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到來,國內腸病毒疫情逐步上升,疾管署今(6)日指出,第18週(4月27日至5月3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達3,762人次,雖從低點微幅上升,但疫情風險已逐漸增加。疾管署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應留意幼童衛生與健康,並加強防疫措施。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近四週實驗室檢出腸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另亦有其他型別病毒檢出。今年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病例,其中3例不幸死亡,感染型別包括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其中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顯示新生兒與幼童感染後風險極高。
疾管署呼籲,腸病毒傳染力強,成人與兒童皆有感染可能,尤其在校園、托嬰中心及安親班等人群密集處更容易擴散。隨著流行風險升高,教托育機構應依「教托育人員腸病毒防治手冊」加強自我檢視與落實防治措施,民眾則須落實正確洗手及個人衛生,特別是在餵食或接觸嬰幼兒前後,應依「濕、搓、沖、捧、擦」五步驟以肥皂徹底洗手。
家中有嬰幼兒的家庭,應特別留意孩童健康情況。若孩子感染腸病毒,並出現嗜睡、意識模糊、活力減退、手腳無力或麻痺、無故驚嚇或肌肉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等重症前兆病徵,應立即送往大醫院治療,避免錯失黃金搶救時機。
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的高風險群,一旦確診,應遵從醫師指示,在家休息並避免上學或外出活動,以降低傳播風險。為協助民眾防範,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影片、海報及衛教單張,可至官方網站下載使用,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