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3 日社群網路上曝光的最新圖片,北韓已正式啟動 KN-25 超大型火箭系統的大規模生產,顯示其在推進遠程精確砲兵戰力現代化方面邁出關鍵一步。該系統被廣泛視為世界上最具威脅性的遠程火箭平台之一,其性能介於傳統多管火箭系統與戰術彈道飛彈之間,具備高機動性與精確打擊能力。
KN-25 火箭炮搭載 600 毫米導引火箭彈,射程可達380公里,能精確打擊南韓境內重要軍事與基礎設施目標,甚至涵蓋駐韓美軍基地。該系統最早於 2019 年在北韓閱兵式中亮相,當時被定義為「超大口徑多管火箭系統」,但其特性已逐漸模糊傳統火箭與戰術飛彈的界線。
從新公布的圖片可見,KN-25 的主要部署版本為履帶式底盤,每輛載具裝有六具大型發射管,前端配備裝甲乘員艙,具備良好機動性與生存力。另有輪式版本的運輸起豎發射車(TEL),搭載四具發射管,適合高速公路機動部署。兩種配置皆可迅速展開攻擊或轉移陣地,提高戰場靈活性並降低被預警系統鎖定的風險。

分析指出,KN-25 的火箭具備慣性與可能的衛星導航能力,命中精度據稱誤差僅數十公尺,能針對雷達站、指揮中心與後勤節點發動精準打擊。其彈道軌跡與高速飛行特性亦對現有防禦系統構成挑戰,特別是南韓與美軍部署的「愛國者」PAC-3 與「薩德」(THAAD)飛彈防禦系統。

北韓此舉引發南韓國防界高度關注。有軍事專家警告,KN-25 大量部署後,平壤將有能力進行飽和式攻擊,以數量優勢壓倒敵方防禦。由於韓國本土的 C-RAM(反火箭、砲彈及迫擊砲)防禦系統預計 2035 年前難以完工,目前仍存在一段戰術脆弱期。儘管南韓正積極研發 L-SAM 與引進類似「鐵穹」系統,但尚未全面部署。
對駐韓美軍而言,KN-25 的投入量產意味著北韓火力威脅的質變。該系統可快速轉換戰術與戰略用途,是平壤非對稱戰略的一環,試圖以成本較低但打擊效益高的手段對抗美韓聯軍的高科技武器。
隨著 KN-25 成為北韓火力建設的主力武器,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面臨新一輪重估。觀察人士指出,此系統不再只是試驗性平台,而是已進入實際部署與操作階段,對區域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韓美同盟勢將被迫加快調整現有防禦與反砲兵應對策略。

隨著 KN-25 成為北韓火力建設的主力武器,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面臨新一輪重估。 圖:翻攝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