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雙方相互關稅報復未有退讓跡象,不過,據悉中國悄悄的取消部分關鍵美國產品的關稅,但是中方並沒有正面回應,顯然習近平處在面子跟裡子的矛盾之中,仍不願向美國示弱,這是面子問題,所以,中方目前的立場是「先取消(關稅)再開始談判」。相反的,川普(Donald Trump)的立場是「先貿易談判再調降(關稅)」,美方的策略無非是要讓習近平先坐上談判桌再來調整關稅問題;可以說,美中兩國是處在兩條平行線上,都試圖想要解決高關稅,但卻沒有交集,因此,誰都不想在這場博弈中先低頭,畢竟妥協的一方就是膽小鬼(chicken)。
中免除部分關稅又不承認 政權終結跡象?
問題是,國家間的博弈就算僵持不下,也終究會比個高下出來,或許沒有完全的贏家(winner),也可能不會淪落落魄的輸家(loser),那麼在全球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的經貿格局中,關稅障礙必然都會衝擊雙方的經濟發展,主要消費國承擔通膨的結果,主要出口國面臨商品下架的壓力,在敵意螺旋不斷攀升的狀況下,如何「少輸為贏」是美中各自的盤算基準。理論上「膽小鬼遊戲」的假設是車手加速對撞,誰先轉彎誰就輸了比賽;然而,觀察當前川普和習近平的內、外部考量來看,恐怕不是誰轉彎,而是誰減速,甚至是誰會失速。
美籍華裔的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近期表示,中國抗衡美國對等關稅的作法是非常非常不對勁,習近平表現出一副不向美國屈服的樣子,這意味著中國出現了「政權終結行為」(end-of-regime conduct),他認為主要是因為中國面對孤立的狀態,依舊和周邊國家進行對抗,以及中國一再否認、甚至是拒絕與美國進行對話,就連減免部分美國卻不明說讓步,這凸顯出中國政治體系的頑固,以及不靈活的決策模式顯示中國內部面臨挑戰。讓人懷疑的是,習近平不讓步的考量不只是因為不想顯露弱點,而是防範政權可能陷入終結。
經濟崩潰、政治脆弱 中國淪為失敗國家?
事實上,中國經濟下行的狀況難止,加上美國高關稅措施,國際重要投行的預測多是悲觀,就連中國內部也有負面的評斷,認為美中關稅戰持續下去,將對中國出口帶來災難性的挑戰。可悲的是,習近平的解決之道卻是以保黨為先,政權安全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現況,倘若中共持續對抗到底、不妥協,那勢必加劇失業潮、消費乏力的問題,有論點更直指中國正面臨著國運之爭。只是,美中之間仍有懸殊的差距,中國低調免除部分美國產品的關稅,這已露出破綻,但中共仍不願承認,將美中貿易戰定調為「鬥爭」,這表示習近平試圖政治操作。
中共政治局提出的因應對策是「四穩」: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及穩預期,說白了,這正反映出中國目前的主要挑戰,就業問題嚴重、企業營運不佳、市場活力不足及市場預期悲觀,一方面顯示自疫情爆發至今,經濟不穩定仍未解決,另一方面把「鬥爭」作為解決挑戰的方法,表示中共中央已不寄望各種刺激方案,一切政治掛帥。此外,值得留意的是,經濟不穩可能會衍生出社會動盪,近期中國部分地區出現討薪潮、銀行擠兌的現象,這可能有兩種狀況,一是政府無能施展政策工具,二是政府選擇壓制已達到國家政治安全。
習近平有辦法「少輸為贏」嗎?川普恐怕不會給他太多喘息的機會,可以想像的是,中共如果一直是「面子大於裡子」,拒絕與美國進行談判,甚至不識時務,那麼結果極有可能是「全盤皆輸」,「中國經濟崩潰」不無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令人擔憂的是,一旦中國陷入動亂,習近平勢必會極力防止政權邁向終結,那麼對內控制的力道只會更強,進而高舉民族主義旗幟來轉移內部壓力,而首當其衝的會是中國人民的經濟生活,倘若中國出現政治、經濟、社會等脆弱性危機,會不會淪為失敗國家(failed state),這是全球要加以關注的問題。