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67億元的衛福部防疫中心動土儀式於5月13日舉行,標誌著台灣防疫體系邁入現代化新階段。該中心將更新已有60年歷史的昆陽實驗室,未來作為「國家衛生指揮中心」核心基地,預計2030年完工,並於隔年完成搬遷作業。中心設施將包含4座P3等級高防護實驗室及國內唯一的蛇毒血清劑藥廠,將大幅提升台灣因應重大傳染病的整備能量。

此次動土儀式在多位官員與貴賓見證下舉行,包括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政務委員陳時中、立委王正旭與陳菁徽、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內政部及國發會高層官員等。賴總統於致詞時指出,防疫中心的建設代表「健康台灣」願景的具體落實,也象徵國家對於提升醫療體系與應對傳染病挑戰的堅定承諾。

面對全球傳染病頻仍與型態多變,台灣過去20年間歷經SARS、登革熱及新冠肺炎等疫情衝擊,讓防疫體系的重要性愈加凸顯。賴總統強調,未來防疫必須與國際接軌,採取更高標準及跨領域合作,才能有效抵禦下一波傳染病威脅。他也提到,「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防疫中心將兼顧歷史建築保留與近零碳建築設計,展現國家朝向2050凈零目標的決心。

劉培森建築師於工程簡報中指出,衛生福利部防疫中心規劃取得建築能效1 及黃金級綠建築標章,並分為「行政大樓」與「實驗大樓」興建,其中行政大樓包含辦公室、會議室等行政空間,將作為未來「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主要運作地點;實驗大樓則含有高防護實驗室、生物製劑藥廠(用於製備抗蛇毒血清等)、動物房等實驗空間,並將設置國家級參考實驗室以與國際接軌。另因昆陽實驗室於104年起經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歷史建築,本次工程也將以「新舊融合」的方式,採取「原地保留」及「意象重現」等策略,原地保留歷史建築入口門廳,並將既有薄殼、柱頭等歷史建築元素融入於行政大樓外牆設計,表達對文化資產的最高尊重及延續歷史建築的風采。

目前疾管署所屬昆陽實驗室建於60年前,因空間與設施老化,加上行政與檢驗部門分處兩地,運作效率與因應突發疫情的能力均面臨挑戰。新防疫中心的興建案於109年獲行政院核准,歷經文化資產審議、環評與都市設計程序後,終於選在114年5月13日吉時動工。

新中心也將與原有昆陽衛生福利園區整合,包含衛福部、食藥署與疾管署各單位,有助於提升公務處理效率與民眾洽公便利性,進一步塑造衛福園區整體形象並帶動南港周邊經濟發展。

建築設計上也特別保留昆陽實驗室的歷史價值。台北市政府於104年將其列為市定歷史建築,本案將採取「新舊融合」的手法,保留原入口門廳,並將原有薄殼與柱頭等建築語彙融入新大樓外觀,呈現對歷史的敬意與延續。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在典禮上致詞指出,感謝賴總統推動將「健康」納入國家軟性基礎建設,並肯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與公共工程會在規劃與後續工程品質監督上的協助。他也表示,新中心落成後,防疫資源集中、指揮體系整合,將大幅提升台灣面對傳染病的整體應變能力。

賴總統回顧擔任副總統時期,於疫情爆發初期即密集關心疾管署工作,並在三級警戒期間多次前往慰問前線同仁。他提到,兩年後見證動土工程,是台灣防疫體系重整的重要時刻,感謝所有投入的防疫英雄,期許未來能持續攜手打造更健康、安全與具韌性的社會。

賴清德總統親臨主持動土儀式,並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衛福部長邱泰源、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等官員一同見證。   圖:疾管署/提供

此次動土儀式在多位官員與貴賓見證下舉行,包括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政務委員陳時中、立委王正旭與陳菁徽、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內政部及國發會高層官員等。   圖:疾管署/提供

賴總統於致詞時指出,防疫中心的建設代表「健康台灣」願景的具體落實,也象徵國家對於提升醫療體系與應對傳染病挑戰的堅定承諾。   圖:疾管署/提供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在典禮上致詞指出,感謝賴總統推動將「健康」納入國家軟性基礎建設,並肯定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與公共工程會在規劃與後續工程品質監督上的協助。   圖:疾管署/提供

賴清德總統、衛福部部長邱泰源等,共同參與防疫中心動土儀式。   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