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圈掀起一股特殊的整形潮流,時尚媒體與評論家稱之為「海湖莊園臉」(Mar-a-Lago Face),不僅成為川普宇宙中女性的外貌標配,也成為政治忠誠的視覺象徵。

27 歲的白宮新任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作為史上最年輕的發言人,以其強硬發言風格與精緻妝容引起關注,網友更注意到其鼻翼日益變窄,戲稱其造型宛如「麥可·傑克森的整形作品」。

白宮新任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這種誇張化的整形審美已非個案,而是蔓延至川普支持圈核心成員。時尚雜誌《沙龍》(Salon)形容,「海湖莊園臉」是一種結合了肉毒桿菌、高顴骨、飽滿嘴唇與曬黑膚色的美學公式,是川普在佛州私人住所「海湖莊園」周邊的權力女性共同特徵。

《好萊塢報導者》披露,從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勞拉·川普(Lara Trump)到小川普未婚妻金伯利·吉爾福伊爾(Kimberly Guilfoyle),多位女性身上可見類似妝容與面部線條,男性如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也傳出接受整形手術的消息。

男性如眾議員馬特·蓋茨(Matt Gaetz)也傳出接受整形手術的消息。 圖:翻攝自南風窗

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阿爾卡·梅農指出,這股現象標誌整形審美的「逆流回擺」,回到人們能一眼辨識整形痕跡的時代。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這種審美趨勢不只是外貌的選擇,也是一種政治表態。《母親瓊斯》雜誌評論稱,這些面孔象徵著對川普的效忠與同盟,一種可視化的歸屬認證。

國土安全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為求進入川普核心圈,不僅矯正牙齒,更轉變造型,向川普喜愛的女性形象靠攏;她的外貌轉變,被共和黨戰略家解讀為「進入川普宇宙的門票」。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負責人克里斯蒂·諾姆(右)與美國總統川普。 圖 : 翻攝自財聯社

而這股潮流的背後,也反映出保守派文化對「力量感」的迷戀。從川普流血怒吼的競選照片,到矽谷男性的「權力西裝」與誇張肌肉線條,無不呼應這股男性與女性外型被政治化的視覺語言。

時尚趨勢分析者指出,這股現象可被視為「Boom Boom美學」的回歸——一種模仿 1980 年代奢華與階級象徵的美學,強調「看起來像花很多錢」的外在形象。

但批評者憂心,這種與政治高度綁定的審美風潮,可能掩蓋了更深的社會焦慮。從金融危機、疫情到種族矛盾,美國中下層持續累積的不安與焦躁,正透過這些視覺符號尋找出口。

文化評論人阿布哈·阿哈德(Abha Ahad)則提醒,無論是「海湖莊園臉」還是社群媒體推崇的「自然妝感」,都難逃以白人面孔為基準的審美規範,「這是一種誇張版的優生學」。

在這場審美政治的漩渦中,美不再只是個人選擇,更成為身份、忠誠與權力的標誌。

時尚雜誌《沙龍》(Salon)形容,「海湖莊園臉」是一種結合了肉毒桿菌、高顴骨、飽滿嘴唇與曬黑膚色的美學公式,是川普在佛州私人住所「海湖莊園」周邊的權力女性共同特徵。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