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美國對等關稅震撼全球,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經歷與川普多輪「報復攻防」後,已形同在貿易上幾乎與美國「全面脫鉤」。究竟,川普的「極限關稅」將給中國帶來多大衝擊?

攤開中國海關統計,2024 年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 5,246 億美元,占整體出口總額 14.7%。在出口總額大於 200 億美元的產業中,對美出口占比最高的玩具約 33%,金額 269 億美元,最低的閥門和旋塞約 19%,金額 43 億美元。

「假設中國對美國『一分錢也不出口』⋯,對中國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拖累,大概是 3 個百分點。」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閃輝同時預警,至少有 1 千萬到 2 千萬的中國就業人口可能受到衝擊。

儘管如此,中國並沒有躺平的打算。

一名在杭州與柬埔寨都有家具工廠的台商總經理,以自身在中國經商 15 年的體悟,認為中國經歷 2022 年上海封城經驗後,「那 4 個月,某種程度,就是(中共)中央在做『極限壓力測試』。」

上海松江台商副會長、慶益鞋業董事長吳易倉認為,儘管中美脫鉤喊了多年,但仍有太多商品高度倚賴中國供給。「如果是運動鞋、皮鞋,今天中國不供應,還可以從東南亞出貨,但像牙膏、牙刷、水桶、拖把、杯子、刮鬍刀等這些更『偏門』、量相對少,但款式多的雜貨,目前很難找到中國以外的替代生產國。」吳易倉說。

此外,近年來,紅色供應鏈為了去化產能,向全世界低價傾銷倒貨,產品出海到全世界,早就拓展歐亞非等市場,且面對川普關稅衝擊,整個中國供應鏈罕見的「團結」。

吉米希紡織的老闆娘黃生描述,從原材料到面料商,再到服裝加工費、乃至運費,大家共體時艱「全部都在降價」,一起追求「降本增效」,儘管利潤率被壓到僅剩 2% 到 3%,但出貨量仍持續增加,過去 1 年營收反而大幅成長。「業績相較去年同期,大概翻了 3 倍左右。」黃生笑說。

經過 1 年調整,吉米希內單和外單比重,從 1 比 9 來到 5 比 5,更大降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一名在杭州耕耘多年的台商觀察,關稅衝擊只是加快中國近年早已如火如荼展開的「國產替代」與技術創新進程。

根據本刊與《台灣經濟新報》合作的「2025 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名顯示,截至今年 4 月 22 日止,中國市值成長、營收和獲利表現最好的幾個產業,例如 AI、半導體及電動車等,恰恰是中國近年高度重視、扣緊中美脫鉤與技術自主創新的族群。

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現任該校特聘教授的姚洋近日發文指出,「美國和歐洲開始要求中國以技術換市場,這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技術的進步和競爭力的提升。」

大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則認為,目前美國每年進口商品價值約 3兆 美元,若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上路,將導致這部分市場逐漸封閉。而中國未來 5 年消費內需若能增加 3 成,正好就是增加 3 兆美元,「恰好可以填補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造成的全球需求空白,為全球各國提供市場機遇。」

戒斷美國,壯大內需,走向世界,是面臨川普極限關稅戰下,中國從上到下都正在譜寫的一首經濟與產業進行曲。這首曲調的演奏過程,注定充滿種種不協調的和弦與雜音,但多數專家認為,這是中國轉型路上,無可迴避的陣痛與挑戰。

若想閱讀更多內容,請參閱《今周刊》第 1481 期

其他文章

新台幣暴衝!手上的美金該怎麼辦?我該趁便宜買美金嗎?美金還會再跌?達人 2 情境分析
https://btoday.cc/7jhgsg

新制勞退分紅首季沒得領…勞退基金轉虧 348 億、每位勞工平均賠 2,695 元...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https://btoday.cc/7jhg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