)的願景。所謂「非紅」,就是排除對中國的依賴,由台灣與美國、日本、韓國及其他民主國家合作,構築一個安全且無政治脅迫風險的供應鏈體系。

高仁山強調,深化與美日韓的經濟合作,不僅能提升經濟韌性、也為軍事安全與社會韌性打下基礎,經濟同盟可以擴展為安全夥伴關係,形成對穩定區域和平的強大支撐。

高仁山強調,深化與美日韓的經濟合作,不僅能提升經濟韌性、也為軍事安全與社會韌性打下基礎,經濟同盟可以擴展為安全夥伴關係,形成對穩定區域和平的強大支撐。/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王國臣:中國經濟虛弱難敵台灣 高科技宣傳難掩實質落後

王國臣表示,台灣確實在通訊產業方面表現得非常不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中國,包含歐盟、韓國、日本等大國都有各自提出他們的半導體系統,所以台灣未來不可能只單靠台積電。

另一部分,王國臣提到,中國目前經濟不斷在衰敗,未來也只會更加衰敗。中國現在景氣非常的差,尤其新出口訂單跌到 27 個月以來的新低,所以現在只能用騙的,GDP 的水分逐季在升高。

而國家舉債在全部舉債中的比例也從過去的 10% 提高至 3、40%;相反的,國家企業從過去的 30% 降低至 10%;民間企業則是借不到錢。王國臣表示,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近年不斷強調要扶持民間企業,就是因為國家自己把錢借走了。

王國臣說明,在中國不斷借錢去投資高科技的情況下,投資數字不斷以兩位數再成長、但增加的產值只有個位數的成長。

此外,王國臣也提醒,不要被中國的科技大外宣所迷惑。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從 30% 降到 20%,並且這些例如晶片等等的高科技產品也因為良率不佳,所以無法與台灣競爭。

王國臣藉由數據提到,中國目前經濟不斷在衰敗,未來也只會更加衰敗。/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王國臣:台灣是經濟大國 不可能成為美中交換籌碼

而針對台灣的前景,王國臣表示,台灣並不是小國、而是大國,在經濟層面,台灣的表現一直都非常卓越,而各國也在對中國進行一些經濟脅迫上的防禦。因此面對疑美論,王國臣認為,川普的立場從來不是中國提出要台灣、就把台灣交出去。

王國臣說明,川普想要的一直都是開放式市場,但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發佈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現在的中國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比 2020 年還要退步、根本達不到川普所要求的標準。在這種情況下,王國臣質疑,台灣怎麼可能成為交換的籌碼?

王國臣強調,美國鎖定臺灣、日本、 韓國、越南、印度、英國、歐盟、巴西、阿根廷與澳大利亞等 20 個經濟體,列為優先談判對象,且台日皆為美國資通訊產業鏈的關鍵盟友,展現台灣在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性。

針對台灣的前景,王國臣表示,台灣並不是小國、而是大國,在經濟層面,台灣的表現一直都非常卓越,而各國也在對中國進行一些經濟脅迫上的防禦。因此面對疑美論,王國臣認為,川普的立場從來不是中國提出要台灣、就把台灣交出去。/圖: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提供

作者:李晏蓉,報呱編輯。

本文轉載自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